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6764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 年 辽 宁 省 大 连 市 育 明 高 级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期 末 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2、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小心谨慎地处理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是对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单凭暴虎冯河之勇,通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直到 5 月 9 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美国小伙

3、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脏生活了 555 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让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场上踢得风生水起,场下依旧春风得意, 克里斯蒂亚诺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为足球做出着独特的贡献。领导说:“B 组在本次招标活动中,虽然开始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迎头赶上,还是不错的!”面对没想到的不虞之誉,B 组成员终于放下包袱。A B C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B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

4、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C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D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劝你,也都是为你好,千万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雅意。B王露同学对老师非常尊重,每次面对老师的垂问,她都毕恭毕敬地回答。C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婆婆开心地逢人便送糖:“庆祝我家喜得贵子,吃糖吃糖!”D得知冯小刚

5、夺得金马影帝,大家纷纷表示祝贺,冯小刚却说:“一把年纪了,唉!真是马齿徒增。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 )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

6、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 ,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 “所交不限士庶” (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

7、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 ,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刘克庄故宅 )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 “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 ,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

8、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

9、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B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C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

10、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B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D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

11、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兵胡玲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听到有

12、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

13、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

14、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还没找到工作吗

15、?我问他。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 1994 年

16、 4 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作了铺垫。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C小说多

17、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 ,并用“红绸布包着” “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D对老兵的伤疤, “我”从开始时 “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 ”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8小说多次写到“三个红本本 ”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刘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陈老今年 97 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

18、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 “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 80 岁。1916 年 7 月 20 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 孟子 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 年,15 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

19、业。之后遭逢战乱, “过番”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 ”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

20、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 “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 。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

21、、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 20 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 ,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改

22、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 ,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 。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 2011 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 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注)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 潮汕一

23、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 )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 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国家,爱自己的人民 ”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

24、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B陈复礼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C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入这一 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D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

25、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E. 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 “善” “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 ”这句话的理解。12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评卷人 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

26、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

27、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 ”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选自宋史安丙传 ,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夜延丙议 延:邀请B盖丙尝为其父

28、客,素知曦 素:一向C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负:遭受D师次于巩 次:驻扎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王好战,请以战喻B羲僭号建官,称臣于金函封,燕王拜送于庭C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臣乃敢上璧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

29、曦。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2)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3)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 ”评卷人 得分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

30、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C “贴云寒” ,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D

31、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E.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 ,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18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评卷人 得分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 。(2)在虞美人中,李煜用“_,_”两句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深深悲叹。(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突出的钉头与谷仓粮食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_,_” 。评卷人 得分六、语言表达20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32、,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自 1863 年诞生之日起,_。时至今日,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_,更是传承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展现时代潮流的综合平台。地铁文化以城市文化为基础,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与重要构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延展和提升。因此,_,促进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重要的创新手段。21阅读下面材料,请围绕“共享经济”提取 5 个关键词语。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先后出现,开启了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社会上闲散资源的整合,与消费者的信息连接后,提供给消费者有偿使用,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

33、。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评卷人 得分七、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苏轼有诗云:“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和疏淡空灵的寥寥数笔,都可描绘美丽景象,都能显现艺术品质。人生也是如此,可以“浓”得酣畅淋漓,也能“淡”得月明风轻。根据以上文字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2017-2018 学 年 辽 宁 省 大 连 市 育 明 高 级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期 末 考 试语 文 答 案1 B【解析】

34、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该词用在句中适用对象错误,可改为“不厌其烦”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形容进展极快,多用于生产、事业、经济、科学技术和个人事业方面。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此处属于望文生义。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称心如意。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与“没有想到”重复。点睛: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

35、与感情色彩解题。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 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

36、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 项,语序不当, “在”放在“中央”之后,致使前后主语不一致,应将“在”放到句首。B 项,没有语病。C 项,不合逻辑,根据整个句子的语境也可以得出, “吸取经验”不妥,句末是“重蹈覆辙” ,肯定是坏的一方面,应去掉“经验” 。D 项,句式杂糅, “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将“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喜爱”和“被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可二者取其一。故选 B。3 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这是考查用

37、语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句使用的场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A 项, “雅意” ,敬辞,指对方的心意。而此处是说“我的”心意,敬辞错用。B 项, “垂问” ,敬辞, “垂”是上级或老人对自己的动作。C 项, “贵子” ,敬辞,对方的孩子。句中婆婆说的是自家的孩子,错误。D 项, “马齿徒增” ,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句中冯小刚说自己,使用正确。4 B5 C6 B【解析】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社会动荡”理解有误,于

38、文无据;文章第一段只是说“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 )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这是针对“社会流动增大” ,并非“社会动荡” ,选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B 项, “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倒数第二段为“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没有提及“彻底改变” 。D 项, “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列出现象,并没有说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39、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文章是叙述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

40、误,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选项强加因果。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

41、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本题 B 项就是强加因果。7 A 8 “ 三个红本本”是退伍证,二等功证书和为救火受伤的伤残军人证,在文中多次出现,串联起和我有关的两件事,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

42、紧凑。用“红绸布包着” “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反复出现进一步烘托出老兵美好的心灵,优秀的品质。 9 作为目击者, “我 ”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视角更客观,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更能凸显老兵高尚的人格,表现我对他的尊重与肯定;由于“我”进入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强化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 【解析】7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43、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A 项, “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错误,本文开头写老兵的伤疤并不能反衬出“他内心的美好” ,在文章的最后才能体现出“他内心的美好” 。故选 A。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目标句。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分析这一重要语句的含义;然后结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首先弄清楚“三个红本本”指的是什么,阅读倒数第 3 段可知,它指的是一本退伍证,一本二等功证书,一本伤残军人证。在内容上,老兵那样珍惜这“三个红本本”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

44、功绩的重视,反复出现进一步烘托出老兵美好的心灵,优秀的品质。在结构上, “三个红本本”多次出现,串联起和我有关的两件事,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紧凑。9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以及情节作用的能力。 “我”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线索作用、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等。结合文章具体回答即可。文中的“我”是目击者、见证人, “我”见证了老兵求职的遭遇, “我”亲自感受到老兵干活不怕累不惜力气,多给钱也不要,对“三个红本本”万般珍惜等,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表现了对老兵高尚人格的尊重与肯定,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点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

45、象的基本方法:一、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脉络;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步,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第二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第三步,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 CD 11 “年方十八”是赞誉陈复礼虽年届八十,仍然创新精神不减,赤子之心长存;“高大全” ,指陈复礼的摄影艺术创作具有高境界,大气派和对生活全方位的表现;“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体现了陈复礼作为艺术大师的人格,学识和艺术素养的魅力。 12 在风光摄影中彰显中国画意。使镜头下散发着深厚的丹青气息;将传统艺术如书法、篆刻、诗词等融入摄影,高扬起“中国气派”的旗帜;在兼具各种文化元素于

46、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影画合璧”的发明与独创。 【解析】10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本题中,A 项, “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错误。文中说陈复礼看到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后开始对摄影着迷,可以看出郎静山比陈复礼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要早;而关于吴印成的涉足时间文中没有提及。B 项, “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错误。文中有“到越南后

47、,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 。E 项, “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错误。文中说着重体现“美”的是陈复礼的风光摄影,而体现“真” “善”的是陈复礼的写实性较强的作品。故选 CD。1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这类句子,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点: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揣摩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

48、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一些句子的真正目的。本题的回答要抓住答题区间第二、三段,回答时要扣住“高大全” (陈复礼的摄影艺术创作具有高境界,大气派和对生活全方位的表现)与“一巨人” (艺术大师) ,从陈复礼作为艺术大师的人格,学识和艺术素养的魅力等方面进行解答。12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回答此题,要注重把握题干的要求的具体指向, “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意思是陈复礼在摄影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在筛选信息时,就可以把陈复礼在摄影中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找出来,然后概括即可。比如第四段,主要介绍了陈复礼的摄影具有浓厚的丹青气息,把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了摄影;第五段,写陈复礼把书法、篆刻、诗歌等融入摄影艺术中;第六段,写陈复礼发明了“影画合璧”等。【点睛】解答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