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9213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陆慕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 12 月月考试卷本试卷共 16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2018.12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查良镛教授学识渊博,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其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历史与文化, ,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其著作更多次被改变为电视剧、电影等,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查教授以为报业 ,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早年创办明报,亦撰写评论,为社会建言,深得业界敬重。A. 糅合 大快人心 菁华B. 糅合 脍炙人口 泰斗C. 弥合 脍炙人口 菁华D. 弥合 大快人心 泰斗【答案】B【解析】【

2、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糅合” ,掺和;“弥合” ,使愈合。第一处,是说查良镛教授的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掺和了历史与文化,应使用“糅合” 。 “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第二处,是说查良镛教授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应使用“脍炙人口” 。 “菁华” ,同精华,指事物最好的一个方面;“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和事业的成就方面为众人所敬仰的人。第三处,是形

3、容查教授在报业方面的地位,应使用“泰斗” 。故选 B 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

4、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B.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C.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D.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 “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 的新名片。【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搭配不当, “扩大”与“程度

5、”不搭配。B 项,结构混乱, “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句式杂糅,可将“所致”去掉。D 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 。故选 C。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 。 , , 。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

6、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要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所给句子主要写孟浩然的历史地位,隐逸情结和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为一层,为一层,为一层,再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每一层次句子的排序。最后可从三组间的逻辑关系出发,确定为 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

7、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 5 个或 6 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

8、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

9、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 “与此同时” “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 ,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 、 “其次” 、 “再次” ,表示

10、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 、 “现在”与“将来” ,表示时间先后;“总之” “综上所述” “由此看来” ,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11、,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4.下列各选项与漫画寓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B. 莫要随波逐流,坚守自我自有风景。C. 与其消极等待便利,不如积极寻找新路。D. 发散思维天地顿时开阔,定向思维空间逼仄。【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漫画的主旨。漫画中有两条通往平台的方式,楼梯和电梯,电梯前挤满了人,而楼梯上只有一个人在从容前进,也能最先到达平台。主题与通向目的地时的方式和

12、态度有关,而不是方法的多少。故选 A。5.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 你们每次来寒舍看望,都敬赠我这么多贵重的礼品,这倒让我感到十分不安。C. 前几年搞房地产开发,我赚了一些钱,没想到亲戚朋友都来借光,让我难以应付。D. 恭敬不如从命,先生远道而来,执意要收藏拙笔,我就只好献丑了,请多多雅正。【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A 项, “失陪”用于自己不陪别

13、人的客气话;B 项, “敬赠”用于自己送别人东西;C 项,“借光”用于自己占别人的好处。故选 D。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14、,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15、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釐(x):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6. 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乃以秦王属吏B. 冯敬之属尽害之 争宠而心害其能C. 闻长沙卑湿 故论卑而易行D.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

16、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B. 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 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 “陟” “除”等。D. 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 “周历”之称。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 贾谊奉

17、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C. 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 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9. 把史记选读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2)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答案】6. B 7. C 8. B 9. (1)当初父亲总是认为我没有出息,不能经营

18、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劳努力。现在我所成就的事业与二哥刘仲相比,谁更多呢?(2)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皇上(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恐怕达不成俘获单于的期望。【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 项“属”解释为写/交给;B 项“害”都解释为嫉妒;C 项“卑”解释为低洼/符合下情;D 项 “因”连词于是/介词经由、通过。故答案为 B。【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

19、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 项“除”是“授予官职” ,并不是“表示官职提升” 。故答案为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B 项“奉命制定”理解有误。故答案为B。【9 题详

20、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 “大人” ,父亲;“以” ,认为;“无赖” ,没有出息;“力” ,名词用如动词,勤快,努力;“孰与”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2) “阴” ,暗中;“以为”,认为;“数奇” ,命运不好;“当” ,抵挡。【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21、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

22、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

23、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

24、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

25、回答各题。严公 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杜甫竹里行厨 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 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 何有罄交欢。注:指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传送酒食。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杜甫自称。10. 全诗围绕“枉驾” (即“屈尊拜访” )之意展开,试作简析。11. 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答案】10. 首联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 11. 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因自己住

26、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解析】【10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把握诗歌语言,理清诗歌思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本题要求考生简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枉驾”来展开的。考生要结合每一联的内容理解,看看该联是从如何写“枉驾”的。首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写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写作者为自己没有什么好招待

27、严公而愧疚。【1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诗中,诗人杜甫贫寒,又地处偏远,友人严公“枉驾” ,这令诗人格外感激。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意思是严公携酒馔来访,足见严公礼数很周到,考虑很到位。结合注释中,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表明杜甫已多次拒绝,而“非关使者征求急” ,意思是你此次前来应与使者征召之事无关,也就婉言谢绝了严公征召自己出仕。 “地辟柴门迥”表明自己地处偏远,家境贫寒,表达为无法款待尊客的

28、歉疚之情。 “看弄渔舟移白日”表达诗人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

29、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

30、句来考虑。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3)扪参历井仰胁息,_。 (李白蜀道难 )(4)人间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6)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旁宫赋 )(7)_,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8)青山隔送行,一鞭残照里,_。 (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4). 一樽还酹江月 (5). 钿头银篦击节碎 (

31、6). 奈何取之尽锱铢 (7). 愿陛下矜悯愚诚 (8).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寐” “膺” “樽”“酹” “篦” “锱铢” “矜悯”等。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职 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

32、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

33、过学。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他站在路边看不

34、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 “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 ,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

35、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有删改)13. 在写主人公的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14.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15.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16. 作者在职业自赏里写道:

36、“一般都认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论,但我的回答出乎意外:职业 。 ”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说的原因。【答案】13. 丰富故事的背景,映衬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扩大主题内涵,表达底层民众生活的辛苦。 14. 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生动刻画出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再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 15. 用诙谐的笔调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子心猿意马的工作情态。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 16. 从小说题材看,体现了作者对市井生活的一贯关注。从表达的情感看,体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情态的理解

37、和同情。从创作立场看,对人性的细微体察和体贴,表现了作者的人道关怀。从艺术形式看,体现了作者对小说散文化、民族化的追求。(写出三点即可)【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应该从对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环境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几个角度思考。作品中说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壁虱药!虼蚤药!” “椒盐饼子西洋糕!”从表达技巧上看,丰富故事的背景,对人物的作用是:映衬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从主旨上分析,扩大主题内涵,表达底层民众生活的辛苦。【14 题详解】本题鉴赏小说情节中结尾段落的特

38、点。小说结尾通常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戛然而止式等。一般应从表达技巧、内容、情节结构、人物、主题上分析。本题从表达技巧上分析,用了反衬的修辞,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从内容和主题上分析,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从情节结构上分析,第五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从语言风格、语句的内容、手法以及主题上分析。本题从语言风格上分析,诙谐的笔调;从语句的内容上分析,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子心猿意马的工作情态;从主题上分析,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

39、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16 题详解】本题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解答此类题目从情节构思的角度分析(如:对比、悬念、伏笔、抑扬等)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性格特征、形象意义等)从环境角度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主题角度,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欣赏作品的画面,链接曾经有过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或阅读快感。本题可分别从小说题材:市井生活;表达的情感:对底层百姓生活情态的理解和同情;创作立场:人道关怀;艺术形式:小说散文化、民族化这几个角度分析。【点睛】探究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注意标

40、题和体裁。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批评与欣赏朱光潜近代印象主义批评在法国闹得很久。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以说是“瞥餐者”的地位。 “瞥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他们的领袖是佛朗士,他曾经说过:“依我看来,批评和哲学与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

41、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他们反对“法官”式的批评,因为“法官”式的批评相信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欢喜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一般讨论读书方法的书籍往往劝读者持“批评的态度” 。这所谓“批评”究竟取哪一个意义呢?它大半是指“判断是非” 。所谓持“批评

42、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 ,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这其实就是“法官”式的批评。这种“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所说的“科学的态度” ;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

43、。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比如看一幅画, “内行”有“内行”的印象, “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赧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这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有删改)17. 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18.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19. 请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中“一般

44、人所谓批评的态度”的内涵。【答案】17. 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张以个人嗜好为标准;强调对作品的亲身体验,持“欣赏的态度” ;获得的美感有时不准,且受个人趣味高低的限制。 18. 首先,阐述什么是“批评的态度” ,并指出其实质;其次,分析“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的区别;最后,指出阅读文艺作品总是采取“批评的态度”的缺陷。 19. 批评时能摒除成见,拥有正确的美丑好恶标准;批评时要深入作品,体验到作品之美;批评时要有主观思考,能够说出美的道理。【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印

45、象派批评的特征” ,考生要到文中圈出印象派批评家的表现,根据他们的表现来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如第二段“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这说明印象派批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张以个人嗜好为标准;如第二段“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这说明印象派批评强调对作品的亲身体验;如第四段“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 ”“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 ,等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46、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这是针对文章的局部设题,考生先要根据文章的标题把握本文的中心话题,如本文“批评与欣赏” ,然后再看第三段一共有几句话,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分层。第三段一共十句话,前五句主要解释何为“批评的态度” ,同时指出其实质“法官式的批评” ;第六到九句是把“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第十句指出阅读文艺作品总是采取“批评的态度”的缺陷,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

47、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概括即可。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等词语。【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中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的内涵”,考生要到最后一段找到“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这一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上文对印象派批评的评价等来理解其内涵。从文中来看, “这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句中的“这”就是指前面的句子,即“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

48、好的道理” ,考生可以结合这句话来分析“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 ,同时还要结合上文作者对印象派批评特点的分析内容,包括印象派批评的优点和缺点。 “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这说明美丑好恶应该有一个标准,结合第四段中作者对印象派批评缺点的评判来看, “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 ,这说明作者认为批评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判,因为“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 ,这就说明批评时要能够摒除成见,要有正确的美丑好恶标准;“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 , “我觉得它好”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上文对印象派批评的说明, “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这说明真正的批评要能够深入作品,真正地体验到作品的美;而“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 ,这就要求在进行文艺批评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考,要能够说明美在何处,即美的道理。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