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608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几位著名的歌唱家受邀演出,以庆祝新演出厅的_。他工作太过劳累,突然昏迷过去,_不知。受到指责,他也从不为自己_一句。不要小看这评论文字的威力,它往往_,价值连城。A. 起用 人世 申辩 一字千钧B. 启用 人世 声辩 一言九鼎C. 启用 人事 声辩 一字千钧D. 起用 人事 申辩 一言九鼎【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近义词辨析能力。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 “启用”为“开始使用” , “起用”为“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前者用于物,

2、后者用于人。句中对象是“新演出厅” ,用“启用” 。 “人事”指的是事理人情,人世间的一切事情,一般多用来指人所经历的事;“人世”指的是人世间、世界上,一般多用来指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即生存空间) 。句中说昏迷后,什么事都不知道,用“人事” 。 “申辩” , (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声辩” ,公开辩白,辩解。句中二者均可应用。 “一字千钧” 形容文字有分量;“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句中对象是“评论文字” ,用“一字千钧” 。故选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任务里,他们不仅支援了兄弟单位,而且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B. 通过三年的努力,他基

3、本根除了不认真学习、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C. 根据互联网数据显示,许多学生假期时热衷于看漫画、上网打游戏,而不是阅读名家名作。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但另一份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语序不当, “不仅支援了兄弟单位,而且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是递进关系,应该调换分句的内容;C 项,结构混乱, “根据互联网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D 项,表意不明,

4、 “另一份”是相对“南京大屠杀档案”还是“慰安妇档案”不明确。故选B。【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B“根据互联网数据显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劝学中说螃蟹有六只脚,其实螃蟹本来有八只脚,再加上前面两个坚硬锋利的螯。_,_。_,_,_。它连自己栖身的洞穴也不会挖,一辈子寄人篱下,挤在蛇或鳝鱼的穴中混日子。腿一方

5、便就喜欢四处游逛,四处游逛就浮躁好动,就像我们今天学校里患了多动症的小学生,屁股一沾凳子就想去打球,打一下球又想去跳高。不过,这么多脚这么硬的螯有什么用呢?浮躁好动就难得静下来,静不下来又怎么能专心致志呢。说真的,螃蟹一辈子活得如此窝嚢,就是它的那八条腿害了它。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语句排序,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题中中的“不过,这么多脚这么硬的螯”和空格前的“蟹有六只脚” “两个坚硬锋利的螯”从陈述对象上一致,应该放在最前面,

6、故排除 AB;阐述“浮躁”的表现,说浮躁的结果,表现在前,排除D;中的“如此”之的内容,在前面。故选 C。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我是你家中破旧的老纺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B. 当土地告诉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条麦浪在我身躯上流淌。C. 夏天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快乐的思想。D.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座山、每一朵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主要考核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题中 A 项,将人比作物;BC 项,将

7、物比作人;D 项,没有比拟的手法。故选 D。5.下列说法,与下图漫画寓意最吻合的一项是A. 耕地虽然被霸占,但人们收获了知识。B. 耕地逐步被住房蚕食,要保护耕地。C. 传统的农耕文明必将被现代化生产所取代。D. 耕地要保留,住房更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分析漫画的寓意,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劝诫或讽刺等意义,此题注意画面中房子、麦穗等图案,代表住房和耕地,又有文字“霸占”同时还有“房子”和“麦穗”的大小对比,具体综合分析寓意应为“耕地逐步被住房蚕食,要保护耕地” 。故选 B。【点睛】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

8、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关注漫画夸张的手法,解读漫画的劝诫或者讽刺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

9、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

10、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筑营垒)B.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C. 愿为诸君快战 快:快速D.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虞兮虞兮奈若何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乃分其骑以为

11、四队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8.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B. 项羽带手下骑兵八百余人,当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项羽在突围的路上特意大展神威,率二十八骑做了“斩将、刈旗、披靡汉军”的一场快战表演,使他手下的骑兵皆佩服。D. “项王泣数行下” ,泪只是英雄泪,而加上“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才是一位盖世英雄的哭,因而,这两句是传

12、神点睛的正面描写,衬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史记项羽本纪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镑者族,偶语者弃市。 (史记高祖本纪 )(3)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史记魏公子列传 )【答案】6. C 7. B 8. C 9. (1)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2)家乡父老们受苦于秦王朝苛刻的政法已经很久了,公开议论指责的人就会被灭族,偶尔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暴尸。 (3)请让我计算公子出行的日程,在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面向北方自杀,来送

13、公子。【解析】【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重点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 “快”译为“快速”错误,文中强调的不是速度,而是要“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应以为“痛快” 。故选 C。【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

14、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A 项,若:代词,你;B 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C 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D 项,乃:副词,于是。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核实情节,找到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题中“率二十八骑做了斩将、刈旗、披靡汉军的一场快战表演”错误,原文“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是项羽自己的表演,不是率领二十八骑。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

15、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重点词语有,第(1)句,闻:听说;购:重金收买;邑:封邑;为:给;若:你;德:人情;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第(2)句,苦:受苦于;诽镑:通“诽谤” ,公开议论指责;偶语:偶尔发句牢骚。第(3)句,数:计算;以:在;北乡:“乡”通“向” ,北乡,面向北。【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16、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 (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 ,(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 (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

17、。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

18、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

19、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阮郎归客中见梅赵长卿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痩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 。夜长人忆家。(1)上片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本词的特色在于梅人合一,处处写梅花,处处写作者自己,请简要分析此特点。【答案】 (1)上片写作者飘零天涯的孤独寂寞之情和思乡之苦。前两句

20、直言飘泊岁月的漫长,羁愁之深重,后两句届梅花写自己孤苦伶仃、凄恻难耐的可怜境遇。 (2)本词处处写梅花,实际上处处写自己,将梅枝月中寒影之意象与客子天涯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将客子之伤心难堪与梅花之伤心难堪交织成一片,梅花隐然而为客子之象征。【解析】【详解】 (1)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题要求分析上片的情感,注意上片额意象“梅花” ,其特征是“一枝”显出出孤独, “寒影”凄苦;再结合前两句中的“年年为客” “遍天涯” “归

21、路赊”分析飘零天涯之苦和思乡念家之情。(2)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分析“本词梅人合一”的特征,答题时分析梅花的特征和词人的特征,然后分析如何合在一起即二者的相通之处即可,分析特征时注意抓住诗中写梅花的“一枝寒影”和作者的“年年为客遍天涯” “归路赊”的相通之处;分析二者相合时从小梅花曲子勾起作者“忆家” ,梅花就是客子的象征的角度进行解读。【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22、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司马迀史记高祖本纪 )(2)桃李不言,_。 (史记李将军列传 )(3)_,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史记管仲本纪 )(4)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5)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6)_,置之亡地而后存。 (史记淮阴侯列传 )(7)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8)奇文共欣赏,_。 (陶渊明移居 )【答案】 (1).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23、(2). 下自成蹊 (3). 仓廪实而知礼节 (4). 信而见疑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陷之死地而后生 (7). 羁鸟恋旧林 (8). 疑义相与析【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帷、蹊、廪、羁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梅花织带周吉敏水碓坑,一个“脸”朝西的小村。村名藏起了旧事在明朝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光里挨家挨户手工做纸这件营生。上午,村庄与太阳隔岸相望

24、。特别是冬日,自然的丰茂褪去,小村就凛然地裸着。正午,阳光才摸进村来,像电影的慢镜头推进,每处细节像幅画的画框。而绘画的内容是一位织带的农妇。我看她,就像看一幅画。坐在竹椅上的她,没在阳光里,头发闪着银光,像鱼儿在水里。她的一双手,像鳍,帮助她在水中活动。而这双手的活动范围只在一个矩形木框上。这是一个平面的矩形木框,大约长六十厘米,宽十四厘米。木框两条长边的内侧有槽,是中间那根木条上下活动的轨道。一头的宽边有一方形的孔,中间的木条从中穿过。推动木条的力来源于木条一端的把手。木框通体发着荸荠紫的光,是手和线与它长期摩擦出来的属于这个木框的光阴。我实在难以描绘这种只有几根木条组成的工具织带架。这种

25、完全服从手的工具,直白到没有任何可以描述的繁文缛节。但我从这个简单的工具里看到一双手。是手让工具成为忠实单一的仆人。织带架的一边顶在院墙上,陷进厚厚的苍苔;一边顶在农妇的肚子上,陷进柔软的肚皮。来自丹田的力仿佛使这个狭长的木框悬浮于空气中。而蓝白两色棉线,绷紧在木框的上下两边,像谱线,被一双手编排出听不见的音乐。此时,音乐是图景“梅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一米长的带子上,最后会开满八朵梅花。其实,梅花是在一双像老梅干的手上开出来的。这双手像安排节候农事一样安排着梅花开放前前后后琐碎的事:带边是“两双” (四条)棉线,带眉是“四双”棉线,中间的花纹是“二十双”棉线。这多么像播种,这个土坑里放几

26、颗,那个土坑放几颗。 “带刀”像一张椭圆形的树叶,配合手,拉,勾,压,点,这打理线与线的关系就像一把锄头侍弄庄稼。手的再生功能也表现在它以“提手旁”与好多的字结伴,生成“打” “提” “担” “拍”等新的字,也是新的图景。这是一双手的伟大吧!而不可见的线是光。图案也是光的踪迹那些被树枝,或者云朵遮挡的,被水面折射的光,也被这一双手编织那是“梅花”影子。我的眼睛肯定拦截了一些东西,在场和不在场的事物只被我部分地框了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叹于一位农家妇女身体里携带着的艺术直觉。我甚至可以确定这艺术的直觉来源于她那柔软的腹部是孕育生命的腹部把天生的艺术能量通过织带架源源不断传导上来。织带的几何图案

27、,让任何一个几何学家或者擅长于透视的西画家也自叹不如。农妇的艺术自觉培植于博大的自然和自身需要,这也是人类工艺起源的两个因素不用于交易,只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就像把树叶当器物,用苇叶编草席,这是人类的智慧。在机械和电脑凌驾于手工之上的今天,或许可阐释为人类原始的灵光。这个词在今天仿佛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指向遥远的造物之初。这幅画面上的内容是可见的,当我进入它的空间后,却给我打开了多重的世界。这多么神妙。我清楚地看到:不用于交易的山野民众的工艺,总是在微小的事物上构建着意义这是形而上。织带是一块藏蓝的长方形土布的系带,这块布叫“围身” ,带子就叫“围身带”了。围在身上除了保护衣服不易磨

28、损,还可用作背娃娃的包巾,仿若少数民族的小背篓。土布“围身” ,在带子上动了繁密的心思。以“梅花”图案最为常见,也有“五世其昌” “福禄寿喜”“天长地久”等文字图案。这些文字指向词的本身,犹如创造之物投射到创造者身上她们渴望的世界。这仅有的装饰,附在身体上,成为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太阳在屋后山梁上那株老树的枝桠上挂着,织带架上的带子已开出两朵“梅花” ,第三朵已开了一半。蓝白棉线交织出的图案,犹如雪中墨梅,骨子老得很。一条织带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织一条常见的“梅花带” ,需要一天的时间,而织一条“文字带”需要一周时间。而我这个有着“梅花带”记忆的人,看到了另一种时间的流逝从前,当下,今后。我们都

29、有一双内在之眼,收集、整理、保存消失的东西,然后在某次视觉的经验中重新归来。这是怀旧,其实也是启示。看一幅画如此,看眼前的一条织带也是如此。于我,在“梅花带”的第一朵梅花里,我看见我的祖母把围身围在衣服的第四颗纽扣处,两手把带子拉到腰后打个结,而围身的下摆一直铺到脚跟,走起路来,鼓着风“蓬蓬”地响着。双手仿佛永远没空的祖母,再也没有一只手伸出来牵我,我只能拉着围身,跟在她身边,从老屋到山野,或者到纸槽里捞纸。直到哭了,祖母才放下手中的活,解下围身朝我走来。围身从我后背裹过来,开着梅花的带子从我手臂下穿过,然后她背朝我蹲下来,长长的带子越过她的肩头,交叉于胸前,而后又穿过臂下,拉到后面我的脚弯处

30、,打一个结,最后直起腰站起来。我已经贴在了祖母的背上了,小小的身体随着祖母的身体一起一伏捞纸,暖暖的,像在摇篮里,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朵梅花里,我的祖母像老梅树上的一朵花瓣,随风化泥而去。那条“围身”搭在老屋那张落满灰尘的椅子的靠背上。有一次,我回到老屋拿起这条“围身” ,手一拉带子, “梅花”随即寸寸成灰。此时,村里已没有人织“梅花带” ,那些善织的老人都像花儿一样凋落了。而这朵还没有织完的半开的梅花,是眼前织带的农妇林秀凤,她今年六十五岁,夏天从城里回乡下住。一座七间老屋,只有她与老伴住,两位老人也不下田,也不做纸,闲不住了就从楼阁里找出织带架,买来纱线,慢慢的,慢慢的,在一朵梅花里打

31、发时光。这时的梅花比往日开得慢了一个节候。林秀凤已织好了三条“梅花带” 。她说,都被外路人买走了,一条一百五十元钱。“梅花带”在即将遗落前夕显出另一种价值来。此刻,太阳落下去了。我一直描述的这幅画的内容开始模糊不清,最后消失不可见一切埋藏在黑暗里,如白雪覆盖大地。给黑夜以雪的款待。雪里的梅花还会一直开吗?在这东海一隅的山坳里。12. 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3. 试结合小说分析织带的农妇,即林秀凤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14.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这幅画面上的内容是可见的,当我进入它的空间后,却给我打开了多重的世界。15. 小说以“梅花织带”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

32、【答案】12. (1)交代事件的地点及小村庄偏僻、宁静,质朴、优美的特点;(2)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3)衬托人物的形象;(4)引起下文对织带架的描写。 13. 林秀凤是一个农村妇女形象,她技艺高超,情趣高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14. (1)丝带上表面上就是几朵梅花, (2)但她是民众的工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是编织者渴望的世界, (3)她又浓缩着亲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15. “梅花织带”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梅花织带”展开;通过“梅花织带”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林秀凤的形象;“梅花织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梅花织带”

33、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工艺的赞叹,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工艺是否能够传承的担忧。【解析】【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一般答题思路:运用什么手法(手法判定)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特点) ,对什么人物(情节、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此题答题时注意抓住语段中的“村庄与太阳隔岸相望” “正午,阳光才摸进村来”分析地域偏僻;根据“自然的丰茂褪去,小村就凛然地裸着”分析其质朴、宁静;根据“像幅画的画框”突出其美丽;由“绘画的内容是一位织带的农妇,我看她,就像看一幅画”可见人物和自然风光相互映衬,突出人物形象;说自己自然是画框,后面写织布的工具也是画框,此段引起下文。【13 题详解】此题考

34、核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用一句话总括形象特征,一般为什么时代、具有什么特征、什么阶层的形象。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常用的一般模式:某某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配合手,拉,勾,压,点,这打理线与线的关系就像一把锄头侍弄庄稼” “织带的几何图案,让任何一个几何学家或者擅长于透视的西画家也自叹不如” “不用于交易,只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这个词在今天仿佛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指向遥远的造物之初” “两位老人也不下田,也不做纸,闲不住了就从楼阁里找出织带架,买来纱线,慢慢的,慢慢的,

35、在一朵梅花里打发时光”概括其性格特征。【14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义可从句中重点词语、句子类型和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切入。答题时注意分析其比喻义、引申义、象征意、主旨意等,注意联系上下文和句子中的重点词,此题重点明确“可见的”指具体的梅花图案,重点分析“多重的世界”的含义,分析时注意联系文中的“不用于交易,只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 “不用于交易的山野民众的工艺” “这仅有的装饰,附在身体上,成为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一条织带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分析其内涵。【15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可从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

36、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等角度入手,此文有环境入手交代织带的工具,织带的人以及蕴含的意义,可见“梅花织带”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梅花织带”表达对编织者的赞美,对这种工艺的赞叹, “梅花织带”是作者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载体;文章结尾“雪里的梅花还会一直开吗” ,作者借“梅花织带”表达对传统手工业的担忧。【点睛】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或者暗示。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让古老汉字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黄德宽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消息近来

37、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殷商时代(公元前 14 世纪前 11 世纪)王室使用的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记载了殷商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甲骨文以实物形态保存和呈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文化遗产。曱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端。在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黄河流域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曙光。数千年来,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

38、及象形文字等古典文字,与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文明一样,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湮没而先后失传,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永葆青春,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可以说,走进汉字世界,也就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殿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旅美著名学者唐德刚先生曾说:汉字即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造福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是现行汉字的早期系统

39、和源头,尤为需要我们子子孙孙传承和珍惜。不仅如此,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光大汉字文明的使命,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所处的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作出独特贡献。汉字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灾难深重,中华民族经历了列强侵略的惨痛历史,汉字与中华文明也同样遭受了西方文化侵入的强大冲击。曾几何时,汉字被当作落后的文字,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废除汉字,实行西方拼音文字,曾经成为某些时期的主流声音。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汉语汉字也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汉字文明再次大放光彩。习近平总书记

40、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因此,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举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这将对推进汉字文化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作为从事古文字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工作者,我们要抓好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努力破解古文字研究难题,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做到“绝学”不绝,“冷门”不冷,让古老的汉字文明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光添彩!16. 请概括古老

41、汉字的作用。17.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思路。18. 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古老汉字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的原因。【答案】16. (1)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2)汉字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造福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3)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7. (1)首先提出“曱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的观点” ;(2)接着从“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 , “汉字记载了、传承、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

42、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论述汉字的意义;(3)最后概括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义并提出抓好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号召。 18. (1)曱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2)唯独汉字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3)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汉语汉字也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汉字文明再次大放光彩。【解析】【16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古老汉字的作用,答题时注意找到答题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提取关键的词语概括作答

43、,此题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第四段,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汉字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造福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概括答题要点。【17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然后理清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层进关系还是对比关系等;再看提出或论证观点时运用哪些事例, 答题时用“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连接,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

44、。一般的答题方式为“首先借助引出;接着通过,提出;最后指出” 。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曱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 “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因此,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将对推进汉字文化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分析即可。【18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说明“古老汉字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找到答题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提取关键的词语概括作答,此题要求

45、全文,注意根据文中的“曱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永葆青春” “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汉语汉字也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汉字文明再次大放光彩”能体现“增强文化自信”的句子概括即可。七、作文题(70 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类或抒情类的文章;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历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动我们心灵、激励我们奋进、使我们荡气回肠的,是那些高尚的灵魂。【答案】生命的弧线“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46、可以濯我足。 ”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是用高尚灵魂画出的永恒的弧线 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浩浩历史长河中,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那高尚的灵魂与日月同辉!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看见的只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 ”你不禁呐喊, “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 ,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

47、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 ”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 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用生命和灵魂!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

48、枯槁,长发披肩,心如死灰。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 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 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纵然无奈,却留下了一条弧线,那是一种高尚的灵魂,光华万丈、永远美丽!【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立意,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的核心,题中材料较短,比如对史记的一种理解, 史记作为史书“历史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物的 “灵魂” ,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