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53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经过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进化与发展而凝聚起来的艺术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刺绣的图案慢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示出了深犀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征。 我国的民间刺绣来自于社会群众之间,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非常浓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不同民族祈福求祥的信息。民间刺绣图案象征符号把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体现出民间艺人在图案构思中自然与直接的纯

2、朴观念与愿望。比如最为常见的“鲤鱼跳龙门”,在作品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鲤鱼在激流中跃起,跳向龙门,表达出前途无量、步步高升的祝福。 民间刺绣图案除了部分文字之外,大多数的图案内容都是我国民间传统中的吉祥物,吉祥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比直接的话言表达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动物作为民间刺绣图案中的象征符号之一,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比如蝙蝠,作为民间吉祥物的一种,它所表达出的是“蝠”与福、富的谐音,因此,蝙蝠通常象征着福气与富贵,使用蝙蝠这种象征符号通常所表达的是福到吉祥、富贵满堂的寓意。还有很多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动物,比如龙。龙在民间是种神圣的灵物,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能力,被视为吉祥

3、之物,龙的传人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象征符号。人们非常喜欢龙的象征符号,望子成龙寓意为希望子孙能够成为栋梁人才。 在民间刺绣图案中的植物象征符号主要包括花草类与树木类,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相搭配组合,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寓意的象征符号。人们通过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观察与了解,熟悉并总结出植物的特点与性情,在观赏的同时,还根据植物的属性或者同音、谐音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象征符号。比如梅、兰、竹、菊通常被寓为四君子,这四种植物传递着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坚贞高雅的内涵。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民间刺绣中,常常能见到绣葫芦的纹样。民间刺绣选用“葫芦”作刺绣纹饰,重要的原因是“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取其“福”和“禄”的谐音

4、,使葫芦扩大了吉祥观念的内涵。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还有人物故事,把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符号,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另外还有些建筑图饰,比如楼台亭阁等,与动物、植物搭配形成复合图案,象征着如意、平安、吉祥等美好祝福。 (选自赵蕾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经过不断进化和发展,各个地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固定不变的风格。B. 民间刺绣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出劳动人民在图案构思中祈福求样的朴素愿望。C. 民间刺绣图案既有文字又有吉祥物,在表情达意方面,寓意深厚的吉祥物胜过文字。D. 每

5、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每种动物都是民间刺绣图案中的吉祥物。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介绍了我国民间刺绣悠久的历史和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接着举例论证,形象地阐释了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性。B. 第二段交代了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第三、四、五段分别从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解说。C. 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样式,深入阐述了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意义、深厚意蕴,论点明晰,论据翔实。D. 文章在论证时有详有略,详细论述了动物、植物象征符号的内涵,对于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这两种象征符号只是简单介绍。3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 “鲤鱼跳龙门”表达出劳动人民对前途命运的深深祝福,希望自己或家人能够步步高升,改变命运。B. “蝠”与福、富谐音,“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表达的都是吉祥富贵的含义,“蝠”与“葫芦”的内涵完全一致。C. 人们根据植物的属性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内涵,比如牡丹代表富贵,蝴蝶代表比翼双飞。D. 神话传说也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嫦娥奔月就表达了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

7、别。题中A项,“固定不变”这一特点文中无据;B项,“劳动人民”应该改为“民间艺人”;D项,每种动物符号都有内涵,不代表每种动物都是吉祥物。故选C。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应该是总分的结构样式。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

8、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蝠与葫芦的内涵完全一致”这一说法太绝对,文中也没有根据。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长城砖蔡贡民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

9、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哦,村长大人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嘿嘿,”老寿山乜视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父母官,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哗啦啦,门外刮

10、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拣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长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

11、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爭作長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扬名?”老寿山拣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幅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

12、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B. 小说第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C. “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D. 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

13、断进步的主题。5. 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 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答案】4. D 5. 热爱传统文化。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有民族自尊心。因长城名扬四海而倍感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负有担当精神。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 6. “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材料,“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14、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结构,D项考核主旨。其中D项,原文并未说明老寿山过去是懒汉,因而这个主题的概括也没有依据。【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梳理文中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作答时先答出性格特征,然后例句相关情节论证。此题可根据文中的“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情节概括“热爱传统文化”;根据“因长城名扬四海而倍感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概括“有民族自尊心”;根据“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概括“负有担当精神”。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

15、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结合内容分析表层含义,然后结合主旨分析深层含义。从内容看,“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的材料,“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从主旨看, “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

16、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盖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

17、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组别初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中国人物形象孙杨莫言孙悟空中国哲学观念和而不同中庸气中国艺术形态篆刻古琴敦煌舞(飞天)中国自然资源西湖川滇金丝猴泰山中国生活方式火锅汉服算盘中国人文资源丝绸之路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摘编自

18、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材料二: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时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在外国人认知中国

19、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材料三: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

20、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井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B.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

21、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C.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遗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D.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B. 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到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C. 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

22、界传播的未来走向。D.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放世界深刻理解。9.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答案】7. C 8. B 9. 纠正文化推广方式与接触渠道偏好错位。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圭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而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因此,应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23、,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结合材料一“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分析可知,“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无此信息。【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

24、新增长点”分析可知,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简要概括加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结合文本内容“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分析可知,注重文化推广的方式,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途径为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与针对性;结合文本内容“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分析,

25、途径为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要制定规则。【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吾宗

26、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

27、,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节选自梁书王瞻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B.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C.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D.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

28、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B. 阙,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C. 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D.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

29、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B. 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妻子儿女们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C. 王瞻仁慈宽厚。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D. 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等到(王

30、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2)(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瞻父”“吾宗”“此子”“东亭侯”“瞻”“闾

31、里”等,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曰”意思是“说”,可见后面应是对话的内容,而“年十二”是说“王瞻”的年龄,故“曰”的内容应是“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应在“年”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闻”的原因是“孝”,故“孝”与“闻”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阕

32、,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错误,“阕”,终了。“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故选B。【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与选文不符,文章最后说“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这是说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并没有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而一病不起。故选D。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

33、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饮酒”“去世”等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在文章最后,从文中来看,喝

34、酒与生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故“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一说错误。【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及”,等到,“长”,长大成人;“折节”,克制自己,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士操”,读书人的操守;“善”,擅长。第二句中,“颇”,很;“竟日”,整日;“赡”,富足,充足;“废”,耽误。参考译文: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孙。祖父王柳,担任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担任廷尉卿。王瞻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

35、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伯父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后就另眼看待他,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王瞻出仕为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阳内史,任职期满,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齐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竞陵王从事中郎,竞陵王对他十分尊敬。南海王担任护军将军,王瞻任长史。王瞻又出京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

36、调任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当时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途经晋陵,郡中民众很多人依附王敬则。后军队失败,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王瞻上报朝廷说:“愚蠢的人容易骚动,不值得追根求源去处治。”明帝准许他的意见,所保全的人以万计数。朝廷征召王瞻为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设立,任命王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兼任录事参军。梁朝台阁建立,王瞻任侍中,调任左民尚书,不久改任吏部尚书。王瞻性格正直,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所推举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高祖经常称

37、说王瞻有三种技术,就是射击、下棋、饮酒。不久加授王瞻左军将军,因患病没有就任,仍旧担任侍中,兼骁骑将军,没有就任,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康侯。儿子王长玄,担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4.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

38、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祥和。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卷”,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15.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

39、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40、得出答案。本题A项,“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错误,“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突出风景是一致的,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首联、颔联 “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表达了诗

41、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过节的愉悦之情。尾联上句“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下句“一官轻是十年回”,写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根据分析分点概括。【点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

42、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答案】 (1). 寓形宇内复几时 (2). 曷不委心任去留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

43、世非之而不加沮 (5). 本图宦达 (6). 不矜名节【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曷”“誉”“沮”“宦”“矜”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

44、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_,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展会上,展出了中国30位插画名家的150幅插画作品,( ):唐朝的金刚经,工整的雕版经文,历经千年依然力透纸背;明朝官修药典,彩绘的“灵芝仙草”,穿越500年沧桑仍旧_;清朝美术教材,餖版的大型画谱,砥砺300年风雨仍旧气韵不减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

45、为绘本,_,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_,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绘本在儿童平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首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然后才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循名责实 跃然纸上B. 源源不断 栩栩

46、如生 顾名思义 呼之欲出C. 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 顾名思义 跃然纸上D. 源源不断 惟妙惟肖 循名责实 呼之欲出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水平通过这些作品从整体上得到了反映B. 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整体水平被这些作品反映了出来C.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整体水平D. 这些作品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中国插画创作的水平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B. 对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要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要么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

47、界。C. 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一面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一面是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D. 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既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也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答案】17. C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第一处,对象是“观众”,应使用“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