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07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 语言感受力。 了解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体会课文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研读讨论,问题一,苏轼游赤壁时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关键词。,研读讨论,问题二,苏轼游赤壁时的心情为何而乐?,夜 游 之 乐,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嘉宾:苏子与客,美景:,豪情:举、诵、歌,清风明月,水天一色,研读讨论,问题三,苏轼的悲从何而来?,乐 极 生 悲,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研读讨论,问题四,

2、作者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变,不变,水 逝者如斯 未尝往也月 盈虚者如彼 卒莫消长也人 时刻在变 无尽也,物与我都是既变又不变,采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取,不取,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苦 中 作 乐,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3、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课堂小结,观水月,乘清风:夜游之乐忆孟德,哀吾生:乐极生悲察水月,赏清风:因悲生悟尽肴核,相枕藉:苦中作乐,课堂巩固,下列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B E,课堂巩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D 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D,课堂巩固,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英雄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C,课堂巩固,苏子用水与月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A,布置作业,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 ,了解苏轼各方面的成就。在班级举行一次以“走进苏轼”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你为这个活动确立几个研究专题并谈谈具体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苏教版 > 单招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