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828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王勃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B. 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C. 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D. 一年内,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

2、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A项“喷薄而出”:形容水喷涌而出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景象。符合语境。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语法功能用错,不能带宾语。C项“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望文生义。D项“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不合语境,不能用来形容“高层接触”。故选A

3、。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B. 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C. 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D.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

4、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B项“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语序不当,应为“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C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在“部门”后应增加动词“加大”;D项“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保留其一;故选A。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

5、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及排序能力。答题前,先仔细理解每句诗,读懂其内容,确定每句诗所表达的具体的节气,然后依据每个节气的时间再进行排序。中“处暑”,中“冬至”,中“白露”,中“清明”,中“霜降”,这些词语可直接表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交春半”表明是春分。因此这几句诗,根据时间,可排列为:。故选D项。4.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中国是

6、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B. 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C. 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D. “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平时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比如,借代和借喻。A项,“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副刊比作文艺摇篮。

7、B项,“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济失衡的情况比作泡沫。C项,“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冲决藩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封建制度比作藩篱。故选C项。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不准确的一项是()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自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A. 人有了错误

8、要勇于改正。B. 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C. 借他人炫耀自己不可取。D. 指出别人的缺点要委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主旨的理解,考生需要全面把握文段。文中妻子指出丈夫不过是做晏子的车夫却自以为很满足,请求离开,说明妻子认为借他人炫耀自己不可取。故C项正确。“其后夫自抑损。”丈夫听了妻子的话后从此谦虚退让,是勇于改正的表现,A项正确;“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觉得很奇怪,问明原因后,重用了他,说明晏子认为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故B项正确。D项于文无据。综上,故选D。6.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大王来何操? 而幸生也何为B. 求人可

9、使报秦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 若属皆且为所虏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以勇气闻于诸侯 不能容于远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定语后置句注意“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10、(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B项“求人可使报秦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中心词+数量短语”。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均为定于后置句;C项均为被动句;D项前句为状语后置,后句为被动句,故选D。7.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考查的都是课内的,需要考生注重平时的积累。A项“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棉布衣服。B项“非常”:古义:这里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很。D项“东道主”:古义:这里指东方道路

11、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故选C。8.下列加横线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草行露宿C. 吾得兄事之D. 乃使从者衣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B项、C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分别译为像对待奴隶一样;在草丛里、在露水中;像对待兄长一样。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的意思。故选D。9.下列加横线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2、()A.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B.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白白的,徒劳的C.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D. 予不得爱身 爱:吝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B项“徒”,只。故选B。10.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不如因而善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 吾其还也 择其一二扣之C. 项王按剑而跽 夜缒而出D. 今君乃亡赵走燕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答案】C【解析】【详解

13、】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A项:趁机/经由;B项:语气副词,还是/代词,代乱石;C项都表修饰,可不译;D项:竟然/才。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

14、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

15、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选自晋书王衍传)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总角尝造山涛 造:拜访,到去B. 衍自说少不豫事 豫:参与C. 向若不祖尚浮虚 祖:祖先D. 戮力以匡天下 匡:正,纠正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

16、/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B.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C.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D.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衍神貌情态清明秀美,风度姿态庄重优雅,山涛见了他之后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还说他可能“误天下苍生”。B. 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却很自负,常自比

17、子贡。他善发玄言,终日清谈老庄,常常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此不以为然。C. 西晋大臣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了这桩他不愿意的婚事。D. 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后来被石勒杀害。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案】11. C 12. D 13. B 14. (1)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

18、2)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来来往往,提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你也没什么害处。(3)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祖:效法,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比如本题“勒甚悦之”是一个整体,在她之前断开,直接选D。当然

19、也可以按常规来做,“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中“俄而”表很短的时间,与后文联系紧密,不宜断开;排除A项、C项。“衍为陈祸败之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宜断开,排除B项。综上,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朝野之人对此不以为然”错,原文“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

20、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贵重”,尊贵显赫;“屈下”,屈从卑下;“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寻常。(2)中“以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节;“乏困”:缺乏的物资。(3)“均”,衡量;“之”,代词,这个;“负”,使动用法,使担负。【参考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文雅。童年时曾拜访山涛,山涛感叹了很久,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什么老妇人,生了这样的孩子!然而

21、耽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城,拜访仆射羊祜,陈述事件情状,言辞十分清楚漂亮。羊祜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年纪虽小却毫无屈从人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便装疯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说:“王衍在当世谁与他相当?”王戎说:“当世没有看到与他相当的人,应该从古人中寻求这样的人。”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今当世之人钦佩敬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

22、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劝说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已经乱了,应当依赖地方长官,应该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来担任地方长官。”便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于是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江汉的险要地势,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峻地势,你们二人在外,而我留在这

23、里,足以算作狡兔三窟了。”有识之士鄙视王衍。司马越讨伐苟晞,王衍以太尉的身份担任太傅军司。至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纷起,恐惧不敢担当。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于是到了今天的职位。今天这样重要的职位,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担任呢?”不久全军被石勒打败,石勒召呼王公与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述西晋遭遇灾祸和失败的缘由,并说计策不是自己出的。石勒很喜欢王衍,与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能免于处置,还趁机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天下,位高任重,年轻时就入朝为官,直到满头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政事

24、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让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石勒对自己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未曾见过这样的人,应该不应该让他活命呢?”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关键不能用刀杀他。”让人在夜里推倒墙杀埋了他。王衍临死前,回头对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人,假使不推崇浮华清谈,合力匡正挽救天下,还可以不至于到今天这步天地。”死时五十六岁。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晚秋夜坐王绩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15. 下列对这

25、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是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B. 颔联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C. 诗歌为作者晚坐园中、观赏着园中景致有感而作,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议论抒情。D. 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非晚秋,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16. 诗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5. C 16. 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不求为世人所知的隐逸超然、旷达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

26、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前三联写景”分析有误,首联是议论,不是写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

27、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对比较单一。首联中一个“奇”字总写园亭中“物候”的特点,“乐无为”点出作者的生活状态是清静无为,一个“乐”字点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颔联具体描绘园亭中的景物。颈联写作者悠闲的生活,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闲事,表现了他的自得其乐。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心里感到满足,并不想为世人所知,表现出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_。(2)西当太白有鸟道,_。(3)_ ,血色罗裙翻酒污。(4)_?杨柳岸、晓风残月。(5)_,

28、渚清沙白鸟飞回。(6)彤管有炜,_。(7)_,背西风,酒旗斜矗。(8)_,户盈罗绮。(9)引壶觞以自酌,_。【答案】 (1). 言笑晏晏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3). 钿头云篦击节碎 (4). 今宵酒醒何处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说怿女美 (7). 征帆去棹残阳里 (8). 市列珠玑 (9). 眄庭柯以怡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的能力。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晏、篦、宵、啸、说、眄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

29、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孔汉思继而起草了人的责任之世界宣言。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世界伦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又被称“金律”。“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

30、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即“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辩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己

31、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任何一种经人类伟大的心灵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历史演进证明能与时俱进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人类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对伟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必然,也是人类道德所应然。当然,和而不同决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

32、反,和而不同是一开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和平共存之良方。最后,“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的处世之法是人类文明多样存在之保障,而人类多样文明的共育并存,充量发展,才应是人类不同文明实体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儒家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摘编自文明冲突与化解之道,有删节)1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它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B. “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在于它的求同存异。C.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开放文化观念,

33、主张和而不同,绝不意味着固步自封。D. “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是人类多样文明存在的保障。1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作用。B. 文章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文明冲突、促进和谐有一定帮助,并从两个方面阐述理由。C. 文章引用儒家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它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D. 文章由“儒家经典”引出观点,再逐层深入分析,各层环环相扣,层次清楚。2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伟大文化的持守,不能搞文化部落主义,更不能固步自封,而应不断地开放和创新发展

34、。B. 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理念的支配下可能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C. 今天任何一种文明独步天下、称霸世界都将成为不可能,人类文明的多样并行不悖、和谐共存是未来世界的应有之局。D.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正是对“和而不同”思想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答案】18. D 19. C 20. 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

35、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项原文为“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处世之法是人类文明多样存在之保障”,曲解文义。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A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错,无中生有,应是“以世界跨文化对话为背景”;B项由原文的“首先、其次、最后”可知应是从三个方面阐述理由;D项“文章由“儒家经典”引出观点”错误,应为“现实背景”。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

36、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由原文“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可知不是“可能”,是“必然”。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姚庄在望王剑冰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我想,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中原这样的地方

37、,怎么那么多茶馆!从驿道上走过,会有茶亭等你。走去了,就有了念想。苏轼五走茶路后,完全地喜欢上这个地方,后来就待在了这片广阔天地。我已经看到了“姚庄在望”的牌坊,它就像一个亲人守望在庄头。一望无际的田野,麦子一层层涌动。油菜已经结籽,幸福地匍匐着。桐花开得正艳,一咕嘟一咕嘟的香气从花嘴溢出。我就在这丰满而芬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的村镇。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先看到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运粮河。我恍惚看见昨日的欢畅与热闹:两岸绿波,满河清漪,一只只船儿载着号子悠悠而来。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自然还有一桌友情。人不管熟不熟,只

38、要一碗清香兑上,就啥都有了。两棵虬曲的老槐,是姚庄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时带来的。现在依然开着年轻的花。我弄不清苏轼曾在哪个地方坐过,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山。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的是一片烟霞,那是三郎庙一长溜的街面,里里外外坐的都是人,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红光滋润,说着笑着,围定一堆茶碗,自在开怀。茶碗里始终有水,溢散出田野的香气。人们说着老槐树,说着运粮河,说着河边的玉泉亭。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过去苦的时候喝果叶子,也觉得好。几家水厂在这里扎根,泉水就流到了四面八方。村里人说,这里的人长寿,就因为茶,喝到老死,死了还要后人上坟的时候,供一碗茶。现在这个镇政府所在的村子,还

39、有十来位百岁老人。茶屋里有人谈天、下棋,也有人围定两个老汉,一个老汉用的是捡来的石子,一个用的是碎瓷碗片,在画的格子里斗智,人说那是乡村的古老玩法,叫摆山。摆山好,摆得山一般威猛壮势,碗片响起,石子拍处,一群叫好声,而后一群的沉默。只有新添的茶在缭绕升腾。堂后的炉火正旺,水壶像一排小碉堡,吱吱呜呜,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些水溅出来,快活地发出噗嗤噗嗤的笑声。一人手搭一条毛巾,提起这把,放上那把,忙个不停。茶客不只是来自本土,外乡外县都有,更有外省的。就为这个氛围,即便不喝,就那么坐着也是一种享受!融入其中,你似也被那茶香感染,如苏轼一样坐下不愿离去。姚庄人好客,给你上大块红牛,大个火烧,大碗饸

40、饹。惊喜中刀叉叮当响,牛头宴开张,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蒜瓣,大葱,辣椒,吃得你大汗淋漓,热血贲张。痛快处谁来两声梆子,中原文化就搅缠在了一起。有钟声响起,那是村里的南北清真寺。一个村子就有两座寺院,将一个地方和谐成一方净土。正逢寺里一个节日,远方的寺人来往走动,无论认识与否,都热情相迎,留下喝茶吃斋。一户人家也逢事,招呼一声即刻递过来一摞热饼。街头又有客人来了,先领进茶社,再安排饭店,还要带去看金镶玉。姚庄金镶玉早形成传统,郏县周围出瓷,钧瓷汝瓷都曾是皇家贡品。名瓷再镶飞龙舞凤,花鸟山河,可谓锦上添花。连战来河南,河南的重礼就是姚庄金镶玉瓷瓶。进到一家金玉坊,笑与茶一起迎上,主人叫李冰,祖传绝

41、活,到他这里更是炉火纯青。邻村一个贤淑女孩跟了来,手脚麻利,用心学习,亲自动手,成就这家夫妻名店。店配姚庄,姚庄也配这些工艺。听说多少年来,姚庄人都安居乐业,无盗无抢。村里的大道就叫民族团结大道。姚庄主事的说起这些来,眉飞色舞。茶与酒不同,酒越喝越燥,茶越品越静。茶不上头,茶只入心。有见喝了酒闹事的,没闻品了茶找茬的。人都像一棵棵植物,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而后心胸博大,叶脉深广。因而姚庄安静。见一门上对联:甘泉古韵流芳远,文化新风润物长。走时又经过那两棵祖槐,“吃杯儿茶”的叫声中,槐花洒落下来,纷纷扬扬,一地雪白。有些落到碗里漂成茶花,构成姚庄特有的味道。再经过那座亲人般相望的牌楼,品读“姚

42、庄在望”四个字,慢慢地就念叨成了“姚庄在旺”。21. 请根据文本概括姚庄人酷爱喝茶的原因。22.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3.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答案】21. 姚庄在茶路上,有着悠久的饮茶传统;姚庄有适合泡茶的地下甘泉;长期喝茶让姚庄的人长寿;茶的静适合姚庄人乐观、恬静、心胸博大的性格。 22. 选取乡村茶屋的典型场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动作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茶屋的热闹和忙碌。 23. 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水气的姚庄的优美景物的喜爱。表现作者对姚庄悠久的茶文化传统的弘扬。表明作者对姚庄人热情好客的赞赏。流露出作者对姚庄人安居乐业、博大安静的生活

43、方式的赞许。体现了作者对姚庄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概括姚庄人酷爱喝茶的原因”,然后到文本中圈出直接指明原因的文字,考生要从全文筛选相关信息并归纳。通读全文,从“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中原这样的地方,怎么那么多茶馆”可知姚庄在茶路上,有着悠久的饮茶传统。“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可知姚庄有适合泡茶的地下甘泉;“这里的人长寿,就因为茶”可知喝茶能让人长寿;“酒越喝越燥,茶越品越静”“姚庄安静”可知茶的静适合姚庄人乐观、恬静、心胸博大的性格。【2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此类试题,

44、一般要从语句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画线句子选取的是乡村茶屋的场景,从视觉的角度写水壶、写烧水的人;“吱吱呜呜”“噗噗嗤嗤”则从听觉的角度写烧水发出的声音;水壶像“碉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水“发出噗噗嗤嗤的笑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提起”“放上”等则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茶屋的热闹和忙碌。【2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要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切忌脱离文本,只阐述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写作者到姚庄的所见所想,写了姚庄的人、姚庄人的生活,由此可总结出前三点;从文章最后一段可归纳出第四点。“我就在这丰满而芬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

45、的村镇。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可知作者很喜欢这里景色优美、充满水汽。“我想,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中原这样的地方,怎么那么多茶馆!从驿道上走过,会有茶亭等你。”、“我已经看到了“姚庄在望”的牌坊”都体现作者对姚庄悠久的茶文化传统的弘扬。“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自然还有一桌友情。人不管熟不熟,只要一碗清香兑上,就啥都有了。”、“姚庄人好客,给你上大块红牛,大个火烧,大碗饸饹。惊喜中刀叉叮当响,牛头宴开张,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蒜瓣,大葱,辣椒,吃得你大汗淋漓,热血喷张。” 表明作者对姚庄人热情好客的赞赏。“听说多少年来

46、,姚庄人都安居乐业,无盗无抢。”、“人都像一棵棵植物,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而后心胸博大,叶脉深广。因而姚庄安静。”流露出作者对姚庄人安居乐业、博大安静的生活方式的赞许。“再经过那座亲人般相望的牌楼,品读“姚庄在望”四个字,慢慢地就念叨成了“姚庄在旺”。”体现了作者对姚庄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材料一: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毋庸讳言,多年以来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尴尬。首先,中医药是个有机的整体,中药质量是中医疗效的重要保障。药材不地道、药力达不到,中医疗效必然受影响。其次,中医药管理“令出多门”。现行的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监督难以到位。眼下,中医药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不仅有自下而上的举国期待,期待中医药能够一扫颓势,解民众看病之难,更有自上而下的国家扶持。有战略规划,有法律护航,可以说,中医药正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摘编自人口导报2016年2月29日)材料二: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从历史环境中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