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18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空山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空山鸟语教案【教学构想】一个用唐吉柯德似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对人生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双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去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着一双充满爱的眼眸,一生都在缅怀故乡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支笔去书写心中的爱恋,又会怎样深情地去吟唱一首怀乡赋? 空山鸟语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诗化的语言的外表下的,是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清雅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开篇,就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请注意,这里的“鸟 语” ,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里过着养尊处

2、优生活的贵族鸟的鸣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 , “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 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唱歌。在这儿,作者的这种情感不仅仅只是对空山鸟鸣的钟爱之情,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它还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 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

3、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文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作者因为听到鹧鸪的叫声,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鹧鸪的鸣叫声将作者带回了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又因对孤岛上灯红酒绿生活的厌倦,更加思念怀念江南小镇那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但仍然“喜欢重温” 。这里重温的不仅仅只是故乡,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正是带着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结束了全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灵秀而飘逸,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诗化的语言下,却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观察力犀

4、利,解析透彻,而且精确地掌握文字运用的技巧,能够剖析自我,刻画人性,描绘平凡的现实和瑰丽的自然。由于他在淡淡的抒写中投入了赤子之心,所以表现出来的是能够牵引人们哲思的玄思。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要耕耘一片宁静和平的文学净土。 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更侧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经历中找寻作者的思想根源,从而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

5、人生态度。 3、理解文中运用的意象,学习作者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 “鸟语” 。 2、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研读课文。 x k b 1 . c o m3、自主品读诗化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朗读加点评品味课文,积累妙词佳句。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题,展开想象,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空”字,体会“空山”与俗世鸟语的区别。 面对如此静谧绝美的景象,你是否也会如陶渊明一般,产生要遁入山林做一个隐士的想法?置身这样的境地修生养性,你是否才会真

6、正明白什么是超然物外,超尘脱俗? (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再用优美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而想象力的唤起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富于诗意的导语,又为这篇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文章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氛围。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w!w!w.!x!k!b!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关上课本,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只要有感受即可

7、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一再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要对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观点与见解,作出及时的适当的肯定。)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 “鸟语” ,可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绘的“空山” “鸟语”的特点。 (这一处的处理既完成了对课文中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有优美语言的品味,更要有学生对优美语言地使用。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那

8、么,教师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来源:学|科|网 Z|X|X|K1、教师提出疑问: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我想做只鸟,在山中。 ”的感叹,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一感叹的?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与 小组成员探讨这一问题。这一步只要求学生能谈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可 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谈。 (这一步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读,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观点)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

9、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 ,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 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

10、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 认识。 (这篇 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 四、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美感。 (诗化的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读出它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体会感受文章,会比老师去教要好得多。 ) 2、对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前几课点评的内容,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等进行点评。 (在这一单元中,学会对文章进行点评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品味

11、语言的妙处也应是处在语言积累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 ) 3、小组交流点评内容,推选好的全班交流。 4、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和段积累下来。 【教学后记】 课堂上的“语文味” 空山鸟语教学后记 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 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

12、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

13、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 ,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 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

14、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 “语文味”使得学生们不仅学得热情投入,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就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课自己的特色,否则,一味的求新求异,最终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鄂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