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073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二语文2019.7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庄子天道篇中的一则寓言非常具有启发性。舜问尧如何治理百姓,尧回答说,自己不慢待孤苦伶仃的人,不放弃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喜爱小孩,同情妇人。舜说:“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尧问原因,舜说,真正的治政应该像四时运行有序,像昼夜交替有常。舜肯定尧的美政,但又声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从而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以无限为参照系,不断超越各种具体之美的局限性。这种思路,在庄子和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庄子强调“合内外之道” ,把内圣(立德明道)与外王(应物而不穷)结合起来,主动超越具体

2、之美的局限性,促成美的无限生成。不过, 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单独的人物形象能够把内圣与外王结合起来,承载“合内外之道”的高妙境界。这种境界是在整体象征世界中体现出来的。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命名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也很有可能是对道家“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之大观视域深切体会的一种无意流露;“茫茫大士” “渺渺真人”貫穿全年始终,可理解为以时空之无限突破拘于虚、笃于时的遮蔽;士隱、宝黛等人对功名富贵的疏离,可视为对束于教、囿于物、拘于俗的超越。葬花词当然不能深刻体现哲人之思,却以诗性智慧描述了一种极为大观的视域:诗中的花不是园林之花,甚至不是大自然中的花,而是向无限飘飞的花“花谢花飞花满天” “随花飞到天

3、尽头”:宝玉听闻葬花词后有了深刻的生命体会,也是因为这篇作品引发了宝玉“逃大造、出尘网“的大观视域。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时空建构耐人寻味。要说主体部分仍是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中的故事,但“又何必拘于朝代年纪哉“的说法便有达变中知常的意味。开头女娲炼石的神话传说与“又向荒唐演大荒”的叙事结构将特定时期放置在“古往”与“今后”之中,向前通向无限,向后也通向无限。另外,贾府、朝廷、宅院、庄园、乡村、庙观等特定空间被放置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中,由封闭空间变成向无限敞开的空间。小说结尾写宝玉拜别贾政,将这种向无限敞开的空间意识写得极有诗意:“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背景中,一袭“大红猩狂毡的斗篷”渐行渐远

4、,走向远方,走向无限。这样富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使得红楼梦具有其他古典小说难以企及的大观视域,让读者体认到具体、有限之美“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从而不对具体、有限之美产生依赖感,而是得以唤醒人的超越精神,促成美的无限生成。如果说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 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江湖世界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 金瓶梅通过“极写人情世态之歧”呼唤人性之美, 儒林外史通过“成而能谐,婉而多讽”寄托人格之美,它们都对具体之美表现出依恋与执着,那红楼梦虽然也对具体之美表现出由衷的欣賞之情,却少了执念与依赖。在“无限”的参照之下,曾经的具体之美如梦似幻,不可永久依恃。人的

5、心灵被净化,妄念被消除,不会陷入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中不能自拔。在“无立足境”的情况下,也就不会驻足不前,而是随道运化,不断创造新美。(摘编自王冉冉怎样品赏庄子和红楼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尧需要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才能克服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的局限。B. 红楼梦作者运用道家大观视域构思全书, “大观园”的命名就是这种思想的流露。C. 红楼梦主体部分描述的虽然是特定时空中的故事,却能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D. 其他古典小说只要具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就能描述出等同红楼梦的大观视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引用尧舜问

6、政的故事,既引出作者的现存,同时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红楼梦借助整体象征世界体现无限之美。C. 文章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体现出了辩证的态度,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D. 文章论述红楼梦的空间构建时,将贾府等特定空间与“白茫茫大地”作了对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听闻葬花词后产生大观视域,此时他已初步达到了“立德明道”与“应物而不穷”的内在结合。B. 在诗文中,哲人之思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是诗性智慧也可以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净化人们的心灵。C. 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依恋和执著于对具体之美 的 呈现

7、,导致它们的艺术水平低下。D.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与本文内圣外王理念相通。【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尧需要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才能”错误。结合“尧回答说,自己不慢待孤苦伶仃的人,不放弃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喜爱小孩,同情妇人” “真正的治政应该像四时运行有序,像昼夜交替有常”

8、“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以无限为参照系不断超越各种具体之美的局限性”等分析, “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不是“克服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的局限”的条件。B 项, “大观园的命名就是这种思想的流露 ”错误。结合“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命名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也很有可能是对道家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之大观视城深切体会的一种无意流露”分析,原文只是一种推断。D 项, “只要就” 错误。结合“这样富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使得红楼梦具有其他古典小说难以企及的大现视域,让读者体认到具体、有限之美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分析, “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

9、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

10、、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 “将贾府等特定空间与白茫茫大地作了对比”错误。结合“贾府、朝廷、宅院、庄园、乡村、庙现等特定空间被放置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中,由封闭空间变成向无限敞开的空间”分析,并没有把贾府等特定空间与“白茫茫大地”作对比。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 “此时他已初步

11、达到了 立德明道与应物而不穷的内在结合”错误。结合“宝玉听闻葬花词后有了深刻的生命体会,也是因为这篇作品引发了宝玉逃大造、出尘网的大现视域”分析, “此时他已初步达到了立德明道与应物而不穷的内在结合”于文无据。C 项, “导致它们的艺术水平低下 ”错误。结合“如果说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 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江湖世界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 “它们都对具体之美表现出依恋与执着,那红楼梦虽然也对具体之美表现出由衷的欣賞之情,却少了执念与依赖”等分析,原文没有说“它们的艺术水平低下” 。D 项, “与本文内圣外王理念相通 ”错误。大学八条目,认为从一个人内在的德

12、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 、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而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表示每一阶段调整得恰到好处的状态,即系第三纲领“止于至善”的境界。结合“庄子强调结合起来,主动超越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促成美的无限生成”分析,本文内圣外王理念相通,主要强调超越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促成美的无限生成。故选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养心殿维修保

13、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

14、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4 月 15 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权威统计显示,2009 年至 2014 年年

15、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1300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电气原因占总数 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 , (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18 曰)材料三: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 5 种类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

16、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巳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

17、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B. 2009 年至 2014 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C. 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最好经过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D. 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5. 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A. 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B. 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C.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D. 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答案】4. B 5. C 6. 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

18、筑精髓。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 “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错误。结合“权威统计显示,2009 年至 2014 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1300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电气原因占总数 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 ”分析可知,原文是说“生活用火不慎引

19、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不能表明“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内容“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可以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分析选项内容,A 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

20、常性保养与维护 ”分析, “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B 项,结合“古建筑的某喳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分析, “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降加固工程;C 项,结合“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 “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属于局部复原工程;D 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 “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故选 C。【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

21、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分析,可以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2009 年至 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1300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

22、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分析,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 5 种类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分析,可以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

23、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

24、文中关键词句 (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題,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

25、样的美丽。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 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 “江水绿如蓝” ,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别的植物无法落脚,

26、青苔却能从墙缝里、石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 。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叫“绮线” ,也称呼为“绿衣元宝” ,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 ,却

27、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 “应怜屐齿印苍苔” ,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 ,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我非常喜欢袁枚先生的那首苔 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 ,既是谦逊,也是

28、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所以,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 ,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 “如来最小者” ,可谓青苔知己也。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

29、,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哧哧地笑着,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绵延着,变幻着。一点点,一处处,一丛丛我想,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 ,接着写青苔“微不足道” “细小低微”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

30、手法。B. 文章中的“江水绿如蓝” 和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强调青苔的繁茂,后者是强调江水的澄澈。C. 文章用词生动贴切。如描写父亲在春雨来临前“拾漏”后, “掏” “填” “黏附” “塞”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对青苔的重视。D. 袁枚和“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都是懂青苔之人,他们深知青苔的特点,欣赏青苔的气韵,把青苔作为审美对象,融入作品之中。8.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请简要分析。9.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 。请结合全文,从“形散”和“神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7. A 8. 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青苔自强不息

31、,有顽强的生命力。青苔融入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意蕴。 9. 形散:选材上,纵向横向联想。由眼前所见青苔,想到印象里的青苔、乡间古楼里的青苔、小时候家乡的青苔。思路上,虚实结合。由现实中的青苔联想到民间谚语中的青苔、古代文人眼中的青苔。神聚:本文紧紧围绕对青苔的赞美与喜爱这一主题展开,融古今、虚实为一体,使主题更凝练、集中。【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

32、,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错误。写青苔“微不足道” “细小低微” ,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并不是“欲扬先抑手法” 。故选 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

33、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 ,请简要分析” ,需要理解“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的意思,立足文本内容,结合语句出现的位置,联系上文内容分析,可以结合青苔的品质特征、影响作用等方面分析。结合“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她

34、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哧哧地笑着,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绵延着,变幻着。一点点,一处处,一丛丛”分析可知,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结合“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江水绿如蓝 ,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青苔却能从墙缝里、石隙中奋力拱

35、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分析,青苔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结合“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 ,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分析,青苔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

36、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分析作品如何体现“形散”和“神聚”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神” 。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 “形散” ,结合“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

37、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等分析,选材上,运用纵向横向联想的方式。结合“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可谓青苔知己也”等分析,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构思文章。 “神聚”

38、 ,结合“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 “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叫绮线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 ,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

39、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等分析,青苔,不管多么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但都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本文紧紧围绕对青苔的赞美与喜爱这一主题展开。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埋,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谓林子曰:“此非常儿。 ”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善

40、属文,时有忆识之功。尤练究万事,经耳过目,人莫能欺之。弱冠,吴兴太守王韶之再命,不就。张邵临郡,又命为主簿,除南平王左常侍。太祖引见,谓曰:“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 ”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漆为杨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濬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 ”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晔谓圣明留察,故深更恭慎。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

41、谤黩,璞有力焉。除秣阳令。时天下殷实,四方辐辏,京邑二县,号为难治。璞以清严制下,端平待物,奸吏敛手,猾民知惧。其闾里少年,博徒酒客,或财利争斗,妄相诬引,前后不能判者,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探擿是非,各标证据,或辨甲有以知乙,或验东而西事自显,莫不厌伏,有如神明。以疾去职。太祖厚加存问,赏踢甚厚。三十年,元凶弑立,璞乃号泣曰:“一门蒙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运,悠悠上天,此何人哉!”日夜忧叹,以至动疾。会二凶逼令送老弱还都,璞性笃孝,寻闻尊老应幽执,辄哽咽不自胜,疾遂增笃,不堪远迎,世程义军至界首,方得致身。先是,琅邪颜竣欲与璞交,不酬其意,竣以致恨。及世程将至都,方有谗说以墣奉迎之晚,橫罹

42、世难,时年三十八。(宋书沈璞传 )【注】元凶:指宋文帝刘义隆之子刘劭,刘义隆被刘劭所杀。后文“二凶”指刘劭以及其弟刘睿。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 /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B.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 /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C.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 /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D.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 /童孺

43、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后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B. 行,意为兼摄,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守” “领” 。C. 神州是中国 的 别称,也指京都。在文中,指京都的附近地区扬州。D. 太祖为庙号,庙号是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沈璞乐读强记,不同流俗。沈璞好学不倦,善写文章,且记忆力超群,只要见过的、听过的事,他

44、就不会被欺骗。B. 沈璞不负重托,善理政务。沈璞不负太程信任嘱托,在职八年,做出了很大贡献,任职之地治理得非常好,百姓没有谤讥轻慢之言。C. 沈璞清严公正,治理有方。沈璞治理京城一带时,对于不能判明的案件,细心追査探究,让事情大白天下,深得百姓信服。D. 沈璞遭人诋毁,死于非命。世程义军到界首,沈璞因病不能远迎,此时,颜竣想与他交友而被拒绝,进谗言导致沈璞被杀。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魏公子列传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沈璞因为

45、被如此信任礼遇,于是日夜努力不松懈,他有什么想法,总是暗中上告。(2) 公子为人仁爱宽厚并且礼贤下士,士人无论贤德或者不贤德,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不敢因为自己富贵面轻慢士人。【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童孺时”表示时间,是时间状语,是“孩童时候”的意思;“闲审” ,文雅谨慎,形容“神意” ,是谓语, “神意”意思是“神态” “神气” ,是主语,应该在“神”前面断开,排除 A 项、D 项。“进见” ,指上前会见尊长者等;“太祖”是“奇”的主语,

46、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B 项。句意:沈璞字道真,是沈林子的小儿子。孩童时,他便神气闲雅从容,与众不同,太祖问沈林子:“听说你的小儿子气质不凡,我很想见一见。 ”沈林子命令沈璞进见,太祖认为沈璞的应答与众不同。故选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 “贵族、大臣等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错误。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47、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 “沈璞因病不能远迎,此时,颜竣想与他交友而被拒绝”错误。结合“疾遂增笃,不堪远迎,世程义军至界首,方得致身。先是,琅邪颜竣欲

48、与璞交”分析,并不是世祖的义军到了界首,颜竣想与他交友而被拒绝,而是之前,琅邪颜竣想和沈璞交朋友,选项忽略了“先是”这一表时间的词语,把两个时间段的事件放到一起了。故选 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以” ,介词,因为;“任” ,信任;“乃” ,连词,于是;“夙” ,早晨;“匪” ,通“非” ,不是;“懈” ,松懈;“其” ,代词,他;“所怀”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成分,心中所想;“辄”

49、 ,副词,总是、往往;“以” ,介词,用;“启” ,陈述、禀告。 (2) “仁” ,仁爱宽厚;“而” ,连词,表并列;“下士” ,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无” ,无论;“不肖” ,指不才,没有出息,不贤德;“谦” ,谦恭、谦逊;“礼” ,尊敬,以礼相待;“之” ,代词,他们;“以” ,介词,因为;“其” ,代词,他,指自己;“骄” ,对傲慢无礼,傲慢对待。【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