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8313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采取了这些削减开支举措,波特明白,如若得不到帮助,公司今年年底就会资金告罄。B 人民日报是非常重要的大报,其规模在出版界首当其冲。C生命是茶,飘逸着沁脾的花香;生命是酒,散发着浓烈的芬芳;生命是咖啡,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D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让到过这里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4 (3 分)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大学毕业生张某想到某中学应聘,该校校长曾是张某父亲的学生,张某写了一第 2 页(共 27 页)封求职信给校长:欣闻您曾是家父的高足,故冒昧打扰

2、,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寄送的个人简历。到贵校高就,是我长久以来愿望。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A打扰 B寄送 C高就 D胜任5 (4 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着这优美的诗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的游子那绵绵的思乡之情所感动?“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建功立业的将士那幽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      ,      ?二、阅读(共 46 分)6

3、(10 分)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权谓吕蒙曰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及鲁肃过寻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下列对文章的

4、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以“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作答,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第 3 页(共 27 页)书、学习的重要性。C上文主要叙述了孙权劝学以及鲁肃与吕蒙议论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D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7 (9 分)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谈书作文,讲明义理 ,不待远离膝下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 于俗务,不得专

5、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 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 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 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 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膝下:借指父母。 汩(g):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6、/不足为外人道也              B讲明义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千里从师/齐师伐我                                       D不得专意/醉翁之意不再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7、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8 (10 分)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第 4 页(共 27 页)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亦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不乏犀利地指出

8、: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平心而论, 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消停了酒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培养诗词修养同样从背诵开始,牙牙学语的童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大多“少年不识愁滋味” 。这无妨诗词文化的浸润,待到年岁增长,涉世渐深,自然明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戚。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古人吟诵古诗词,不光因为古诗词是高雅文化,也因为其是流行文体, 诗经的十五国风和宋词可以说是流行音乐歌词。士大夫沉醉其间,引车卖浆者流亦参与其中。然而,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新诗取

9、代旧诗,古诗词就脱离了寻常人的文化生活。如今,有能力创作古体诗的人属于小众中的小众,而且其创作水平与古人的距离岂止是十万里!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在日常场合穿汉服,难免引发路人侧目;用毛笔写一封信,会被人嫌弃速度太慢。很多时候传统文化成了表演,被刻意为之。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背诵古诗词最大的“用处” ,是回答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诗词填空。多少人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莫不因为那是自己记忆力最好、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为单纯地背诵古诗词辩护者,往往强调这是一种“无用之用” ,能够让学习者获得精神幸福。然而,这么理解传统文化,潜台词似乎认为古诗词就该“曲高和寡”

10、。毕竟,能够领悟“无用之用”妙处的只是少数人,精神幸福也存在很多层面的解读。打游戏、做游戏直播感到精神上很幸福,甚至将之上升为电子竞技的层面,也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推广传统文化的目标,显然不能仅限于少数人的自斟自饮。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诗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体,现代诗依然有较多受众。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像诗人郑愁予那样在创作中结合古诗词意象,就是基于传统的创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古诗词欣赏能力也未必与背诵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达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雍容起来。首先是文化受尊重,其次才

11、是传统文化受尊重。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第 5 页(共 27 页)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与一些得到良好传承的地域文化不同,中华文化在近现代经历了激烈的变动,旧文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从现实生活中退出,这种狂飙突进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要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获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评委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作为一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继承了美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学造诣获得专业领域认可,可见传统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 年

12、 02 月 14 日 02 版)(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2 段中两次引用古诗,将童生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的状态与长大后在古诗词浸润下诗词修养的提高进行对比,突出古诗词的浸润效果。B作者认为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应让传统文化在现实文化格局中获得活力。C作者认为,古诗词欣赏能力与背诵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而应该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D现在,很多单位的领导,甚至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包括外交场合都喜欢运用些古诗文,这是因为,在日常文字表达中运用古诗词,可让人在精神上变得

13、雍容。(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让传统文化获得现实生命力”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7 年 5 月,有一批 90 后艺术生把 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曲视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B.2017 年 5 月 5 日,在 4000 多名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以及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C919 大型客机 101 架机终于昂首冲入上海浦东机场上空厚厚的云层。这是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的空中首秀。C.2015 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型纪录片 记住乡愁 ,选取了 100 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

14、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D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充分发挥和吸纳民间的创造热情,走出封闭、单一的传承路径,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阐释和表现中来。第 6 页(共 27 页)(3)阅读选文后,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传承传统文化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认识。【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法国前外长9 (17 分)不落别处林清玄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

15、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

16、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膩污秽,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第 7 页(共

17、27 页)“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 ”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

18、,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1)文章刻画“老人”这一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

19、达效果。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老人)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4)从全文看,故事背景并没有下雪的环境描写,而文章却以“不落别处”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三、作文(共 50 分)10 (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晴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第 8 页(共 27 页)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

20、慢慢来。 ”节选自龙应台蝴蝶结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以“慢下来,会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四、附加题1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A)他拉上了包月。哼,和拉散座儿一样的不顺心!这回是在杨宅。杨先生是上海人,杨太太是天津人,杨二太太是苏州人。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头一天上工,祥子就差点发了昏。一清早,大太太坐车上市去买莱。回来,分头送少爷小姐们上学,有上初中的,有上小学的,有上幼稚园的;学校不同,年纪不同,长相不同,可是都一样的讨厌,特别是坐在车上,至老实的也比

21、猴子多着两手儿。把孩子们都送走,杨先生上衙门。送到衙门,赶紧回来,拉二太太上东安市场或去看亲友。回来,接孩子回家吃午饭。吃完,再送走。送学生回来,祥子以为可以吃饭了,大太太扯着天津腔,叫他去挑水。杨宅的甜水有人送,洗衣裳的苦水归车夫去挑。这个工作在条件之外,祥子为对付事情,没敢争论,一声没响的给挑满了缸。放下水桶,刚要去端饭碗,二太太叫他去给买东西。大太太与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可是在家政上,二位的政见倒一致,其中的一项是不准仆人闲一会儿,另一项是不肯看仆人吃饭。祥子不晓得这个,只当是头一天恰巧赶上宅里这么忙,于是又没说什么,而自己掏腰包买了几个烧饼,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

22、B)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先洗洗,上点药,再说别的。 ”曹先生看着自己的手说,太太正给慢慢的往上缠纱布。“先洗洗!”高妈也又想起话来。 “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祥子还不第 9 页(共 27 页)动。 “不用洗,一会儿就好!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没脸再”(1)在样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     。(2) (B)段中祥子当时真的辞职了吗,是听

23、了谁的劝说留下的?后来是为什么离开曹宅的?(3)结合(A) (B)两段文字,分析祥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第 10 页(共 27 页)2018 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共 24 分)1 (10 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 (杜甫望岳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雍也(3) 湖心亭看雪作者从近处写湖边树木的雪景和远眺之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

24、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5)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默写完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分析】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荡胸生层云;(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重点字: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重点字:砀) ;(4)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只吹

25、的水尽鹅飞罢(重点字:辨) ;(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 ,更要“心到” “手到” 。第 11 页(共 27 页)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2 (4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 zhn sng 震悚 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26、,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2)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与他们相 p mi 媲美 。(3)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 jn tu wi g 进退维谷  的绝境。(4)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 xi shu png gun 袖手旁观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答】 (1) “zhn sng”应为“震悚” ;(2) “p mi”应为“媲美” ;(3) “jn tu wi g”应为“进退维谷” ;(4) “xi shu png gun”应为 “袖手

27、旁观” 。答案:(1)震悚;(2)媲美;(3)进退维谷;(4)袖手旁观【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3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采取了这些削减开支举措,波特明白,如若得不到帮助,公司今年年底就会资金告罄。B 人民日报是非常重要的大报,其规模在出版界首当其冲。C生命是茶,飘逸着沁脾的花香;生命是酒,散发着浓烈的芬芳;生命是咖啡,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D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让到过这里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

28、。【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第 12 页(共 27 页)项。【解答】ACD使用正确;B “首当其冲”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 (3 分)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大学毕业生张某想到某中学应聘,该校校长曾是张某父亲的学生,张某写了一封求职信给校长:欣闻您曾是家父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

29、封求职信以及随信寄送的个人简历。到贵校高就,是我长久以来愿望。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A打扰 B寄送 C高就 D胜任【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解答】高就指别人对自己任职的敬称,用在此处不合理。故选:C。【点评】此题可结合对语段的理解,结合文化赏识的积累作答。5 (4 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着这优美的诗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的游子那绵绵的思乡之情所感动?“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建功立业的将

30、士那幽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吟咏这深情的诗句 ,  谁不为踏歌送行的朋友那款款盛意所打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续写句子的能力。续写句的特点是:与上文或者下文的某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衔接紧密。应注意整体理解细推导,前后照应意通顺。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1、注意观察句式,找到参照句子;2、注意句式逻辑关系, (如关联词不变,关键词变化或者是句式结构不变,关键词变化;3、选词造句;4、串联检查。【解答】阅读题干可知,仿写的句中要与原句组成排比句。答案:第 13 页(共 27 页)

3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吟咏这深情的诗句,谁不为踏歌送行的朋友那款款盛意所打动?【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二、阅读(共 46 分)6 (10 分)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

32、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权谓吕蒙曰 对某人说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 到某地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吕蒙以“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作答,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上文主要叙述了孙权劝学以及鲁肃与吕蒙议论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D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分析】译文:当初,孙权对吕

33、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第 14 页(共 27 页)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34、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孙权对吕蒙说。谓,对某人说。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过,到某地去。(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但,只是。见,了解。句意: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重点词语: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句意:

35、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CD正确。B有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故选:B答案:(1) 对某人说 推托到某地去(2) 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3)B【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 、 “删” 、 “留” 、 “补”五法:1、增,即对省第 15 页(共 27 页)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

36、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7 (9 分)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谈书作文,讲明义理 ,不待远离膝下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 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

37、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 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 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 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 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膝下:借指父母。 汩(g):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在家足可读书作文/不足为外人道也              B讲明

38、义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千里从师/齐师伐我                                       D不得专意/醉翁之意不再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nbs

39、p;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第 16 页(共 27 页)【分析】参考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

40、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解答】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足够值得B道理道理C老师军队D注意力情趣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的意思是: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

41、”的意思是: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所“彼、为”后面停顿。 “力改故习一味勤谨”的意思是: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所以在“习、谨”后停顿。(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读懂主要内容。 “恐你在家汩于俗务”是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是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 “及无朋友闻见”是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答案:(1)B(2)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 则吾犹可望。(3) 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

42、责备儿子,影第 17 页(共 27 页)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点评】 “然”的解释: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8 (10 分)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亦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不乏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平心而论, 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消停了酒席

43、,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培养诗词修养同样从背诵开始,牙牙学语的童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大多“少年不识愁滋味” 。这无妨诗词文化的浸润,待到年岁增长,涉世渐深,自然明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戚。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古人吟诵古诗词,不光因为古诗词是高雅文化,也因为其是流行文体, 诗经的十五国风和宋词可以说是流行音乐歌词。士大夫沉醉其间,引车卖浆者流亦参与其中。然而,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新诗取代旧诗,古诗词就脱离了寻常人的文化生活。如今,有能力创作古体诗的人属于小众中的小众,而且其创作水平与古人的距离岂止是十万里

44、!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在日常场合穿汉服,难免引发路人侧目;用毛笔写一封信,会被人嫌弃速度太慢。很多时候传统文化成了表演,被刻意为之。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背诵古诗词最大的“用处” ,是回答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诗词填空。多少人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莫不因为那是自己记忆力最好、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为单纯地背诵古诗词辩护者,往往强调这是一种“无用之用” ,能够让学习者获得精神幸福。然而,这么理解传统文化,潜台词似乎认为古诗词就该“曲高和寡” 。毕竟,能够领悟“无用之用”妙处的只是少数人,精神幸福也存在很多层面的解读。打游戏、做游戏直播感到精神上很幸福,甚至将之上

45、升为电子竞技的层面,也逐渐被社会所第 18 页(共 27 页)认可。推广传统文化的目标,显然不能仅限于少数人的自斟自饮。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诗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体,现代诗依然有较多受众。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像诗人郑愁予那样在创作中结合古诗词意象,就是基于传统的创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古诗词欣赏能力也未必与背诵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达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雍容起来。首先是文化受尊重,其次才是传统文化受尊重。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与

46、一些得到良好传承的地域文化不同,中华文化在近现代经历了激烈的变动,旧文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从现实生活中退出,这种狂飙突进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要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获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评委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作为一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继承了美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学造诣获得专业领域认可,可见传统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 年 02 月 14 日 02 版)(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 2 段中两次引用古诗,

47、将童生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的状态与长大后在古诗词浸润下诗词修养的提高进行对比,突出古诗词的浸润效果。B作者认为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应让传统文化在现实文化格局中获得活力。C作者认为,古诗词欣赏能力与背诵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而应该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D现在,很多单位的领导,甚至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包括外交场合都喜欢运用些古诗文,这是因为,在日常文字表达中运用古诗词,可让人在精神上变得雍容。(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让传统文化获得现实生命力”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B A.2017 年 5 月,有一批 90 后艺术生把

48、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曲视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B.2017 年 5 月 5 日,在 4000 多名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以及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第 19 页(共 27 页)C919 大型客机 101 架机终于昂首冲入上海浦东机场上空厚厚的云层。这是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的空中首秀。C.2015 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型纪录片 记住乡愁 ,选取了 100 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D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充分发挥和吸纳民间的创造热情

49、,走出封闭、单一的传承路径,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阐释和表现中来。(3)阅读选文后,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传承传统文化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认识。【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法国前外长【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论题。第二段到第六段论述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打破这种困境,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生。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选项,找到文段涉及的相关内容,体会是否一致。ABC正确;D有误,在重要场合,包括外交场合运用一些古诗文不仅可以为外交服务,也可以为发言起到辅助作用,达到更佳的效果。故选:D。(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来分析比对即可。ACD正确;B有误, “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的空中首秀”属于科技创新,不属于“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