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题培优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 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B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
2、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C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请缨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D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了词的时代性主题。解析:选 D。豪放词风并没有 “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 。(2)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答: 解析:“变化过程”明确了鉴赏的内容和角度。由题干来看,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因此可以逐句分析。上片今昔的对比和“风尘恶”等字眼,表达的是作者的感伤(或愤慨) ;下片的“兵安
3、在” “民安在” ,抒发的是国家破亡的感慨;联系岳飞的经历和精神,可知“再续”中蕴含着豪情。答案: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
4、回首,此意莫匆匆。【注】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解析:
5、选 C。C 项,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离愁” “征鸿” “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抗金的志士” “抱负得不到施展”等分析。答案: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 “此意莫匆匆” ,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答语显然是:中州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 ,寄寓田园之思;“借我五湖舟楫” ,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
6、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漂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柯子 忆旧仲 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 ”,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 ,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C “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
7、心的愁怨。D “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解析:选 B。B 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句“怨年华” “在天涯” “记得”作答。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对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吗?”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8、目。临 江 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生常恨飘蓬”中的“ 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B写“烟柳重重”实际上是写 “离情重重” ,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C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D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 “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
9、,表达内心的自信。解析:选 D。D 项, “清新亮丽”错误, “自信”错误,从词意看应是 “朦胧凄清”之景,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2)词的下片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试简要分析。答: 解析:作答本题,需结合全词理解最后三句表达的词人的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抒情方式注意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表达内心的“离别之苦” “羁旅之愁” “寂寞之情” 。运用的手法先是直抒胸臆
10、,直接点明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残灯” “孤枕” “五更风”等意象,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愁苦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风(其二)杜 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 “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
11、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解析:选 D。D 项, “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错,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 “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作答本题,需结合全诗理解最后四句的意思,从“悲”与“乐”的角度对诗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悲”今朝不得归, “悲”他日归时“孤帆” “白发” “故园池台今是非” ,而“乐”终将能归家“倚庭树” 。诗人漂泊羁
12、旅,归家不得,只能试图用想象中的归家之乐来冲淡此刻的悲伤,而愁终不能去, “乐而更悲” 。答案: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 “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高阳台 西湖春感张 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 斜日归船。能
13、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 ,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 ,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 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西泠:西湖桥名。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
14、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 “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句, “开帘”照应“掩门” , “飞花”照应“卷絮” ,“啼鹃”照应“巢莺” ,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解析:选 A。A 项, “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
15、(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则笔锋一转,写“东风” “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片“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