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053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8课 箱子岩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8 课 箱子岩本课话题从容淡定一、从课本中积累“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唯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如果说边城是沈从文笔下最美的宝玉,那么箱子岩则是他用无尽的温爱对湘西乡民亲近自然、与自然浑融一体、从容淡定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这种自然的灵韵,这种生命的从容淡定,才应是边城凤凰的精髓所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尘归尘,土归土。现代人总是急急地去寻找想要得到的东西,却不知这种切切速成的心态,失去了几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从容淡定

2、。二、从生活中积累韩国围棋职业棋手李昌镐,从 1992 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至 2007 年共夺得 18 个个人赛冠军、13 次团体赛冠军,创造多项围棋历史记录,开创了“李昌镐时代”。在一场比赛中,有人为他拍了 72 张照片,但从容淡定的他却不受干扰,一心只想着比赛。因为他的骨子里透着平静,所以不管外界对他有多大的影响,他都能保持这淡定与从容,用心去下好每一步棋,其实他那波澜不惊的“石佛”面孔,已经让他在比赛中占了上风,正是这种从容淡定的性格品质,让他走向了职业围棋的峰巅。三、从名言中积累1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3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

3、而不惊。 欧阳修4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一、作者简介世界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曾用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早年,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2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的研究,1988 年病逝于北京。作品:小说集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

4、,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二、背景回放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 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 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沈从文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箱子岩,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沈从文 20 岁(1922)离开湘西,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便是其中的一篇。三、相关知识关于游记散文游

5、记散文以生动的描写把旅途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叙下来,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散文取材范围极为广泛。它可以记录一国的重大事件;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叙述名胜古迹的沿革掌故;也可以叙述各地的风土人情;甚至可以记叙一街一桥的变迁,反映一家一人的日常生活面貌。游记散文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旅游见闻中的某些有深刻意义的片段描写,揭示事物的意义,寄托作者的情思。游记散文的笔调往往轻快活泼,读后能给人优美隽永的感觉。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青黛(di) (2)高矗( ch)(3)罅隙(xi) (4)船舷( xin)(5)桨手(jing) (6)回溯( s)(7)膘壮(

6、bio) (8)硬弩( n)(9)大戟(j) (10)蹂躏( ru ln)(11)杀戮(l) (12)滇军( din)(13)萎落(wi) (14)角隅( y)(15)跛脚(b) (16)桅灯( wi)(17)痈疽(yng j) (18)澧州( l)(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屏 屏气(b ng) 屏障(png) (2)燎 燎原(li o) 火燎(lio)(3)泊 血泊(p ) 停泊(b) (4)颈 脖颈( n) 缩颈(jn)2语境辨析法(5)“莫拉克”像一只挣脱牢笼(lng)的野兽,打破了宝岛往日的平静,暴风圈笼(lng)罩着基隆、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宜兰、花莲等地。(6)

7、死神一直在窥伺(s)着他,或者说伺 (c)候着他,但他还是顽强地活着,并一直在坚持写作,写下了健康人都难以完成的数量众多的作品。二、写准字形(1)针灸(ji) 烘炙(zh) (2)邮戳(chu) 杀戮(l)(3)竟(jng)然 竞(jng)渡 (4)张皇(hung)失措 惶(hung)恐(5)镣(lio)铐 瞭(lio)望 (6)振聋发 (聩(ku) 功亏一篑(ku)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疯疯癫癫:精神失常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言语、行动轻狂或超出常态 。(2)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3)改朝换代: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泛指政权更替 。(4)神往意移:心中向往,意念

8、因此而转移。辨析正误七品李剃头讲述的是清朝初期,撒王爷带队入川,推行“剃发留辫”的故事。小人物剃头匠被卷入改朝换代的历史变革的漩涡中,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妙趣横生的人间浮世绘。辨析:“改朝换代”,指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泛指政权更替。句中“清朝初期,撒王爷带队入川,推行剃发留辫的故事”反映的正是朝代变换的事情,故该词语使用正确。“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二)易混辨析1变换 vs 变幻填一填(1)这一次的展销会,在展品内容上,较上次有了明显地 变换。(2)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今天这里平静,明天那里开火,我们的对外政策也应作调整。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

9、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辨一辨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2陆续 vs 连续填一填(1)一到三月,桃花、李花和海棠花陆续开放了。(2)英国经济学人智库 9 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 连续三年获评全球商品和服务价格最贵的城市。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一般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接不均衡。辨一辨 连续:一个接一个,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3违反 vs 违犯填一填(1)公司的劳动纪律和其他规定,应自觉遵守,谁违反了,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2)国法,是我们的根本大法,谁违犯了,不论他的职务高低,都应依法严惩。违反:不符合(法则、规程、纪律等 ),

10、较轻。辨一辨违犯:违背和触犯(国法、宪法等 ),较重。明大意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描写作者 15 年间前后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写出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情,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存亡的危机意识。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 14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分别写出下面两句话中比喻的用意。 “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用意:“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用意:参考答案:显示十五年前的箱子岩给作者留下

11、的诗情画意般的美好印象。渲染端阳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2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有何特点?答: 参 考 答 案 : 作 者 十 五 年 前 到 箱 子 岩 看 到 的 自 然 景 物 色 彩 鲜 艳 , 美 丽 壮 观 , 带 有 一些 神 秘 色 彩 。3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是通过哪些事情渲染出节日的浓烈气氛的?答: 参考答案: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青年们赛龙舟、人们在两岸大声呐喊助兴、好事者放鞭炮、人们半夜尽兴游玩等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4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 答: 参考答案: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

12、协的民族精神,即划龙舟精神,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二、阅读课文第 6 段到文末,回答下面的问题。5第 6 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 参考答案:苍凉。写出了湘西地区十五年过去了,还未发生变化,为写湘西人原始的生存状态与古老的生存方式作了铺垫。6“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唯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 ”这句话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湘西的人们仍然固守着古老的生存方式,这其中蕴涵着危机,作者通过富有历史感的反思,对当地人们的生存状

13、态及观念,既同情,又批判。7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感受为什么会有所不同?答: 参考答案:第二次来湘西,作者已在湘西以外的世界生活十五年了,这十五年的时光,使他对外界社会和湘西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他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而担忧。作者由十五年前的热血青年,变得深沉而充满理性,他为乡民受到外界玷污的精神世界而忧虑,希望唤起他们的理性觉醒,使他们能脱离原始、蒙昧和封闭状态,作为一个有为奋进的民族加入到社会竞争中去。8作者在文中写到屈原和贺龙,还写了一个“跛脚什长”,这对表现主旨有何作用?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屈原和贺龙,都是三湘大地上的风云人物,前者是为民请命的伟大先贤,后者

14、是领导革命的一方豪杰,而什长却是一个深受外界污染,而又回来污染箱子岩风气的人物。这样正反对比,就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挚爱,对淳朴民风受到侵蚀的焦虑,对故乡人重扬划龙舟精神的盼望。1对比手法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来谋篇布局、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两次游历,自然景物、居民生活以及作者的心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作者通过描述这些变化,体现了自己对湘西古朴民风的眷恋,对封闭、保守的民族性格的忧虑,对现代文明对湘西的毒化的憎恶。在细微之处,作者也善于用对比手法,如写为人精明、人格堕落的跛脚什长与凭一把菜刀在湘西掀起滔天巨浪的风云人物贺龙,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社会的蛀虫,一个是英雄豪杰。对前者,

15、作者否定、憎恶;对后者,作者肯定、景仰。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在本文中,端阳节赛龙舟就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青年划龙舟的动作,侧面描写两岸观众呐喊助兴的情景,烘托出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另外,对跛脚青年的刻画也采用此种方法,肖像、动作、语言是正面描写,而旁人对他的议论则是侧面描写。采用这种方法写作可以丰富文章的表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一,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用更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文中如何运用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属于描写技巧之一。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

16、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侧面描写含蓄,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作文中应该如何运用侧面描写?1以人衬人。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展,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审美效果。2以物衬人。若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初中学过的课文七根火

17、柴通过对恶劣甚至是险恶的环境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战士的形象。3以物衬物。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不少于 80字。答:解析:扩写的目的是通过补充相应的内容,使原文丰富、形象或深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如这个题目的具体要求有:扩写成一段话,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不少于 80 字。注意

18、分析题干的内容,分析题干的表达方式,然后从题干的表达方式入手,注意叙述、描写、抒情等的结合,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形象、生动等。答案示例:这个冬天来得特别早,刚过 11 月,漫天的大雪棉絮般纷纷飘落,一下就是几天,没完没了,树上、房屋上、田野里到处都是雪,铺天盖地;天气异常寒冷,似乎出口气就会结冰,说句话就会冻住,连平常活泼好动的狗也一动不动地趴在火堆旁,木雕泥塑一般。考点对接 概括景物特点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箱子岩一文中描写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湘西自然景物,不同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感受。赏析这些景物描写,概括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

19、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包括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景物描写是高考文学作品(含散文、小说和诗歌 )阅读试题常考的一个考点,解答这类题,需要考生了解景物描写的一般特点及方法,掌握答题的角度和模式,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具体作答。(安徽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

20、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

21、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 , 空 气 却 有 凉 意 。 罗 永 才 在 院 子 里 站 了 一 会 儿 , 看 看 天 上 的 星

22、星 , 转 过 身 , 慢 慢回 屋 里 去 了 。(原作发表于 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1概括景物描写特点的方法

23、(1)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如上面典例中“枯草”“青青的芽”是形、色与视觉的融合,“暖融融”是感觉,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景物的特点“有生机、有活力”。(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如本课箱子岩中只要你把文中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概括出景物的特点。2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方法注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如上面典例中的景物描写就烘托了罗永才的心理感受。(2)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可联系初中鲁迅的作品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理解。(3)对情节的推动作用。(4)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5)对主题思想的

24、暗示和深化。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啼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整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帆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而今,千涧万溪都在

25、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满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实也包括你自己 )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

26、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时,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沈先生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成语“大器晚成”上。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他说为大器,嗯,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

27、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 1934 年 1 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 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不

28、折不从,亦慈亦让。佳作赏析 文章从沈从文的“领地”起笔,追忆到他的寂寞期,落脚到他的大器晚成。他不折不从,他亦慈亦让,时间最终证明了他的价值,他的妩媚。朋友,和从文先生一样,做个尊敬时间的人吧,用自己最“妩媚的微笑”笑对人生!(时间:40 分钟 满分:50 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3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是 ( )由于每一位患者血管阻塞的情况都不一样,高度紧张、高度集中注意力,每一台手术都_,精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常常都让医生的后背湿透。生命不能重来以近年来供电系统内发生的因违章操作导致人身事故的典型案例为蓝本,通过事故模拟回放形式,真实地讲述了一起起_的安全

29、事故。那浓浓的香味弥散开来,让我闻到了一股铭心刻骨的熟悉味道,沁人心脾,_。A怵目惊心 惊心动魄 驰魂夺魄B驰魂夺魄 怵目惊心 惊心动魄C惊心动魄 驰魂夺魄 怵目惊心D惊心动魄 怵目惊心 驰魂夺魄解析:选 D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震惊、感动、紧张至极。怵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驰魂夺魄:形容景致或事物非常美好,特别吸引人。手术抢救病人一定是紧张至极,“人身事故”的严重性确实能引发人内心极大的震动,“美好”的香味当然“特别吸引人”,故选 D。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

30、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预计 2017 年前后,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择机发射。B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其研究的高度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C如果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够使我们在广度和深度上打开视野与心房,使我们对更多的语言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那么这终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复兴。D要常年一个身在城市里住下,以读读 楚辞就“神往意移”的人,来描绘那月下竞舟的一切,更近于徒然的努力。解析:选 C A 项,词语搭配不当,“任务”与“成功”不能搭配,“成功”应改为“完成”。B 项,主语“中国史学家 ”与宾语“学术含量”搭配

31、不当,应在“越来越显示出”前加“其作品”做第二个分句的主语。D 项,语序不当,“一个”应在“常年”之前。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乎所有人都怕犯错误,_。_?_?_。_?_。“犯错误”简直是他们的一种常备心态。真正的文学家总是人类思维成果和感觉定势的挑战者没有一本优秀的小说或诗歌,是循规蹈矩写出来的把女人比作鲜花,把土地比作母亲,这些比喻初创之时,不都是物类混淆的“错误”么犯错误却是人类的专长,是作家最重要的本领 而 把 声 音 当 色 彩 来 写 , 把 味 觉 当 触 觉 来 写 , 这 些 手 法 对 实 际 而 言 不 都 是 感 觉 乱 套 的“错

32、误 ”么没有前人胡思乱想地犯下这些个“错误”,怎么会有今天的文学A BC D解析:选 D 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式特点可知,文段首句所说的“错误”却不是后文中所说的“错误”,后文主要说的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手法。4 下 面 是 作 家 沈 从 文 写 的 一 段 文 字 , 请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他 所 要 阐 述 的 观 点 。 (不 超 过 30 个 字 )(4分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 参考答案:只欣赏自己作品的形式(情节和语言)

33、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容情感。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答题。(5 分)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湘西,在黄永玉的画里;湘西,在宋祖英的歌里。神秘的湘西是大家梦里的故乡。湘西被评为 2006 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请为湘西写一段颁奖词。答: 参考答案:土家人的歌声撒满了蜿蜒的石板路,苗女的鼓声回荡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遐逸安闲的是生活本身,敦厚清秀的是周边风景,洒脱豪放的是精神气脉,奇妙地融合了暴烈与温柔、壮丽与清灵的乡土边城湖南湘西。6下面是沈从文小说边城中描写少女翠翠时穿插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其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 60 字。(5 分)月光如银子,

34、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 ”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答: 解析:先指出运用的方法,然后具体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借描写景美衬托人美。极力渲染的景物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 “月下少女”的美丽图景,更衬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美。二、阅读理解专练(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 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

35、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

36、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

37、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着地

38、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

39、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注 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有的指爷爷在沅水边形成的理想。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解析:B 项中“有的指爷爷在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理解有误。原文

40、的意思是说爷爷在书中用文字描绘了在沅水边形成的理想。D 项中“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理解不当。本文写于沈从文先生去世后。E 项“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的理解不当。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但谈不上“集中”表达;文章主要表达的是“爷爷对水的深情和对理想的笃定伴随其一生”。参考答案:答 A 得 3 分,答 C 得 2 分,答 B 得 1 分,答 DE 不得分。8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6 分)答: 解析:从题干锁定的句子来看,这里的“理想”与“文字与画”直接相关。第段中既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也有与“

41、文字与画”相呼应的信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第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参考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9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 分)答:解析:题目做出较为明确的提示:“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在文中,“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 (下文有“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 。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第段)

42、 ;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第段) 。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 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参考答案: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10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8 分)答: 解析:题干的提示意味相当明显“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显然,题目是问沅水在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各具有怎样的意义。将相关文句加以整合,便不难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