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787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乡 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内容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诗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第二层写乡情的怅惘,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情感与意象巧妙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贴切自然、语言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识 作 者 九叶女诗人郑敏郑敏,1920 年生,福建闽侯人。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

2、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著有诗集诗集 19421947 寻觅集 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 ,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 ,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汉园三诗人”之一李广田李广田(1906 1968) ,现代散文家。字洗岑,笔名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 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0 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6 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前期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备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

3、。后期随着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 银狐集 灌木集 西行记 回声 ,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集)、 春城集 李广田诗选 日边随笔等。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牛汉牛汉,1923 年生,原名史成汉。因性格正直率真,故被别人称为“倔强的诗人” “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 。“七月”派诗人之一,他的诗集温泉曾获 19831984 年全国优秀新诗奖。出版诗集海上的蝴蝶 沉默的悬崖 蚯蚓和羽毛 牛汉抒情诗选 ,散文集萤火集和诗论集学诗手记等。世界诗坛泰斗洛夫洛夫,1928 年生,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1954 年

4、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 。洛夫一生写诗、译诗、教诗、编诗,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六部,诗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1982 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 年获吴三连文艺奖。探 背 景 金黄的稻束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首闪进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

5、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 ”地之子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在 20 世纪 30 年代,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 ”从这

6、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地之子的特色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半棵树诗人牛汉 1955 年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释放后也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 “文革”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的劳动。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欲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发起了他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牛汉在 20 世纪四十年代写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反抗的火力,而写于 1970 年到 1976 年的几十首诗歌,大部分属于他所谓的“情境诗” , 半棵树就是诗人 1972 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动而写成的。边界望乡此诗为诗

7、人 1979 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 30 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 “昔我往矣” ,风华正茂, “今我来思” ,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 30 年的故国之思。诗人百感交集,怀着对故国的思念,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成此诗。巧 识 文 汉园三诗人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特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 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 ,内收何其芳燕泥集 、李广田行云集 、卞之琳数行集 ,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

8、: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 年 3 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丛书之一的汉园集出版了,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以其经久不衰的张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三颗年轻的心灵的美丽与新鲜。整体感知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以收割后田里“金黄的稻束”为主题意象,通过黄昏之中的满月、树巅、远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

9、,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现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深思。地之子地之子通过“母亲” “襁褓” “怀抱”等比喻,以及“大地”与“天国”的鲜明比照,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了诗人不求浮华、唯愿踏踏实实地去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的生活态度。半棵树半棵树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 或者说典型的形象) ,通过描绘被劈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表现了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边界望乡边界望乡写了诗人参观落马洲边界时,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

10、无望的过程。通过杜鹃、白鹭、鹧鸪等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成功地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因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文本精析一、阅读金黄的稻束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答案】 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这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

11、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答案】 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 “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像。二、阅读地之子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3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

12、作为人子的深情。【答案】 一开始,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诚挚而自豪地宣称自己生于土地,是大地之子,表明自己对大地怀着“人子的深情” ,扣紧了诗题。4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答案】 诗人把地面上的沙壤喻作自己的襁褓,把田禾、野草喻作保姆的怀抱,表明自己长于土地,对土地深切依恋,满怀感恩。接着,诗人表明自己要安息于土地的心愿,非常诚挚地抒发了对大地的崇敬和热爱。5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答案】 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的

13、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安泰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能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三、阅读半棵树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6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答案】 “像一个人” ,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如果说第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 ,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 “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它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 “侧着身

14、” 。7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答案】 在这里,半棵树的象征意味就更加明显了,它象征着不屈的生命,象征着知识分子不屈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这个意象很有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味道。8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答案】 首先,它是“人们说” ,是一种主观的臆测,它大概是源于遭受着侮辱与损害的“人们”的一种经验和恐惧,而非必然的现实,但这种由自身经验得出的可能,却恰恰反映了人们所受灾难的深重与残酷,同时也给正在灾难中坚守的人一种沉重的压力。其次,它也说明了恐怖势力的强大与可憎,他们竟然不能容忍伟岸与坚强,肆无忌惮地与高尚

15、作对。这一句似乎与前面几节淋漓纸面的凌厉张扬的刚健之气不甚协调,或者说是有点消退了那种强悍的战斗的雄心;其实,这种不甚协调就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的逼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四、阅读边界望乡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9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答案】 “乡愁”本来是不具形的思想感情,诗人拟虚为实,虚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不仅具有实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具有了缭乱的独特形态。10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答案】 “心跳”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诗人“近乡情更怯”中的“更怯” 。“迎面飞来”的

16、“远山” “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 ”,这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形象冲击,由视觉直接冲击心灵,在我们被其跳跃的思维和脱俗的奇句震得目瞠口结时,我们也被撞成“严重的内伤” 。这当是边界望乡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这比任何痛得呻吟的情感知觉的描述要有力得多!11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答案】 从杜鹃花联想到杜鹃鸟,又借中国文化之桥再跳到望帝化作的那只鸣声凄厉的杜鹃鸟,三个意象的幻化,三次飞跃,意象叠合,意趣幽深。12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

17、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答案】 第四节,诗人从时令着笔,由清明节将至引发感想。莽莽大地上烟雨迷蒙,草木青青,那是所有华夏子孙都懂的语言清明节又要到了,又该回溯我们的生命之根、怀想我们的世代先人了,故乡又在发出召唤了但这冷漠的边界,隔断了游子的返乡路,一隔就是数十个春秋。故国的泥土似伸手可及,在乡思的饥渴中,诗人想抓一把故国的泥土,但他抓回的是一掌冷雾。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想 象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首诗用的最成功的手法之一就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

18、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愁。定义:想象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通过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运用想象作文,有利于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2写法指导写好想象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支配的。情愈浓,想象的空间就愈膨胀而愈令人心驰神往。(2)用感悟

19、充实想象的空间。无“感”则无“悟” ,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3)用个性拓宽想象的空间。想象应该是个性化的。个性愈鲜明,想象愈奇丽;个性愈独特,想象就愈大胆。(4)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因为许多想象作文要运用到科学工作中的知识,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构思应严密,如果对科学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得太少,那么就绝对写不出符合要求的文章。3迁移应用请以“20 年后的我”为题,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参考示例:20 年后的我20 年后的我,可能是这样的在闷热的中午,我推着装有满满蔬菜的小车,艰难地走动着,一边推一边用沙哑的声音叫卖着,路人有的会停下来看看我的菜,有的则理都不理,市场里有

20、几个妇女或是阿婆会在这里挑拣半天,我抹了抹头上的汗水,看着车上的菜数量在减少,我欣慰地笑了。20 年后的我也可能是警察,可能是画家,也有可能是一个无业游民,一切皆有可能,但不管做什么,我都会付出辛苦和汗水,不管做什么,我都应该努力,让以后的自己少一些遗憾。佳作领悟麦子的深处是故乡姚秦川离小满还有好几天的时间,母亲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她打算过两天回趟老家。我知道母亲心里在惦记什么。家里现在还种着一亩多地的麦子,而再过几天,就该到了麦收时节。对于自己亲手播撒的种子,母亲有理由惦记和牵挂。住在我这里大半年的时间里,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到附近的菜市场买点当天的蔬菜。对于买回来的那几样菜,母亲总会评点一番

21、。比如:西红柿因缺少磷肥所以个头不大,黄瓜则因为浇水太少才显得不够粗壮。母亲经验老到地说,黄瓜喜水,最好隔两三天就浇一次水,那样才会长得粗壮。说到最后,母亲总不免叹息一声,喃喃自语道,买回来的蔬菜就是没有自己亲手种的好吃,以后种菜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说这话时,母亲的眼睛望着窗外,满眼的期盼和希冀。我分明能感觉出,母亲的目光仿佛已经穿越了被钢筋水泥封锁的城市,再越过被现代人污染得不像样的灰暗的树木和大地,最后,轻轻地飘落在故乡那片无比珍贵的麦地里,与那片即将成熟的麦田共舞。有几天,我发现母亲买菜回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许多。待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显得很开心,快乐地在厨房里忙活。我问及母亲晚回来的原因,

22、母亲只亲昵地用眼睛剜了我一下,笑而不答。有一天,我决定尾随母亲身后看个究竟。走在母亲的身后,我像一个侦察“敌情”的地下党,紧张而兴奋。看到母亲所走的方向,我多少有些明白了怎么回事。在那条土路的尽头有一个村子,村子的外围还有几块麦田没有被文明的现代化占据。不过,麦子在城市的污染中,长势显得缺少诚意,灰头土脸。半个月前我经过那里,发现了那片麦田,无意中说给母亲,想不到母亲竟记在了心里。我看到,母亲站在那片麦田的旁边,佝偻着身子,微风将她的白发轻轻吹拂,母亲的神情在那一刻显得安详而满足。站在母亲的身后,我内心百感交集。母亲劳累了一辈子,本该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却还要离开家乡照顾我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就在

23、去年,父亲又突然离我们而去,对母亲的打击可想而知。现在,母亲远离了她的故乡,远离了她的麦田,远离了长眠在家门前的父亲,来到这座生硬的城市中,母亲的心情一定装满了乡愁,乡愁如纠缠不清的藤蔓,密密麻麻,难分难舍。这时,我也仿佛感觉自己正伫立在家乡的麦田边,我抬头仰望田头那棵苦楝树,枝繁叶茂。在我印象中,那棵苦楝树是母亲亲手种的,多少年过去了,它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曾记得,有个蒙蒙细雨的黄昏,我和母亲躲在树下避雨,我看着碧绿的枝叶,夹杂着淡紫色的串串花絮,一股无名的忧伤不知为什么,涌上了我年轻的心头。那天,风住了,雨停了,驮着夕阳的老牛,踏着隐约的鸡鸣犬吠朝村里的茅屋走去。而我却愣愣地立在楝树下,任凭

24、母亲怎样劝说,我也久久不愿离开。对了,楝树下有口水井,可如今已经干涸。想当年,那口井是全村人饮水的唯一源泉,也曾滋润过这块麦田。那清凌凌的井水,曾摄取父母亲的愁容;那圆圆的井台上,曾刻印着岁月的沉重;还有那两只曾磨破我幼嫩双肩的木桶,又一次在我的内心深处停留。(选自青岛日报)【佳作赏析】年轻的我们总主观地认为,城里的生活比农村好。然而读了麦子的深处是故乡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判断是不科学的,比如说对于母亲,那一亩亩麦子才是最醉人的风景,相对于“钢筋水泥封锁的城市” ,故乡才是血脉相连的牵挂,无法割舍也不愿割舍。其实,又何止是母亲?“我和母亲躲在树下避雨,我看着碧绿的枝叶,夹杂着淡紫色的串串花絮,一股无名的忧伤不知为什么,涌上了我年轻的心头。 ”会是怎样的忧伤呢?又会感伤一些什么呢?走进文中,走进那一田麦子,一定能有所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