【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893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感谢您的莅临指导!,采 石 工,-王家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

2、、瓦雷金诺叙事曲等。,教学过程:作者简介,教学过程:以读悟情,教学过程:把握节奏,教学过程:朗读诗歌,概括环境,这是矿脉的断裂处当岁月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 他们便走来了他们是一群采石工 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岩石,山连山的沉默,宏阔、艰险 恶劣,教学过程:烘云托月,形象初现,写环境艰险、恶劣有何作用呢?,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教学过程:,朗读诗歌,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搓了搓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山岩痛成了红褐色/

3、而未来的形体 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教学过程:采石场面,搓了搓手掌,一寸一寸地推进,弯下腰来,采石工,岩 石,痛,不情愿,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教学过程:形象深化,采石工是一个怎样的劳动群体形象?,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教学过程:再次朗读,体会情感,这就是采石工 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

4、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 “纪念碑”?,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课堂小结,采石工通过对( 采石工劳动环境 )和( 劳动场面 )的描写,赞扬了( 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 )的硬汉精神,在宏阔的境界中,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 崇敬 )和( 赞美 ),歌颂了( 劳动和劳动者 )的伟大,蕴含( 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1.下列对这首诗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对劳动者坚韧顽强精神的崇敬和赞美。B.对劳动者生存状

5、态的同情和思考。C.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钦佩和赞美。D.对劳动者职业操守的肯定和赞叹。,课堂小练,正确答案:A,2.下列对“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谨慎和所采石头的珍贵。B.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劳累和艰苦。C.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艰难顽强和石头的坚硬。D.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的缓慢和采石量的巨大。,正确答案:C,课堂小练,3.下列对诗中采石工形象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畏艰难的硬汉。B.技艺精湛的底层劳动者。C.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D.兢兢业业的勤奋劳作者。,正确答案:A,课堂小练,课堂小练,4.下列对“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诗说明采石工事前并没有想到能够找到石头。B.说明采石工不敢相信已经找到石头。C.说明采石工没有想到石头竟然如此的坚硬。D.说明采石工在采石前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正确答案:D,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苏教版 > 单招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