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8239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哈六中高三学年 12 月知识检测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 7 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

2、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 “阿尔法狗” 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

3、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 ,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 “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

4、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国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

5、智造” 。人民日报 (2017 年 08 月 23 日 05 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B. 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现出了恐慌。C. 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D. “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

6、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B. 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C. 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D. 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B. “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C. 我们应深

7、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D. 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答案】1. C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未然”改成“已然” ,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B 项,缩

8、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 “很多人”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C项,原文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结合文意,人工智能在现在与未来都是人类工具,C 项表述正确。D 项, “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故选 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9、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 “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错误。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

10、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 项, “或然”改成“必然” ,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D 项, “只要就”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分析,选项说法绝对。故选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农家院里的瓮刘江滨自父母先后去世,已暌离故乡八九年了。尽管每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祭拜,但只是在麦苗青青的田野朝着村庄远远瞭上几眼,从没进过村。前些天,也

11、许是有了点岁数的缘故,突然想到生我养我的村庄看看。于是便趁着假期有了一次故乡行。这个冀南平原的小村,变化之大可用“惊奇”二字来形容。临街所有的墙面都粉刷了白灰,整齐划一;原来坑坑洼洼、乱堆着柴火秫秸的街道消失了,代之以平展展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大多房子都是近年新盖的,门楼贴着彩色的瓷砖,漂亮气派,还有数座二层小楼矗立村间,惹人眼目。记忆中的村庄难觅踪影,让人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那天不算太冷,虽然不足够晴朗,天上的太阳依然放射着暖意。我去看望堂哥,进了院门,堂哥正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闭着眼睛听收音机里的京戏,身旁放着小凳,上面有一杯茶正袅袅冒着水汽。我环视一下宽敞的院落,东南角摆放的七八只大瓮,

12、粗粗笨笨的,十分突兀,闯入眼帘。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理解堂哥对瓮的感情,也了解瓮的过去。瓮在农村曾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家什,存水、腌菜、储粮是它的三大功用。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责任田,家家原有的瓮显然不够用了。为了省钱,许多农家用水泥砌成瓮。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除了上交的公粮,余下一瓮一瓮的粮食成了农民心里的定心丸,腰杆子硬了,笑容挂在脸上,连走路都更显笃定。后来连公粮都不用交了,打下的粮食全部收到自家的瓮里。像堂哥这样,那些瓮就是他勤劳致富的奖励证书,是他光荣岁月的见证,怎舍得毁掉?瓮还能当“储藏柜” ,家里给老人孩子买的点心,买来的瓜果等,都可以存放到瓮里,既恒温保存,还能避免老鼠偷吃。老鼠的

13、尖牙利齿能把木柜咬出洞,却拿陶瓷和水泥做的瓮一筹莫展。瓮还能当“保险柜” ,农家主妇常常把钱用布包好塞到粮食里,至于是哪只瓮,埋有多深,这个秘密除了主人谁能知晓呢?如今,瓮的这些功用成了昨天历史。家家都有自来水,龙头一开哗哗流淌,和城市一样,吃饭、洗衣、如厕全搞定,再也用不着水瓮了。现在可随时吃时令蔬菜甚至是反季蔬菜,不用大瓮腌菜了,即便喜欢腌菜,也是用瓶瓶罐罐腌一点,讲究精致和品位,只是作为爽口的小菜,谁还把咸菜作为主菜呢?收麦收秋时节,粮商的联合收割机开到地里从收割到脱粒一气呵成,一手收粮,一手付钱,农民和城里人一样都吃上了“商品粮” ,米呀面呀从农贸市场购买就成。如果说比城里人多了一层方

14、便,就是可以把从田间收获的部分粮食放到面粉厂,用的时候只需扣除加工费就行啦。瓮,这个傻大笨粗、分量沉重的物件,在今天已基本淡出了现实生活,慢慢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或许将来再从课本上读到“请君入瓮” “瓮中捉鳖” “瓮牗绳枢”等这些成语的时候,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实物了,只能从插图上想象它的模样。我在想,堂哥那些包括被儿子砸了一个口子的瓮,还能保存到几时呢?(摘编自 2018 年 03 月 24 日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离别故乡八九年,从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村庄,岁数大了,趁清明回老家拜祭,才有了一次故乡行,见到自己的堂哥。B. 文章的

15、第三段写堂哥晒太阳、听京戏、品茶,没有写迎接寒暄的场面,其中暗含着亲情的疏远,二人在情感上产生隔膜。C. 文章的标题“农家院里的瓮”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瓮”展开,作者借助“瓮”在农家地位的变化表达了复杂的情感。D. 文章通过过去和现在“瓮”的功用的对比,突出了“瓮”的过时,表达了“落后的东西必然要被先进的设备代替”的主旨。5. 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6. 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瓮” , “瓮”在文中的意蕴非常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CE 5. 文章第二段写出了冀南平原小村的整齐划一、干净整洁、漂亮气派的特征,突出了其变化之大;承上启下,上承文章第一段“故乡行” ,引出

16、后文对堂哥“惬意”的生活以及“瓮”的叙写;村庄的变化暗示“瓮”在农家地位的变化。 6. “瓮”过去的三大功能:存水、腌菜、储粮,代表着农村的落后;“瓮”现在在农村被淡忘,代表着农村的富裕;“瓮”还能保存到几时,表达作者对农村的传统习俗的消失的担忧。【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A 项, “趁清明回老家拜祭”错误,文中说“尽管每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祭拜”和“前些天” , “前些天”不一定是“清明” ;B 项, “其中暗含着亲情的疏远,二人在情感上产生隔膜”错误,目的是写“生活的惬意” ,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D 项,主旨理解错误,反映的“农村的

17、变化” 。【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段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结构的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看写出农村的变化,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暗示“瓮”的地位的变化。【6 题详解】试题分析:从题干“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瓮,瓮在文中的意蕴非常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物象的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主要从过去、现在 和传统习俗的角度思考。点睛: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

18、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如本题分析“瓮”的丰富意蕴,就要从其本义和象征意义,过去、现在和将来两个维度去理解和挖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

19、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二: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

20、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 )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 (满分 70 分) ,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

21、 ;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 (满分 100 分) , “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22、,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三: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23、浙江在 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材料四: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行高

24、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 从 20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

25、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不大。D.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E.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9.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7. C 8. AC 9. 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

26、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以框架图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 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 “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 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

27、中提及” 。【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谈自己的看法,注意根据文中材料一的内容概括“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 ;通过材料二概括“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材料三概括“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 ;根据材料四概括“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

28、,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四、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徙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 、六气侵蚀

29、,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帝从之,遂著为令。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荻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 ”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

30、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注: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10.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祖璇,业儒 业:以为业B. 所言休咎辄应 咎:凶,不吉利C. 德进预在行 预:预先D. 寻以病丐闲 丐:请求11. 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张衡传中“连辟公府

31、不就”的“辟”即是此意。B. 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C. 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 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宫”就是指代太子。D.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B.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

32、孝C.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D.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B. 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他多次的进谏和上奏得到了皇上的认可。C. 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D. 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

33、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2)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 ”议遂寝。【答案】10. C 11. B 12. A 13. A 14. (1) 叛变的开端,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招纳(征集)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求学的人。(2) (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立即)办起来,物价必然上涨,百姓的经济承受力会遇到大的困难,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适的。 ”(改建的)动议于是搁置(停止) 。【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

34、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 项, “预”,结合前面内容“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分析,译为参与。句意:靳德进参与此行。故选 C。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35、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 “赠”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故选 B。【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与母相失”的主语应该是“靳祥” ,与“金末兵乱”应该断开,排除 B 项、D 项。 “悲泣”是“盲”的原因,不应该断开,排除 C 项、D 项。结合句意分析,A 项正确。句意:

36、金末兵乱,(靳祥)与母亲失散,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靳祥寻访到母亲,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百日后(母亲的眼睛)复明,人称其是孝子。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 “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错误。由原文“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可知,靳祥手中没有生杀之权。当时只有藩帅才有生杀之权,不过无罪之人多依赖靳祥得免。故选 A。【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37、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由” ,由于;“惑于妖言”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遂” ,于是;“括” ,招纳、征集;“训” ,教导;“学者” ,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 。 (2)补充句首主语;“骤” ,迅速、立即;“踊贵” ,必然上涨;“力” ,承受力;“重” ,大、深;“其” ,代词,它;“寝” ,搁置、停止。【点睛】无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欧阳修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马蹄

38、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四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B. 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C. 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D. “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表现出环境险恶,路途艰苦。E. 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 “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16.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39、答案】15. C 16. (1)思乡念亲之情: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2)心生“怨”情:角声惊梦,催促早发, ;(3)自我劝勉: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劝勉。【解析】【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比喻”错误。 “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 “催”为催促,应该是拟人。故选 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

40、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概括诗歌的情节情感的题目,根据诗中的表达情感的重点词语“客梦”“怨” “少贪” “路正长”等概括。结合“客梦方在家” “行人”及注释

41、内容“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分析可知,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结合“角声已催晓” “共怨角声早”分析,角声惊梦,催促早发,心生“怨“情;结合“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分析,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但是结合“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分析可知,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自我劝勉的心理过程。(三)17.名篇名句默写 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两句是“_,_” 。赤壁赋中用“_,_”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 ,借月引发思乡之情,离别之绪。【答案】 (1

42、).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2)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3)醉不成欢惨将别 (6). 别时茫茫江浸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 “膺”“纵” “茫” “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22 分)18.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人无

43、远虑,必有近忧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相关成语俗语的含义,然后选出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A 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指的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B 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

44、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C 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者:过去的所作所为;谏:挽回,规劝;来者:未来的事;犹:还;追:努力争取,赶上。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后多用作鼓励之辞。D 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故选C。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

45、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B.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C. “巨大”不等于“伟大” ,书画作品感染力的大小不是取决于作品的尺寸,而是取决于作品蕴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D. 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 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

46、配。B 项,成分残缺, “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中“针对”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最后加上“的现象” ;C 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把“的大小”去掉;D 项,成分赘余,去掉“被” 。故选 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

47、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A. 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B.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C. 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D. 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

48、解。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 ,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 D 项。21.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豆蔻梢头二月初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年近知命,位止方州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本题考查识记古代年龄的称谓。束发:男子十五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加冠:男二十岁。知命:五十岁。不惑:四十岁。从小到大排列为。故选 B。22.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A 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 “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 “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 ) ,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