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829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相城区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州陆慕高级中学等三校2018-2019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 有些危机。(2)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3)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 ,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A. 难免 抱残守缺 安之若素B. 难免 故步自封 处变不惊C. 未免 故步自封 处变不惊D. 未免 抱残守缺 安之若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

2、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本题主要考查实词、成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只能用于未实现的事。用“难免”的地方可以换成“可能”或“一定”。(主观上不

3、愿意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未免”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行为、举动的否定的态度,含有不赞许,不以为然的意思。虽然旨在否定,但口气比较委婉。(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不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予否定的评价。表示对某种行为、举动不以为然,含有不赞许的意思。)这里作者持否定、不赞同的态度,用“未免”,排除A项、B项;“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这里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所以用“抱残守缺”。排除C项。“安之若素”指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

4、么不合适。“处变不惊”指人在面对变乱时,能镇定自若,不惊慌,能泰然处之。这里显然不是面对变乱,而是指责美国政府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改变对黑人不平等的态度,所以用“安之若素”。综上,选D。2.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考生需熟悉修辞手法的种类并且能准确判断。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夸张、排比、借代、借喻、对偶、双关、通感等。A项运用了比喻,将江水比作雪;B项运用了借

5、代,用“管弦”借指音乐。C项“先路”:亦作“先辂”,是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这里用来比喻圣王之道。D项“狼与豺”用来比喻造反者,所以除了B项运用了借代,其它都运用了比喻,故选B。3.下列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A. 清平乐B. 虞美人C. 蝶恋花D. 卜算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牌名的熟悉和掌握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所给词的形式以及对词牌名的积累进行思考;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

6、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也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词,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故选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 。 。 。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

7、国家的起源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看空格的前后,有时需要结合中间语句的衔接。本题和是因果关系,是原因,应放前。直接选C。当然也可以采取首尾判断法,看选项,首句填或者,根据空格前可知跟前文联系紧密,

8、排除A项、B项。尾句看选项填或者;根据空格后一句,可知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所以衔接最恰当。排除D项。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钱君墓表欧阳修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

9、,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

10、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阳卧 阳:假装B. 迹其来自某家 迹:推测C. 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 市:卖出D. 君以伍保籍民 籍:登记6. 下列每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 樊哙侧其盾以撞B. 致仇人以法 贾余庆等

11、以祈请使诣北C. 以茶课岁增五倍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D. 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7. 下列与“民归业者千余户”一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求人可使报秦者B.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 凌万顷之茫然D. 客何为者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钱君家贫好学,善写文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B. 钱君心思缜密,擅长判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他判决。C. 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想要通过推荐钱君的文章来使他居于高位。D. 钱君善于恩威并施。他观察盗贼们的出入

12、情况,允许盗贼的同伙揭发其他盗贼来赎罪,以此来平息盗贼。9.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10. 最后一段中,钱君的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5. C 6. C 7. D 8. B 9. (1)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2)(晋国)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10. 第一句:为人谦逊低调,不求声

13、名;第二句:善于因势利导,简政便民;第三句:不计地位得失(不在意个人仕途是否顺达),一心为民。【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市”:买入的意思。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A项:来;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按照;凭借身份。C项:都是“因为”的意思。D项:用;认为。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

14、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定语后置句注意“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A项“求人可使报秦者”、B项“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C项“凌万顷之茫然”)、“中心词+数量短语”(如例句“民归业者千余户”)。综上,D项为宾语前置,其它和例句为定语后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5、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在宣州,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他判决”错,原文是“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B项“在宣州”缩小了范围。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16、中“不肖”,不成材;“白”,告诉、报告,“益”,更加;“知”,通智,意动用法,认为智慧,引申为赏识。(2)中“东”、“西”,名词做状语,在东边,在西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肆”,扩大;“阙”,使动用法,使减少,也可引申为侵损。【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注意审题,题目问“最后一段中,钱君的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考生首先要找到那三句话,分别是“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明确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探究传主的形象。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

17、的呢!这句话是针对县里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的功劳时他说的话,表明他谦虚低调、不求名声。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针对百姓们不耕种而是以盐为业,他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这说明他善于因势利导,简政便民。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这句话是针对别人为他仕途不通达而抱屈说的,说明他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参考译文】钱君讳治,字良范,姓钱。钱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钱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

18、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钱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钱君不能审判。”钱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钱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

19、称赞他英明。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钱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凌策死了,钱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

20、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向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

21、,名叫晦书。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捣练子令李煜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11. 词中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12. 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1. 主人公云鬓蓬乱,晚妆因流泪而出现残迹,含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攒聚一样紧皱;刻画了一位在孤寂中有所期待又失望惆怅的主人公形象。 12. 采用设问口吻,只问不答,写主人公倚栏凝望的身姿和泪水盈眼的情态,深化人物内心的忧伤愁怨;既呼应前面的“恨”,点明了相思念远的词旨,又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关切与同情,强化了形象的感染力。【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

22、一般诗歌的形象为景物形象,注意这里是人物形象。答题思路为: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描绘的主人公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人物特点,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特点。这里的主人公云鬓蓬乱,晚妆因流泪而出现残迹,含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攒聚一样紧皱。“晚妆”,晚上还精心打扮自己,可见主人公有所期盼;可是这种期盼最终落空,于是头发乱了,晚妆也因泪水弄残了,眉头也紧锁了。刻画了一位有所期待又失望惆怅的孤寂的主人公形象。【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

23、句的鉴赏。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进行赏析,也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一般为:点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作者情感很明显的一般都要点出。内容上,“和泪倚阑干”,主人公泪眼婆娑、斜倚着栏杆,凝神远望,我们从情态的描摹中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忧伤、怨恨,点明了主旨。结构上,“泪”呼应了前面的“恨”,强化了主旨。表现手法上,很明显结尾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可是又只

24、问不答,意在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关切与同情,强化形象的感染力。四、名句名篇默写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2)卒相与欢,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5)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6)汩余若将不及兮,_。(屈原离骚)(7)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8)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答案】 (1). (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2). (2)为刎颈之交 (3). (3)貌恭而不心服 (4). (4)以手

25、抚膺坐长叹 (5). (5)艰难苦恨繁霜鬓 (6). (6)恐年岁之不吾与 (7). (7)沧海月明珠有泪 (8). (8)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的能力。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这里注意缳、膺、鬓。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神仙枪江岸老肖下山的时候,远远看见老曹,转身就往旁边树林里钻去。老肖,你给我站住!老曹大喝一声。老肖假装没听见,钻进林子里不见了。老东西,叫你装佯!老曹没好气地骂着,转身攀上了一条羊肠小道。这条道崎岖难行,但可以比老肖早点下山。自从老曹当上了

26、黄泥湾村护林员,带领乡林管站的同志收缴了老肖的猎枪,老肖就躲着他走。两个人一辈子没红过脸,现在闹翻了。三年困难时期,老肖打个兔子,一家半只,老曹抓条蛇,也是一家一截。多少人家生活艰难,他们两家因为男人会打猎,互相帮衬,才得以保全。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现在土都埋到脖根儿了,你不理我了,值得不值得?无论如何,今天要和这个老东西说道说道。老曹靠在一棵碗口粗的松树上,等到了老肖,他问,你准备躲我躲到什么时候?老肖嘴硬,谁躲你了?躲你干啥?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缴了。就你一个人留着,说得过去吗?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你和叛徒、汉奸有什么区别?老曹笑了说,我当护林员,收缴猎枪

27、也是我的工作。老肖说,我又不砍树,你当护林员怎么了?你管得着我吗?你管你的树,管我打猎干啥?与你什么相干?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到生生什么老曹猛地卡壳了,一个劲儿地挠脑袋。老肖撇撇嘴,走开了。老曹还在嘀咕呢,他已经走出了好几丈远。老曹终于想起来了,他冲着老肖背影说,站长说了,要保护生态平衡呢。老肖已经走进密林深处,消失了。秋天到了,正是红薯和花生灌浆的时节,也是野物祸害庄稼的时节。往年秋天,老肖每天都要背着猎枪,去地里护秋,顺便在山里转几圈,打几只兔子和山鸡,扒了皮,腌几天,再挂出来晒,几个日头一过,通红通红的,好看呢。过年下火锅,孩子们吃得那个香啊。可是今年,没有猎枪了,他拿

28、什么打兔子和山鸡呢?两手空空从山上回来,他都会骂一句,老曹,你个老砍头的。有一天,老肖发现他的红薯地和花生地被拱了好大一片,地里还有几摊猪粪。夜晚来野猪了!照这个速度拱下去,要不了三五天,他的红薯和花生就要玩完,一个季节的心血就白费了。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猎枪。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可是,老曹不借。我们遇见野物,只准朝天上开枪。老曹说。野猪祸害庄稼,也不让打?老肖问。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打。老曹说。老肖说,你忘记那年我们给生产队护秋了吗?你打野猪一枪,没打死,野猪发疯地撵你,我把野猪引开了。野猪一口咬断我的木棍,再一口咬穿了我的大腿。还

29、不是你赶来,补了它一枪,才救我一命!怎么,野猪现在成你家祖宗了,你还保护它?老曹红了脸说,老黄历翻不得了,如今不一样了。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活人还能叫尿憋死?他翻出一堆旧锄头、破犁铧,用麻绳串在一起,一路叮叮咣咣地背着,翻山去了刘坳,找刘铁匠去了。第二天上午,他又去了一趟刘坳,背回了半麻袋五寸长的尖刀。他说那叫神仙枪。明明是刀子,怎么叫神仙枪?邻居们都围过来瞧西洋镜,有人狐疑地问。老肖嘿嘿地笑,他说,我在地里布置好机关,四边牵上细线,不管从哪个方向碰到细线,飞刀就跟子弹一样飞过来,神仙难躲,所以叫做神仙枪。野物碰上了,非死即伤。现在没猎枪,只好用这个老法子。回家告诉你们孩子,可别去我家地里扒红

30、薯、扯花生。那个夜晚,老肖不再担心他的庄稼了,睡得特别香。早晨醒来,喝了碗稀饭,老肖就上了山。隔老远,老肖就看见地边躺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该死的野猪,是死了还是伤了呢?老肖快活地想。他猫腰跑过去,仔细一瞧,却是老曹。老曹的半截衣袖被撕掉了,缠在手掌上,裸露的胳膊上有干涸的血迹。你怎么了?老肖吃惊地问。老曹的眼珠布满血丝,咧了咧苍白的嘴唇,嘶哑地说,我把你的神仙枪收了,帮你撵了一夜的野猪,没想到,没收好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选自小说界2014年第5期)1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在叙述老肖与老曹的误会与矛盾时,插叙了

31、他们在过去年月相互帮衬的往事,主要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人际关系的温暖。B. 老肖下山,遇见老曹,远远地躲开他,老曹大声吆喝也装作没听见,不愿意听他解释,说明老肖是一个记仇的人,心胸狭窄,没气量。C. 老曹骂老肖“老东西,叫你装佯!”,老肖每次从山上两手空空回来,都会骂老曹“你个老砍头的”,表明两个人的矛盾水火不相容。D. 老肖向邻居们解释为什么叫神仙枪,并告诫他们要管好自家的孩子,说明他是一个狩猎经验丰富,而又比较自我的人。15. 小说的结尾表现了老肖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 小说以“神仙枪”为题,为什么在后半部分才出现神仙枪?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4. A 15

32、. 第一问:为自己误解了老曹而歉疚,并对老曹的胸怀与度量充满敬意。第二问:老肖发自内心的话语既表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也突出了老曹的形象;以老肖的话语作结,使情节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16. 情节的自然发展:老肖向老曹借猎枪未果,为保护庄稼,于是想到使用神仙枪;矛盾解决的需要:老肖对老曹的误会,一是怀疑他告密,二是借猎枪不得,神仙枪的出现,能解决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刻画的需要:老曹为保护野猪,也为消除误会,不顾安危没收神仙枪,老曹的形象更加突出;主题表达的需要:“神仙枪”隐喻不顾生态保护的“老法子”,与老曹所代表的新做法对比,主题表达更鲜明。【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

33、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B项,“说明老肖是一个记仇的人,心胸狭窄,没气量”错,老肖因为被收缴了猎枪,怀疑老曹告密,不愿理会老曹,所以路遇老曹就远远地躲开,表明对他的误会很深,并不能说明老肖是一个心胸狭窄、没气量的人。C项,“表明两个人的矛盾水火不相容”错,老曹和老肖各自称对方“老东西”“老砍头的”,出现的情景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有差异。老曹对老肖这样的老朋友竟然不理解自己,总是躲着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老东

34、西”的称呼语有对老肖又好气又好笑的心理,而老肖骂老曹“老砍头的”,则是在每每上山空手而归的情况下迁怒于老曹,表明他对老曹的误会更深了。两人的话语虽大致相同,但表现的人物心理情绪却有差异,并不能说明二人的矛盾已水火不相容。D项,“比较自我”分析不准确。曲解原文。他向邻居解释时,有炫耀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狩猎经验丰富,本领高超;另外,告诫邻居要看管好自家孩子,可看出老肖的心地善良。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概括分析。做题方法可简要概括为“2步2要”。第一步,要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步,分清

35、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分析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描写,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2要”指一要设身处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二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结尾“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结合上文可知老肖是在得知老曹帮他撵了一夜的野猪并且不小心被野猪伤到说的这个话,结合前文“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缴了。就你一个人留着,说得过去吗?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你和叛徒、汉奸有

36、什么区别?”;“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猎枪。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可是,老曹不借。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活人还能叫尿憋死?”关于收缴猎枪、借枪猎杀野猪老肖对老曹有一肚子怨气,觉得老曹这个朋友跟自己一点不贴心。现在发现老曹其实很关心自己,是自己误解了老曹,心里充满了歉意。同时“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也传达出他对老曹宽容大度的敬意,不计较自己还帮助自己。关于结尾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来作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

37、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这里内容上“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侧面烘托出了老曹坚守原则(劝说老朋友交出猎枪,坚决不借枪给老肖,不给打野生保护动物)同时又宽容大度、关心朋友主动帮朋友赶了一夜野猪的形象。也展示了老肖这个人物心理的变化,由前面误会老曹到误会消除并由衷敬佩。结构上,本文结尾很有特色,属于戛然而止型,这样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耐人寻味。【16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4、设悬念,引起阅读

38、的兴趣;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分析标题作用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本题从情节上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猎枪。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可是,老曹不借。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活人还能叫尿憋死?”,老肖向老曹借猎枪,老曹不肯借并且不让打野猪,老肖很生气,没有枪,又不能让野猪把自家的庄稼祸害了,于是他想到了“神仙抢”的办法。同时“神仙枪”的出现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为解决二人矛盾提供了契机。“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缴了。就你一个人留着,

39、说得过去吗?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你和叛徒、汉奸有什么区别?”,因为缴枪的事,老肖对老曹充满了怨言,后因为老曹不肯借枪,误会加深,到最后老曹帮老肖赶了一夜野猪并受伤,老肖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老曹,二人的矛盾消除。人物形象上,“神仙枪”的出现能更好突出老曹顾全大局、重情重义的形象。为了保护野猪,他撤掉了“神仙枪”,这是顾大局;可是撤掉“神仙枪”,朋友老肖的庄稼又会被野猪糟蹋掉,于是他帮老肖赶了一夜野猪,联系前文他为了消除和好友的误会一直在努力,可见他重情重义。主题表达上,使主题表达更鲜明。“老曹终于想起来了,他冲着老肖背影说,站长说了,要保护生态平衡呢。”、“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打

40、。老曹说。”本文借老曹和老肖的故事传达了生态保护的主题。“野物碰上了,非死即伤。现在没猎枪,只好用这个老法子。”“神仙枪”这个“老法子”显然不利于保护动物,与老曹保护动物的新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好地突出了动物保护的主题。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

41、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

42、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

43、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44、,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逐渐消亡。B. 我国汉族以外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C.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D.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1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45、项是A.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B.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19. 为什么“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答案】17. A 18. D 19. 包容能帮助统治者成就

46、功德,达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形成文明的思想和品格;包容能让不同民族的文明互相补充、吸收和融合,实现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带来文明的演进;包容有助于不同的社会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可实现人尽其才和文艺的多样化,促进文明走向兴盛。【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逐渐消亡”文中无根据。【18题详解】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

47、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项“致使”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