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8605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05诗歌阅读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 05 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 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14.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D.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5.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 的 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14

2、. B 15. (1)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2)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14 B 项理解不正确, “有酒斟酌之 ”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15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如,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言笑无厌时”等。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

3、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 “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 “天官” “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 “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B. 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 “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 “万里”二字极

4、写唐军阵势浩大。C. 颈联揭示赵都督 的 内心世界, “辞凤阙”写出征, “取龙庭”写鏖战,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 ,都下定“忘身” 、 “报国”的决心。D. 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 “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

5、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解析】14 B, “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理解有误。15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 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 或“取龙庭“,都下定“

6、 忘身“、“报国“ 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尾联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 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注求田问舍:三国志记载

7、,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B. 颔联写诗人为自己在忧国忘家之时,依然保有求田问舍之心而感到欣慰。C. 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D. 诗人运用求田问舍典故,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E. 汉上旧居之景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15. 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C 15. 一方面,渴望

8、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两种感情错综矛盾, “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4 B “感到欣慰”错误,反应的内心的“矛盾” ;C, “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错误。15此题注意结合尾联“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作答,从“超然”看出想“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 ,从“却恐”看出“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 。总体看两种感情错综矛盾, “诗人以国事为重、

9、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情感偏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散丝,雨丝。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既勾勒了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又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抹了底色。B. “重” 、 “迟”二字用意精深:水气迷茫中,船帆行驶吃力; 雨天傍晚,雨雾蒙蒙,小鸟振翅难速飞。C. 颈联暗示李胄的东去,人去帆远,目不能及,只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D. 尾联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5. 本诗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0、。【答案】14. D 15.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个特写镜头:缓缓沉重的帆船来了,又载着朋友走了;冥冥高空中的鸟儿,似乎也不愿离去呵。这既是雨中帆真重,鸟儿真迟飞,但那更是朋友难分难舍的情重,诗人借景抒情,借景传意,深沉含蓄,情深意切。烘托渲染:以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等景物强烈地渲染出压抑的难离之情。直抒胸臆: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直抒其情,送别友人之情深沉无限,我撒在襟上的泪可和雨丝比多少。动静结合:帆来鸟去为动,帆重鸟迟又显出相对的静,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波涛奔涌,浦树间水雾缭绕,又显出相对的动,这些景物都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

11、离愁别绪。虚实结合:“不见”暗示朋友的离去,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其间的离情别绪更含蓄深沉。【解析】14 D 项, “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错误,此联直抒胸臆。15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用缓缓沉重的帆船来了,又载着朋友走了;冥冥高空中的鸟儿,似乎也不愿离去,表达朋友难分难舍的情重,属于借景抒情;以“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等景物渲染难离之情,属于渲染;“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实写江景, “不见”虚写朋友的离去,虚实结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

12、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孝宗干道八年(1172) ,陆游 47 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九年,奉调摄知嘉州,期间创作此诗。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意即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怀抱报国丹心的爱国志士群体。B. “南山晓雪玉嶙峋” ,雪光与刀光相辉映,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增色,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C. 本诗题为“金错刀行” ,

13、是一首咏物诗,它旨在铺陈描绘宝刀的锋芒铮亮、珍贵难得,也是借宝刀来述怀言志。D.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最后两句却先用 “呜呼”提唱,以九字反诘句作结,读来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15.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不同点:陆诗,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切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辛词,抒发的是如今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解析】14 C, “是一

14、首咏物诗”分析错误。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15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中, “耻”写出了诗人以不能建功立业为耻;“报”报答天子,在当时也就是报答国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而且,从诗歌的最后两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分析可知,表现出诗人切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辛弃疾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然而“可怜白发生” ,如今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从而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

15、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况当年定计,昭陵 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 。注“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 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B. 上片回顾

16、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 ”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 “虚弦落雁” “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15. 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 “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解析】14 B, “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错误。15结合注释内容

17、“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 ,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形容年轻时的容貌,运用借代,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 ,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B. 下片头三句表明

18、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15. 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答案】14. D 15. (1) “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 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2) “苍烟”如青烟, “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3)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19、【解析】14 D,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15本题中, “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都能表达出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贪啸傲,任衰残”的意思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干戈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鹡鸰 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 ,酩然直到太平时。注:王中南宋末诗人。鸰:一种嘴细、

20、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 。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B. 首联点题, “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15.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借物抒情(或者“比喻” ) 。 “鹡鸰”比喻漂泊

21、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 “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用典。 “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 ,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解析】14 C, “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样”错误。15 “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前一句中“鹡鸰”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 “音断云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这里用典故,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既

22、有比喻,也使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 “中山千日酒”使用典故, 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酒家得知此事,让刘家掘坟开棺,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使用反问,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 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23、一片冰心在玉壶。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14.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 “细”得看不见, “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

24、情思。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15.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答案】14. D 15.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

25、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14 D, “草绿湖南万里情 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15由注释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