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048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6课 琵琶行(并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6 课 琵琶行( 并序)本课话题命运一、从课本中积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生情痴为谁?一生忠义为何?同是痴人,同是可怜人。一袭青衫,落魄江湖,一身风尘,满面憔悴。微凉岁月,水色如烟,分不清哪是时光,哪是忧伤,徒留一指流沙,低吟浅唱琵琶韵里梦魂扬,诉尽相思欲断肠。只叹红尘易醉,情难断。愿君但惜琵琶缘,一曲琵琶一生牵。他赠诗篇,她赠往昔。萍水相逢,却成知己。二、从自然中积累小草不惧重压,顽强地生长在石缝;胡扬不惧干旱,屹然挺立在沙漠;雪莲不惧冰冻,傲然开出圣洁的花朵。大自然,时时处处奏响着挑战命运的乐章!三、从历史中积累您(贝多芬) 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

2、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您在这片浩渺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四、从名言中积累1命运总是宠爱勇士的。 英国谚语2平凡

3、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维尼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4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伏尔泰5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命运。 罗曼罗兰一、作者简介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少年即以诗成名,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他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

4、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善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品:新乐府秦中吟,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二、背景回放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击贬官至江州任司马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

5、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情,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三、相关知识乐 府 诗汉魏六朝时,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机构,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而新乐府则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其多是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歌 行 体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亦称长歌体。三者的名称虽

6、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湓浦(pn) (2)悯然( mn) (3)恬然(tin)(4)转徙(x) (5)憔悴( qio cu) (6)迁谪(zh)(7)荻花(d) (8)管弦( xin) (9)六幺(yo)(10)嘈嘈(co) (11)西舫(fn) (12)敛容( lin)(13)红绡(xio) (14)银篦( b) (15)呕哑(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铮 铮亮(zhn) 铮铮(zhn) (2)贾 贾宪三角(ji) 贾人( )(3)轴 压轴(zhu(转轴(zhu) (4)落 落枕(l

7、 o) 大大落落 (lu)2语境辨析法(5)有人时常听到她一个人躲在房中呜咽(y),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她最近一段时间,咽(yn)喉疼痛厉害、吃东西感觉下咽 (yn)很困难、下午经常发低烧,去医院也没有查明所患疾病,她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二、词语解释(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2)明年秋 明年:第二年(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代对弹琵琶的艺人或曲师的通称(4)委身为贾人妇委身:把自己托付给别人,这里是嫁人的意思(5)曲罢悯然 悯然:忧郁的样子(6)今漂沦憔悴漂沦:漂泊沦落 憔悴:困顾萎靡的样子(7)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迁谪:降职外调(8)因为长句因:于是 为:创作(9)

8、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10)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11)低眉信手续续弹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12)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13)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低声哭泣,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14)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15)铁骑突出刀枪鸣铁骑:带甲的骑兵 突出:突然冲出(16)东船西舫悄无言 言:指说话的声音(17)沉吟放拨插弦中 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18)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 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19)秋月春风等闲度秋月春风:指美好的时光 等闲:轻易,随便(20)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的样子(21)同是天涯沦落人沦落

9、: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22)往往取酒还独倾 还:依然(23)莫辞更坐弹一曲 莫辞:不要推辞(24)为君翻作琵琶行翻作:写作,按照曲调写出歌词(25)凄凄不以向前声 向前:先前,刚才三、名句默写(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并序)

10、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位漂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并被其琵琶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感。同病相怜感慨多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 参考答案:作者抓住溢满悲伤情感的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等意象,叠加在一起,描绘出了一种冷荒凉落、寂寥凄惨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氛围。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答: 参考答案:用“忽闻”形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寂寞、郁闷和凄清

11、。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优美、动听。3本文对音乐的描绘一直被人们所称道,试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例加以分析。答: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2)用叠词:“ 嘈嘈切切”等,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4写一曲奏完后,为何仍要交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运用衬托的手法表达音乐的美妙效果,从侧面体现诗人的

12、心情。5诗人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分析他们“同”在哪里。答: 参考答案:(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2)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对琵琶女才产生了深切的同情。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的特点?答: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

13、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这两句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为什么突出“此时”的“无声”?答: 参考答案:写“无声”能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半终止的音乐状态能引起人们的遐思和联想。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左迁:贬官,降职。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实际上是闲职。湓浦口: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在今九江西面。其:那。铮铮:形容金属相击声。京都声:京城流行的乐调。倡女:

14、歌伎。尝:曾经。善才:唐代对弹琵琶的艺人或曲师的通称。委身:把自己托付给别人。这里指嫁人。贾()人:商人。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快:畅快。罢:完毕。悯(mn)然:忧郁的样子。漂沦:漂泊沦落。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江湖:泛指四方各地。出官:由京官调为外官。恬(tin)然:淡泊宁静的样子。斯:这。迁谪:降职外调。因:于是。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歌:作歌。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江头:江边。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生长在水边。瑟瑟:形容微风吹动草木所发出的声音。主人:诗人自指。管弦:这里指音乐。管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器。弦指琴、瑟、琵琶之类的乐器。暗:这里

15、是轻声的意思。迟:迟疑,犹豫。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转轴拨弦:弹琵琶前定音定调的动作。思:这里指愁思。信手:随手。续续:连续。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以上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六幺:都是唐代乐曲名。大弦:指琵琶上最粗的弦。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而舒长。小弦:指琵琶上最细的弦。切切: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乐声的清脆圆润。间关:鸟叫声滑:流畅。幽咽:低声哭泣,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难:这里有“冷涩艰难”的意思。银瓶:汲水器。乍:突然。迸(bn):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拨:拨子,弹弦乐用的薄片。当心画: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常用的手法。沉吟:默默深思的样

16、子。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京城:指长安。虾(h)蟆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教坊:唐代官设的掌管音乐、教习歌舞技艺的机关。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这里做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五陵:地名,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富贵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年少:富贵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叫“缠头”。绡:一种丝织品。钿(din):金花。节:节拍。复:再。秋月春风:指一秋一春,即一年。这里指美好的时光。等闲:轻易,随便。暮去朝来:即岁月流逝。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意思。老大:年纪大了。浮梁:地名。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北。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实义。妆泪:和着脸上脂粉的泪水。阑干:纵横的

17、样子。唧唧:叹息声。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帝京:皇帝居住的京都,即指京城长安。卧病:抱病。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黄芦:芦苇。苦竹:竹的一种,竹干较粗,竹笋味苦。何物:这里指什么声音。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独倾:独自饮酒。呕哑:拟声词,形容乐声单调。嘲(zho)哳(zh):也作“啁哳”。拟声词,形容声音细碎。难为听:难以听下去。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暂:忽然,一下子。更:再。翻作:按照曲调写出歌词。却坐:返坐,归坐。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转:更,越。凄凄:形容琴音悲切。向前:以前

18、。掩泣:掩面哭泣。江州司马:指作者自己。青衫:青色单衣,唐代最低品级的官职服色为青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1画面精彩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彩。(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

19、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有一个特写镜头:诗人“青衫湿”。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青衫湿”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深沉的。2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 饱含着感情成分,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

20、色彩和艺术魅力。考点对接 鉴赏“即事感怀”诗词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是在听了琵琶女的演奏,特别是诉说身世后发出的。诗人即事所生之感,正是作品的主题,既有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为自己被贬谪而生的愤懑。分析诗词的即事感怀手法,属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艺术鉴赏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是分析诗中的“事”触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近年时有考题。即事感怀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同借景抒情的触发点是“景”,即事感怀的触发点是“事”诗人因眼前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是某种情感情思(如怀亲思乡、忧虑国事),或是某种思想哲理 (如人生感悟、抨击时事 )等。即事

21、之“事”,可小至芥豆之微。例如南宋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即朝廷机密奏章“封事稿”流落民间,成了山里人家的窗纸之事,抒发了对宋亡的遗恨和哀痛,委婉表达了诗人抗元的心志。即事之“事”,可大至关涉民生。例如唐张继阊门即事,抓住城楼眺望所见,以朝廷征兵之急与田园之荒对比,抨击了募农为兵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即事之“事”,亦可是无涉政治的生活琐事。例如北宋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以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的生活小事,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

22、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

23、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鉴赏“即事感怀”类诗词的方法1明确如何由“事”而“感”。要看作者是如何由“事”而“感”的,看作者是怎样将“事”和“感”紧密、自然地结合为一体的。2体味所感的内涵。要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慨的深刻丰富的内涵,透过眼前事,把握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3鉴赏表现手法。诗词的感怀手法多样,或即事直抒感慨,或运用对比,或借景抒情,或巧用炼字,等等。分析要具体,要显示对表现情怀的作用。登上有“庐岳”之誉的千古名

24、山庐山,我的心里便陡然泛起一种铭心的激动。这激动,在我踩着诗的韵律走进花径的那一刻,让人想起四月的桃花春色,想起在此留下文苑佳话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恍如隔世的心情似乎在极力感受诗人那个时代的沧桑。花径坐落在庐山西谷如琴湖畔,因白居易循径赏花而得名。怀着对一代诗坛巨子的景仰和一个普通平民对当今人文精神几近衰竭的落寞情怀,我沿着花径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寻访着这里一个依然鲜活跳动的千古诗魂。走进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楹联的石门,听着千年不改的蝉噪和鸟鸣,不由让人感到作为一代天才的诗人所洋溢的激情及入禅的寂静。那座石拱古桥静泊在那里,仿佛跨过了千年历史的阻隔,牵引着寻寻觅觅。面对矗立在眼前的白居易塑

25、像,随着诗人塑像的目光,我的思绪漂泊到了公元 9 世纪的历史时空之中。那是一个战乱而又诗情勃勃的时代。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统治集团腐败黑暗,割据势力相互争战,曾经一度强大的辉煌岁月如同东流之水一去而不返。面对生灵涂炭的惨烈现状,诗人纵目山河,忧心如焚,屡屡上书直言相谏,无奈奸权当道,诤言失听,诗人竟至被宦官排挤,含愤谪居江州,并在庐山香炉峰构筑草堂,意欲在此终养天年。今天的花径,便是诗人当年吟咏桃花的地方。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一个清廉如水的人,一个毕生追求诗歌与人格完美统一的人,一个把灵魂寄托在山高水长的人,抛开尘世喧嚣,终于在这里领悟到生命走向自然,返璞归真的宁静和安详。可以想象,暮春花落的

26、四月,这里的桃花却绽放正艳,诗人是怀着何等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人间绝唱。我想,有诗歌滋养的地方是温馨的,是幸福的,它不仅带给花径一代诗人刚正不阿的千古风范,而且让今天生活在花径的庐山人和走在花径景仰诗人的当代人,无论走至天涯海角,都常常感到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伞顶红柱的花径亭内,如今静躺着一块横石,白居易手书的“花径”二字深深地刻于其上。1 100 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雨和历史的烟云给了石碑古朴与苍老,我在细雨轻风和满园静寂之中,极力想象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模样,或许他侧卧石上闭目聆听桃花的呼吸,或许他伫立风中醉看粉色的

27、花瓣飘落泥土,或许他在沉默之后为桃花春色吟唱不已,或许他在吟唱之后衣襟已被桃花的芳香和眼中滑落的泪水浸透庐山天生的美景接纳了诗人,诗人实在是没有什么非分之求了,唯有一腔诗情在高咏低吟中煎熬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白居易构筑的那间草堂,坐落在一个花圃、几块草坪和一片池水后面。纸糊的窗户、竹编的帘子、萱麻织成的幔子,平台、石级、环池,一切都保持自然,不尚修饰,使之成为“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的和谐整体它不正像诗人一样没有那种人格面具式的虚伪与浮华吗?据说,白居易隐居庐山时心情安静,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诗歌作品。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贬官江州司马的时候,一首琵琶行尽显宦途失意的愤懑。正是在花径的四时景

28、色中,诗人最终抛弃了个人身世际遇的无尽悲伤,自叹“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想到时代动乱,百姓流亡,反省自己尚有一草堂可以栖身洗濯,推己及人,人生的真谛豁然顿悟。白居易在花径仰观花、俯听泉、卧睨竹树云石,其乐无穷。我想那种忘我的空寂境界,对于忧愤而隐居山林的诗人来说,是一种欣慰而痛苦的诗歌洗涤。正是由于心情安静,诗人对精神生活执着地追求,才在至深的人生感悟中,塑造了那个博大的胸怀和一个不朽的诗魂。而我走进了花径,便再也走不出诗歌的氛围,走不出千百年来诗人生命中追求的诗歌所洋溢的那份强烈的独特芬芳。佳作赏析 作者花径徜徉,思接千载,探索了白居易谪居江州时的心路历程。被贬江州,在花径的四时景色中,

29、诗人最终抛弃了个人身世际遇的无尽悲伤,成就了“那个博大的胸怀和一个不朽的诗魂”。(时间:40 分钟 满分:59 分)一、文言基础专练(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默写题 6 分,共 15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B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轻声C去来江口守空船 来:回来D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再次解析:选 C “去来”,偏义复词,偏于“去”,“来”无实义。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歌以赠之A遂命酒 B浔阳江头夜送客C梦啼妆泪红阑干 D商人重利轻别离解析:选 A 示例与 A 项的加点字都是名词作动词,作歌、摆酒。 B

30、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 项,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D 项,形容词作动词,看重、看轻。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 “嘈嘈”这个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 “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 “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解析:选 B B 项,“拟人的手法”错,应该是比喻的手法。4补写出

31、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迟迟疑疑、羞怯出场的诗句是 “ , ”。(2)琵琶行中“ , ”两句生动地表现出乐曲轻重、高低、缓急交错,如珠玉之声的特点。(3)琵琶行中“ , ”两句道出了本诗的主旨,更道出千古沦落飘泊者的心声。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二、阅读理解专练(33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6 题。(11 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

32、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 秋 月苏 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5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 参考答案: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 之情( 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如果答成“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意思的酌情扣分)6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5 分)答: 解析

33、: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以昔之乐游与今之苦叹对比,抒写了远放江州谪居生活中的愁闷。解答本题需联系作者的人生际遇来考虑。参考答案: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地点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情景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11 分)暮 江 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注 月似弓。注 真珠:珍珠。7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表达效果有何不同?(5 分)答: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

34、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8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为何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6 分)答: 参考答案:因为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的天空上挂着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0 题。(11 分)夜闻歌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

35、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9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5 分)答: 解析:概括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应结合相关诗句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做对应概括,切忌架空分析。参考答案: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10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完成下表。(6 分)同 异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联系琵琶行的相关内容,寻找两首诗的可以做比较的方面,分别加以概括。参考答案:同 异思想内容都反映的是乐伎的凄惨命运,都寄予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

36、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琵琶行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是概括性的,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三、语言表达专练(11 分)1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 分)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结合诗人

37、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这些本来郁积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答: 解析:是对琵琶行一诗内容的概括,是对这首诗情感的分析,则是对诗歌表现手法方面的说明。参考答案:12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格;至少引用一句原作中的诗文;不超过 60 字。(4 分)答: 参考答案:琵琶行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呼应的泪。岳阳楼记 岳阳楼几度兴废,洞庭湖多少烟波?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道出了震撼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下面是某中学“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 分)学生甲:青春如歌,歌曲充满快乐激情豪迈;学生乙:青春如舞, ;学生丙:青春如画, ;学生丁:青春如风,风中狂放清爽沁人心脾。解析:仿写时要注意做到“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要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作答本题时,要找到能表现青春特质的词语,紧扣喻体展开,与前面的句子保持意义上的密切联系。参考答案:舞姿轻盈优雅热烈奔放 画面阳光明媚鲜花怒放(每句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