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786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床【画面内容】 漫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小船上,手拿双桨在人工小河中自由地前行。两旁是长出了绿枝的高楼和绿色的草地。【寓意点评】一个宜居的城市,河流带来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柔柔的流水,绿色的草地,自由的鱼与小鸟,成了拥挤、喧闹中的城市生存者无比宝贵的诗意安慰,平衡着城市的嘈杂,化解着城市的单调,并稀释着无数人多重挤压下的焦虑。识 作 者 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 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7 年被打成“右派” ,历尽坎坷,1979 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

2、、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著有昌耀抒情诗集 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 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 山旅 划呀,划呀,父亲们 河床等。探 背 景 昌耀青年从军,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 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 河床记载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巧 识 文 新边塞诗歌20 世纪 80 年代出

3、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新边塞诗是中国西部豪放派的歌唱,诗人们崇尚的是阔大的含蓄与恢宏的悲壮,他们的诗发展了唐代的边塞诗风,不仅具有苍凉、慷慨、浓厚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朗、刚健、朴实的风格。整体感知河床以“滋润的河床

4、” “干枯的河床” “浩荡的河床” “纵的河床” “横的河床” , “屈曲的” “下陷的” “切开的”河床,有着“众水”的河床等众多的意象来表现河床的雄性之美,以及“他”博爱的襟怀,无限的富贵,悠久的历史。 “他”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了生命的原力,表现出作者对雄性之美与阳刚之美的追求和赞美。文本精析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答案】 这是全诗的开篇, “白头的巴颜喀拉”象征了“我”悠久的历史。“白头的雪豹”是形容“我”的初始的力量。2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答案】 “巨人般躺倒”是“我”

5、庞大的形体, “巨人般屹立”是“我”内在的强大。这两句诗开启了下面对“河床”的具体描述。3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答案】 “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刺肤文身” “透露我体魄之多毛”等刻画出了黄河的雄壮之美。4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答案】 诗句体现出了一种气吞万里的张扬的气魄。5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 【答案】 诗歌的最后更肯定或者说更坚定地表明“我”对诺言的实践,表达一种对世人的宽厚的爱。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第一人称河床以第

6、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定义: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即第一人称。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作用:“我”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2写法指导(1)采

7、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2)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3迁移应用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运

8、用第一人称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参考示例:我想说,如果我是您的女儿,我也会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您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更因为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将您的家人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您开车时还载着家人。更将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我想和你谈谈,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因为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佳作领悟在诗里永生的昌耀诗人消失了,但诗的生命永存,我想昌耀的诗就是如此。多年前,在高原的那个

9、洒满朝霞的清晨,昌耀完成了生命的最后诗行,结束了人生的漂泊和流浪,为自己苦难坎坷的历程画了句号。这位诗人的一生,从身体到精神,都在流浪漂泊,在高天阔地的荒原,在博大粗莽的万古西域,踯躅独行, “以僧人的苦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海拔” 。在昌耀的笔下,北斗宫侧轧过的高车,水色朦胧的黄河晨渡,蚀洞斑驳的岩原、雪峰、旷野,行进的木轮车队和亚细亚大漠上日夜兼程的骆驼,还有那静夜里帐房前的牧羊犬、灶间的黄铜茶饮、神秘的燔祭,让人直观感觉到西部荒原的空旷、苍凉和坚硬,在欣赏摄人心魄的风光时也触摸到生存的苦涩和艰难。诗人将现实经验和理性诗意巧妙杂糅,幻化成长长短短的诗行,在心和身的跋涉里,塑造完成了独具风格的

10、自己。当我们感受诗心的律动时,能体会到诗人超越时空的思考,远离尘嚣的静寂,他将现实中的艰辛和苦涩放到大的空间背景中,让读者感觉到时空的悠远苍茫、西部的粗犷神秘。读昌耀的诗歌,只有认识和感知诗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诗的精髓。昌耀的诗特立独行,根植高原,与苦难和艰辛对视,将俗常的事物诗意化,一个浪迹荒原的游子,在心灵漂泊的人生之旅,在诗性的世界里以我行我素的虔诚塑造了灵魂的家园。虚幻和真实、古典和现代,如天籁之音,让我们听到古道黄沙深处传来一声声驼铃,听到滑过高原天空的兀鹰的长唳,那大气冷冽的雄浑,苍茫悲烈的浩瀚,在长长短短的诗行间,震撼着我的情感。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读来令人心境空明,有一种忘却世

11、俗繁杂虚妄之余的轻松,这一刻,诗人带来的应是“无我”的禅界吧。诗人昌耀按诗的方式生存,也按诗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2000 年 3 月 29日,在高原清晨的霞光里,他纵身飞入了天堂,每每想起,总会令我们的心灵浮起痛感。或许,在诗人心里,死就是回归,就是永恒的生,在腾空一跃的瞬间,完成了最后的创作,实现了梦想和幻象,生命化为一道神奇的光焰,从而,诗魂不朽。【佳作赏析】文章开头“诗人消失了,但诗的生命永存”高度概括了昌耀诗歌的永恒的生命力,这正是对其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接下来回顾了昌耀的创作历程。 “按诗的方式生存,也按诗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 ,形象地交代了诗歌在昌耀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生活在诗中,诗歌成为他的唯一。文章思路明晰,评价中肯,语言凝练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