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江省丽水市 2019 年中考科学试卷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44 分)1.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 扔进有害垃圾桶 B. 扔进其他垃圾桶 C. 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 看到应圾桶就扔选去【答案】 C 【考点】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废旧塑料,可以重新利用,因此应该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里;故答案为:C。2.2019 年 5 月 12 日
2、(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第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天的丹相最接近图中(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B 【考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是依照农历划分的,农历四月初八,属于上弦月;故 B 符合;故答案为:B。3.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花型秀美多样,萌果圆球形。茶花在分类上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答案】 A 2【考点】植物的分类 【
3、解析】【分析】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被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并且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解答】茶花能够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故答案为:A。4.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 年 5月 20 日,服役 129 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铂依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B. 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C. 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
4、、防腐蚀D. 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依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答案】 A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内能,质量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 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0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内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分子无规运动能量总和的统计平均值。在没有外场的情形下分子无规运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以及分子内部运动的能量。 【解答】A、铂依合金是固体,其分子依然运动,只是比
5、较弱,任何物质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故 A错误;B、铂依合金固体在 129 年才发生极微小的变化,且铂依合金硬度较大,所以耐磨损;故 B 正确;C、铂依合金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可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可以防止铂依合金的氧化和腐蚀;故 C正确;D、质量代表所含物质的多少,当铂依合金质量发生变化时,其含量一定发生改变;故 D 正确;故答案为:A。35.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 原子 B. 中子 C. 电子 D. 质子【答案】 A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析】【分析】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
6、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 【解答】由图可知,微观粒子中既能构成物质。又能形成离子的是原子;故 A 符合;故答案为:A。6.据统计,2018 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119 次,与 2017 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答案】 B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
7、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 A 错误;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 B 正确;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 C 错误;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7.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4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 在定日镜
8、面上发生折射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 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答案】 B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A B、定日镜是平面镜,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 A 正确,B 错误;C D、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其它都不改变,如传播速度等;故 CD 正确;故答案为:B。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
9、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测溶液 pH C. 气密性检查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以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故 A 错误;B、 测溶液 PH 值时,pH 试纸不可以直接伸入溶液中,会造成污染;故 B 错误;C、 气密性检查,双手紧握试管,一端放入液体中,液体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故 C 正确;D、 稀释浓硫酸时,应是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9.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表明,2019 年 3 月肺结
10、核发病数 97866 人,死亡 194 人。可以用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肺结核传染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 注射肺结核疫苗 B. 出行常带口罩 C. 隔离肺结核病人 D. 经常锻炼身体5【答案】 C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实做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搞好食品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搞好耕畜、家畜的防病治疾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对传染
11、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接触过传染病的用品及居室均应严格消毒。 【解答】A注射肺结核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A 不符合;B出行常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 B 不符合;C隔离肺结核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故 C 不符合;D经常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D 不符合;故答案为:C。10.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不亮,拔离即亮,塑料片起到了开关的作用。该手电筒的工作电路图是( ) A B C D【答案】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电路图 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电路图是人们为研究、工程规划的需要,用物理电学标准化
12、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 【解答】由实物图可知,基座中的塑料片通过切断两节电池之间的连接,来控制电路的通断的;故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6A. 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B. 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
13、畴。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 【解答】A、由图可知,试管内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物理性质无关;故 A 错误;B、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与氧气无关;故 B 错误;C、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没有利用到与酸的性质;故 C 错误;D、试管内都是金属片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而金属单质能够把比其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12.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
14、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 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 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答案】 C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细菌 【解析】【分析】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7质。 【解答】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 A 错误;B、抗生素只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通过抗生素
15、来治疗;故 B 错误;C、耐药菌的是抗生素的不断选择所致的;故 C 正确;D、由图可知,耐药菌的出现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是有关系的;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13.甲是 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 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剂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
16、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甲恒温蒸发 20g 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 A 正确;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 B 正确;C、乙是甲蒸发 20g 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 C 正确;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 D错误;故答案为:D。14.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
17、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8A B C D【答案】 B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解答】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除去除去
18、奶渍所需时间越短,则酶的活性越高,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除去奶渍所需时间先减少后增大,说明酶的活性是增大后降低;故 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5.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B. 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C. 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为宇宙存在的自然基本力之一,成立的条件: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
19、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 Pa。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是合力为零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解答】A、两个核桃的接触面积相等,而受力又相等,根据 P=F/S 可知,压强也相等;故 A 正确;B、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故 B 错误;9C、乙没有破碎,但依然发生了形变,只是形变程度较小而已;故 C
20、 错误;D、甲对乙的作用力作用在乙上,而乙对甲的作用力作用在甲上,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共 10 题;共 40 分)16. 2019 年 1 月 3 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某天体成功着陆,实现了航天器首次在该天体背面巡视探测,该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本次探测还进行了多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实验,最终棉花种子首先萌发出土,长出第一片嫩芽。 (1)“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天体是_(填字母); A. 月球 B. 火星 C. 太阳(2)萌发实验中要为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氧气、适宜的_。 【答案】 (1)A(2)温度 【考点】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
21、测,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解答】(1)嫦娥四号探测器探究的是月球;故答案为:A;(2)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故答案为:温度;故答案为:(1)A;(2)温度。17. 2018 年 7 月 22 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稻米颜色呈
22、胭脂红。 (1)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_决定; (2)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有_(填字母)。 A. 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B. 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 解决了所有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的问题【答案】 (1)基因(2)A,B 10【考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解答】(1)生物的形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2)A、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
23、植,大大扩宽了水稻的种植面积,能够提升粮食的总产量,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故 A 正确;B、海水稻种植时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有利于环境保护;故 B 正确;C、海水稻只解决了水稻在盐碱地的种植问题,其他作物依然不能在盐碱地种植;故 C 错误;故答案为:AB;故答案为:(1)基因;(2)AB。18.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 【答案】 (1)(2)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识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化
24、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解答】(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拆分,原子重组的过程,而图中空白部分则是分子拆分成为原子的过程,即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如图: ;(2)反应前是 2 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 个氧分子,反应后生成 2 个二氧化碳分子,符合化合反应特征;故答案为:化合反应;11故答案为:(1) ;(2)化合反应.19.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如图)。请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
25、,要使镜筒上升,应向_(填“前”或“后”)旋转粗准焦螺旋; (2)血管 2 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的名称是_。 【答案】 (1)后(2)毛细血管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解答】(1)显微镜使镜筒上升,向后旋转粗准焦螺旋即可;(2)红细胞单行通过,则说明血液流速较慢,该血管是毛细血管;故答案为:
26、毛细血管;故答案为:(1)后;(2)毛细血管。20.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_。 【答案】 (1)Zn+H 2SO4=ZnSO4+H2(2)产生黑色固体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
27、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12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解答】(1)锌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所以锌粒加入硫酸中产生的气泡是氢气,且发生的置换反应;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Zn+H 2SO4=ZnSO4+H2;(2)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一定是产生了反应前没有的新物质,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最后能够观察到黑色固体生成,则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
28、为:产生黑色固体;故答案为:(1)Zn+H 2SO4=ZnSO4+H2;(2)产生黑色固体.21.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_过程。 【答案】 (1)氨基酸(2)分化 【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
29、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分化指非特化的早期胚胎细胞获得特化细胞(如心脏、肝脏或肌肉细胞)特性的过程。 【解答】(1)蛋白质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干细胞能够形成不同的组织,是其分化的能力,但现在干细胞只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说明其分化的方向被控制;故答案为:分化;故答案为:(1)氨基酸;(2)分化。22.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 ,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方法 实验器材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30、 适用范围13一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 物 = _千克/米 3 物 液二 量筒细铁丝水 物 =_(用V1、V 2、V 3、 水 表示) 物 液【答案】 310 3;【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下沉: 物 液 , G 物 F 浮 ,m 物 m 排悬浮: 物 = 液 , G 物 =F 浮 ,m 物 =m 排上浮: 物 液 , G 物 =F 浮 +F 杯底对物的支持力 , F 浮 CA;而由表格可知,B 的叶绿素含量最高,A 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说明叶绿素含量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越大;则结论为 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
31、率越大;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2)光照强度;(3) 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2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实验分析】(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 (2)F 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 (3)【反思评价】小金认为,仅根据 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_; (4)小金根据 D 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
32、。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_。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 CO2、CO、H 2O。【答案】 (1)A 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2)收集尾气(或储气)(3)CO 2不一定来自 CO 和 CuO 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 CO2在 B 装置没有除尽(4)在 DE 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 U 型管(或在 DE 之间连接 A 装置) 【考点】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分析】元素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的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定量两种。前者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后者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中这些元素的百
33、分含量。例如,被测物质在特殊仪器中燃烧后,可定量地测定成二氧化碳形态的碳、成水形态的氢、成单体形态或18氮氧化物形态的氮和成 二氧化硫形态的硫等。【解答】(1)混合气体水蒸气的检测是通过无水硫酸铜来检测的,如果有水存在时,无水硫酸铜则会由白色变成蓝色;(2)垃圾种含有 C、H、O 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所以实验在种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而 F 处的大注射器处在实验装置的末尾,则其除了引导气体流向外,就是暂时储存尾气;(3)垃圾种含有 C、H、O 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如果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则 B 会变浑浊
34、,但没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所以即使废气中没有一氧化碳,E 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4)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除了生成的红色的铜外,还会生成水,因此在 D 装置后加一个检验水的无水硫酸铜即可,如果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故答案为:(1) A 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2) 收集尾气(或储气);(3) CO 2不一定来自CO 和 CuO 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 CO2在 B 装置没有除尽 ;(4) 在 DE 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 型管(或在 DE 之间连接 A 装置)。28.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
35、器的规格为“50,1A”。依次将阻值为 5 欧、10 欧、20 欧的定值电阻接入AB 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1 2 3电阻 R(欧) 5 10 20电流 I(安) 0.4 0.2 0.1请回答:(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 5 欧的电阻,改接 10 欧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记录电流表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_; (2)上述操作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_;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 19A B C D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_节
36、干电池串联。 【答案】 (1)(2)电压表示数为 2 伏(3)A,B(4)4 【考点】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欧姆定律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解答】(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更换电阻后,要重新把滑动变阻器移动最后右端,然后闭合快关,在调整滑动变阻器,记录电流表示数即可,即 ;(2)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电压是不变量,由表格可知
37、,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为 2V;所以更换电阻后,重新调整滑动变阻器时,只需使电压表示数依然为 2V 即可;(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则 A 符合,D 不符合;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则 B 正确,C 错误;(4)电源的最大电压,即定值电阻最大的时候,由表格可知,定值电阻最大为 20,而滑动变阻器如果全部接入才能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2V 时,电源电压最大,即U=IR=0.1A(20+50)=7V,而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则需要 4 节电池;故答案为:(1);(2)电压表示数为 2V;(3)AB;(4)4.29.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
38、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20【实验操作】用试管取 6 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_,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 (4)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
39、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 【答案】 (1)OH (2)另用试管取 3 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 3 毫升水混合(或另用试管取 3 毫升相同的稀盐酸)(3)第步产生的气体比第步慢(或少) 【微观解释】(4)H+和 OH 结合生成 H2O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 OH-结合生成水,或者是酸+碱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解答】(1)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在中性
40、和酸性环境中为无色,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溶液不是碱性,即没有氢氧根离子;21(2)为了控制变量,要保证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总体积相同,且形成对照,则 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盐酸 3mL,然后加入 3mL 蒸馏水即可;(3) 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 ,则 第步中的 H+比 第步溶液中 H+少,而镁与 H+反应能够产生氢气,H +越少则产生氢气会较慢或者较少;(4) BaCl2是可溶性盐,即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其实质是 H+与 OH-生成水的过程;故答案为:(1) OH ;(2) 另用试管取 3 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 3 毫升水混合(或另用试管取 3 毫升相同的稀盐酸);
41、(3) 第步产生的气体比第步慢(或少);(4) H +和 OH结合生成 H2O 。30.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实验研究】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 4/5 的水,留下 1/5 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 20的恒温室内,用 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 1 小时内发生的现象。【实验记录】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
42、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换用 25C、30、35、45C 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实验分析】(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22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 A,B,C,D 四点,其中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实验预测】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 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4)小丽和拓展小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 【答案】 (1)压强
43、(或压力)(2)B(3)瓶内先进气泡,然后向外滴水 【实践应用】(4)一天中气温升高时,装置向外滴水,气温下降或不变时,不向外滴水 【考点】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在开放的环境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简称液压。【解答】(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重力作用在瓶盖上,而力作用一定面积上的作用效果是压强;(2)该装
44、置是通过气压的改变来实现自动滴水的,当瓶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时,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则水会流出平外,在 A 点流水速度最大,即瓶内压强最大,温度最高;而后毛巾的温度和瓶内气体温度均会降低,导致压强减小,则流水逐渐减小,在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则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瓶内会进气,从而逐渐增加瓶内的气体,即气压也会增大;最终平衡;(3)使用低温毛巾时,则瓶内气体的热量会传递给毛巾,从而导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即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则瓶内会先进气泡,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导致压强增大,则会向外滴水;(4)温度升高时,瓶内气压增大,开始滴水;而当温度下降或者相等时,瓶内气压小于或等于
45、外界气压,则不滴水;故答案为:(1)压强(或压力);(2)A;(3) 瓶内先进气泡,然后向外滴水;(4) 一天中气温升高时,装置向外滴水,气温下降或不变时,不向外滴水。四、解答题(共 5 题;共 40 分)31.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观点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 1991 年,科学家就利用封23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二号”实验,在占地面积 1.3 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导致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
46、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_; (2)“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_,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_。 【答案】 (1)太阳(或太阳能)(2)群落;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3)弱 【考点】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简单问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解答】(1)生态系统的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中的能量指的是太阳能;(2)某一地区所有的生物总和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消耗氧气的是生物的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