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571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3 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概念2碳循环(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 C

2、O2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过程 沿食物链( 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联系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动力(必修 3 P104 基础题 T4 改编 )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

3、系统?“能量”上呢?答案: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必修 P104 拓展题改编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答案: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

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判断理由是_。(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_,在甲( 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_。(3)图中的字母表示的过程:b 代表_,d 和 c 代表_,f 代表_,a 代表_, e 和 g 代表_等提供给分解者。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 CO2 库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 CO2 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2)含碳有机物 CO 2(3)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细胞呼吸

5、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捕食 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考向 1 碳循环的过程1(2019广西南宁高三摸底)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CO2C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解析:选 D。由题图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大气中的 CO2 库,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 正确;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 CO2,B 正确;过程将 CO2 输入到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 正确;丙

6、中多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D 错误。2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呼吸作用B和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选 D。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表示呼吸作用,A 项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 和的速率基本相等,B 项错误;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 项错误; 是群落内部的碳的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项正确。“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考向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及应用3(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 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7、,其中A、B 、 C、D 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 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 2 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 1 中,B、C 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 1 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 2、4、5C如果 A 发生瘟疫,D 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 2 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 C。图 1 中 C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D 是初级消费者, A 是次级消费者,A 项错误;图中的过程 3 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细胞呼吸,B 项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 A 因发生瘟疫而数

8、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 又会因食物减少而使其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 项正确;图 2 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比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项错误。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 )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 (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M 代表光能,N 代表热能,P 代表无机盐、CO 2B图中共有 4 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选 D。由题意可知:该图表示

9、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情况,所以 M 应表示光能和 CO2 等无机物,N 表示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 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 CO2 等,A 错误;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说明秃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因此图中只有 1 条捕食食物链,B 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是 10%20% ,秃鹫属于分解者,因此狼与秃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会是 10%20%,C 错误;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一连2信息传递的作用3信息传递

10、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传递的“信息”来源有_。(2)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在方向上有何特点?(3)从图中看,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答案:(1)生物或无机环境(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考向 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1(2019四川资阳中学期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

11、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解析:选 D。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A 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 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 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 错误。2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 3 km 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 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下列相关叙述错

12、误的是(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解析:选 C。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 )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4)若在

13、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 ),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 ),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 考向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3(2019山东济南开学考试)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 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

14、环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4(2019山东菏泽高三期末) 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 CO2 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解析:选 C。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 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 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

15、,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 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 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1)类型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

16、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区别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联系二者一般呈负相关,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 稳定性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必修 3 P110“与社会的联系 ”改编)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生产的例子吗?答案:如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

17、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下列问题:(1)图中 y 表示_,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_,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_;热带雨林的 y 值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草原。(2)x 表示_,x 与稳定性的关系是 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_,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_。(3)TS 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_。答案:(1)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 弱 强 小于(2)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弱 强(3)低考向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2019河南洛阳高三

18、模拟)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解析:选 A。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B 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会导致本地物种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错误;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2图 A 为某草原生态系

19、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 B 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A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 B 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 A 是负反馈调节,图 B 是正反馈调节解析:选 C。图 A 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图 B 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20、所发生的变化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考向 2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分析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 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 a 曲线相似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解析:选 D。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 项正确;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与 a 曲线相似,B 项正确;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C 项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

21、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D 项错误。4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 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 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 B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解析:选 D。由题图可知,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 项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 B 点左移,B

22、 项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 点右移,C 项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 项错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1)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2)恢复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反比,但是也有例外,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清一清易错点 1 误认为在生物群落中碳都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点拨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其含义是指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及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但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易错点 2

23、误认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点拨 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易错点 3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点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易错点 4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环境点拨 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环境,如光、电、波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如花的颜色、鸟的鸣叫。易错点 5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点拨 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

24、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过后草原的恢复等。易错点 6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是呈负相关点拨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判一判(1)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3)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4)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6)生态系统中的

25、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7)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 )(8)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10)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11)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 )(12)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1) (2) (3)

26、 (4) (5) (6) (7) (8) (9) (10) (11) (12)(2018高考全国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解析:选 B。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7、,C 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 正确。(2018高考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选 D。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啄击扑打,上述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C 正确。镜子中的“小鸟”对小鸟来说应是物理信息,不是化学信息,B 正确,

28、D 错误。(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 3 个方面,即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 NO ,通常植物根系对 NO 的吸收是通过 3 3_运输完成的。解析:(1)蚯蚓属于异养型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29、无机物。(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利用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需要考虑生活垃圾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及异化类型、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 通常植物根系对 NO 的吸收 3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2018高考天津卷)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 未砍伐 50250年)和幼龄 (砍伐后 22 年) 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 态系统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

30、(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氧呼吸*g/(m2年)老龄 12 730 2 560 5 330 470 440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

31、气中的 CO2 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 填“能”或“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解析:(1)森林中的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能形成自然的幼龄群落,说明被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能够逐渐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固定 CO2,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根据题意可知,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年每平方米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可用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表示,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每平方米为 360 g。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可通过

32、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3)分析表中数据,幼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1 4600.246 6,老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 47012 7300.036 9,前者大于后者。表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 g/(m2年),但是整个生态系统碳的输出量为 390 g/(m2年) ,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 (2) 基质 360 消费者 分解者 (3) 大于 不能高考应答必背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33、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3)恢复力稳定性:受到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的协调。课时作业基 础 达 标 1(2019山西山大附中期中) 下面是碳

34、循环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 物 群 落 ? 大 气 中 的 CO2 化 石 燃 料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 减少大气中的 CO2 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 CO2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 A。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表示生产者固定 CO2 的过程,生产者固定 CO2 形成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只有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储存在动植物体内,故可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的 CO2 量;生物群落内部碳

35、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2(2019江西新余四中高三月考)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 表示B若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 表示解析:选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生产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表示,A 正确;分解者能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及遗体残骸,因此的量减小,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B 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36、,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不可用表示,C 错误;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D 错误。3(2019甘肃金昌永昌一中期末)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解析:选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A 错误

37、;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且同时进行,B 错误;生产者、消费者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C 正确;设计 “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4(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模拟) 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 2 条食物链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e 传递到 aC若将 c、d 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若杀灭 c 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选 D。由题图可知,a 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 为生

38、产者,c、d 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由于分解者 e 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一条食物链,A 错误;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 e 传递到 a,B 错误;若将 c、d 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错误;若杀灭 c 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 正确。5(2019吉林乾安七中月考)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 3 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

39、群体相区别解析:选 C。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6EFoeminea(麻黄属植物 )的授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 7 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授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 7 月,EFoeminea 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EFoeminea 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

40、得 EFoeminea 能量一般为 10%20%解析:选 A。EFoeminea 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 正确;满月属于物理信息,而花蜜属于化学信息,B 错误;EFoeminea 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来传粉,体现了信息能维持物种正常的生命活动,C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 错误。7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如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态系

41、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选 C。根据图甲可知, c 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 a 点,生态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根据图乙可知,P 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 K 值。8(2019广东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联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42、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 正确。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B 正确。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一旦被破坏,也不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 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43、力,D 错误。9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解析:选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A 项正确;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 项正确;在该生态系统中,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44、,且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D 项正确。10(2019重庆高三第二次诊断)2017 年 10 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以下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示意图和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_。如果鸟的食物 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 100 g,最多需要草_g。(2)甲图中,由于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蛙的数量急剧减少,则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3)乙图中,若 D 是分解者,

45、则 5 过程是_。(4)乙图中,物质循环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那么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_。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蛇与鹰都捕食鸟,属于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所以蛇与鹰间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已知鸟的食物中 60%来自草,则鸟的食物中 40%来自蝗虫,要求使鸟体重增加 100 g,最多需要生产者量,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小值 10%,据此可以列式:草的量10040%10%10%10060%10%4 600 g。(2) 如果青蛙的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蝗虫将因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先增加,达一定数值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等因素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