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806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画因诗文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造的冰雕作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

2、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5 (2 分)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第 2 页(共 28 页)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寸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A文中“心灵“广袤”和 “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B文中“海洋和天空” “更为博大 ”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 “人们” 。D “每一粒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中两个“、 ”应改为“, ”。6 (2 分)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

3、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 “揖” “拜” “改容式车 ”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C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修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 “庙堂”代指朝廷, “汗青”代指史册。7 (10 分)古请文默写。(1)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四面歌残终破楚,   &n

4、bsp; 。 (秋瑾满江红 )(3) 渔家傲秋思中据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游山西村中写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 (陆游游山西村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n

5、bsp;。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6 分)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所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第 3 页(共 28 页)西行漫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C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工作D 虫记中,法布尔不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2)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6、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是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的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除外)9 (7 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今年的 10 月 1 日是我们伟大祖国 70 华诞,为此我校九年级(5)班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具体步骤。(2)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委派你邀请张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你将怎样邀请?(3)参如本次活动后,请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已在今后的人生道略上不断前行。(是求:不得借

7、用名人名言)二、文言文阅读10 (10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第 4 页(共 28 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8、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尝趋百里外 趋: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2)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阅

9、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三、现代文阅读11 (7 分)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各题。何尊 于 1963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 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 ,足见此时的“中国” ,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10、。“华夏 ”一词最早见于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第 5 页(共 28 页)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 ”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 史记 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中国 ”一词

11、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 ”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 “九州” “四海” “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 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 ,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 ”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删改)【注释】 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阅读全文,概

12、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 “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D “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12 (9 分)阅读不老的额头一文,回答各题。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第 6 页(共

13、28 页)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

14、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

15、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有删改)(1)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2)结合语境,理解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第 7 页(

16、共 28 页)(4)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13 (9 分)阅读信仰之光一文,回答各题。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它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

17、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

18、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有删改)(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链接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除外)(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9、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第 8 页(共 28 页)【链接材料】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四、写作14 (50 分)根据下面材料写作。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书山寻宝是一种幸福,陪伴家人是一种幸福,朋友互助是一种幸福,奉献青春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幸福尽在其中。请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诗歌、戏剧

20、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字数不少于 600 字。第 9 页(共 28 页)2019 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o)       挟持(xi )        炽热(ch )        矫揉造作(jio)B酝酿(ning)     豢养(hun)  

21、;    哺育(p)          铢两悉称(ch n)C狡黠(xi)         契合(q)         愧赧(n n)        舐犊之情(sh)D抽噎(y)          遒劲( jn)        拙劣(zhu)      茅塞顿开(s)【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

22、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A有误, “矫揉造作 ”的“矫”应读为“ji o”;B有误, “哺育”的“哺”应读为 “b” ;C正确;D有误, “遒劲”的“劲” 应为“jng” 。故选:C。【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 (2 分)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羸弱       &n

23、bsp;    要诀             名副其实           走头无路B贮蓄            盘桓             轻歌曼舞           郑重其事C练达            愧怍   &nbs

24、p;         谈笑风声           李代桃僵D纯粹            遏制             鸠占雀巢           销声匿迹【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

25、与书写。第 10 页(共 28 页)【解答】A有误, “走头无路 ”中的“头”应为“投” ;B正确。C有误, “谈笑风声”中的“ 声”应为“生” ;D有误, “鸠占雀巢”中的 “雀”应为“鹊”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 (2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画因诗文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造的冰雕作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D良

26、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该成语为贬义词,褒贬不当。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 “我和我的

27、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第 11 页(共 28 页)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有误,搭配不当, “发扬” 与“特征”搭配不当,将“发扬”改为“具有” ;C有误,多重否定

28、不当, “防止 ”含否定义,不能与“不”连用;将“不再”改为“再次” ;D有误,句式杂糅,主语残缺,删去 “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故选:A。【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5 (2 分)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

29、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寸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A文中“心灵“广袤”和 “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B文中“海洋和天空” “更为博大 ”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 “人们” 。D “每一粒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中两个“、 ”应改为“, ”。【分析】此题考查语法知识。【解答】ABC正确。D有误, “每一粒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是并列的词语,之间的顿号使用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在明确标点符号基本的使用前提下,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6 (2

30、分)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12 页(共 28 页)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 “揖” “拜” “改容式车 ”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C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修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 “庙堂”代指朝廷, “汗青”代指史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31、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 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故选:C。【点评】文学常识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教材涉及到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7 (10 分)古请文默写。(1)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 (秋瑾满江红 )(3) 渔家傲秋思中据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安

32、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游山西村中写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欧阳修醉翁亭记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第 13 页(共 28 页)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答案:(1)

33、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正确书写)(2)八年风味徒思渐(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勒”的正确书写)(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正确书写)(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暗”的正确书写)(6)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注意“繁阴”的正确书写)【点评】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通过抓重点字词多练写,多积累。8 (6 分)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所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

34、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C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工作D 虫记中,法布尔不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2)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是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的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除外)【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

35、性阅读。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名著知识,进行作答。【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基础知识及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逐一对照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有误。匡超人是儒林外史 中的反面人物,他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第 14 页(共 28 页)亲孝顺。但是认识潘三以后思想进行转变,之后匡超人暴露出他那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等。故选:B。(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结合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分析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鲁智深和杨志虽然出身相同,政治经历也相同,但是却有着截

36、然不同的性格特点:鲁智深疾恶如仇,偏于豪爽、莽勇,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功名如草芥,这些性格特点可以从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等故事情节中看出;而杨志精明警惕,善于投机钻营,为搏功名奔波劳碌,这些性格特点可以从汴京城卖刀、北京斗武、双夺宝珠寺等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答案:(1)B(2)性格特点:鲁智深疾恶如仇,偏于豪爽、莽勇,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功名如草芥;杨志则精明警惕,善于投机钻营,为搏功名奔波劳碌。故事情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等。杨志汴京城卖刀、北京斗武、双夺宝珠寺等。【点评】本题考查多部名著,综合性较强,但是考点集中于故事

37、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都是平常学习中的重点所在,因此,只要学生平常多总结积累,可以顺利答题。9 (7 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今年的 10 月 1 日是我们伟大祖国 70 华诞,为此我校九年级(5)班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具体步骤。(2)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委派你邀请张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你将怎样邀请?(3)参如本次活动后,请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已在今后的人生道略上不断前行。(是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分析】 (1)本题考查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案即为活动过程的简单设计,所以先要设计好活动的形式。本题是

38、为“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设计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示例:准备阶段: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或创作以“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实施阶段:请同学们将搜集或创作的诗歌以朗诵的形式展示;总结阶段:请班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第 15 页(共 28 页)(2)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围绕“邀请张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作答即可。注意开头要有称呼,内容恰当,说话要有礼貌,要说明来的目的,说明时间,说明班级。如:张校长,您好!我是九年(5)班的学生,我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 &nb

39、sp;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您参加,可以吗?谢谢!(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座右铭的能力。拟写座右铭是为了实现激励自已在今后的人生道略上不断前行,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和鼓动性。注意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座右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还要围绕主题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来写。如:青春因追梦而绽放华彩!【解答】答案:(1)示例:准备阶段: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或创作以“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实施阶段:请同学们将搜集或创作的诗歌以朗诵的形式展示;总结阶段:请班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2)示例:张校长,您好!我是九年(5)班的学生,我班将于本周五下

40、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您参加,可以吗?谢谢!(3)示例一:积累点滴知识,努力拼搏进取,将来报效祖国。示例二:青春因追梦而绽放华彩!【点评】作答此类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给出某些活动,还需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二、文言文阅读10 (10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41、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第 16 页(共 28 页)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

42、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尝趋百里外 趋: 快步走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同“才” ,才能 (2)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分析】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

43、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第 17 页(共 28 页)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

44、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只要学了,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的天资不如别人;能力也不如别人,但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就知道关键不是天资与能力。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

45、自己努力学成的。【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趋:快步走。句意为:我的才能也不如别人。材:通假字,同“才” ,才能。(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是,因此;假,借;因,因此。句意为: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句中重点词:资,天资;昏,愚笨;逮,不如。句意为: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3)本题考查学生

46、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一处。句意为: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故断句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第 18 页(共 28 页)(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47、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语句中可知,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从“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中可知,“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是:不努力学习。(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从甲文“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乙文“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中可知,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甲文将自己和富家子弟的求学条件进行了对比,乙文开头将天下事“难”与“易”作对比,因此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主要叙述自己求学时艰难,以记叙为主;乙文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

48、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以议论为主。据此回答。答案:(1) 快步走; 同“才” ,才能。(2)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三、现代

49、文阅读11 (7 分)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各题。何尊 于 1963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 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第 19 页(共 28 页)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 ,足见此时的“中国” ,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 ”一词最早见于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 ”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 史记 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中国 ”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