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335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8.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理解本文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把握作者观点,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

2、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复原图,阅读第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自选角度简析。(想象圆明园的美,明确圆明园在雨果心中的地位),世界奇迹 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幻想的某种典范(恍若月宫) 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各国人民而建 亚洲文明的剪影,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何作用?,铺陈手法。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现在的圆明园,如今的圆明园让人叹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3、?,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雨果主要运用怎样的修辞来叙述英法联军的行为?,反 语,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讲反话”。反语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多用于讽刺。,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反语的例子,说说其含义和作用。,示例: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

4、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干得“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

5、,这里是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作者围绕“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国家、政府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第7段中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有什么作用?,作

6、用是强调政府不能代表人民,英法两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行为。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的罪行。,巴特勒上尉写信征询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目的是什么?,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合作探究,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有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我”的全部赞誉,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情中国,谴责英法,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抨击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博大胸怀 高尚品质,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