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41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2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3下列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5.5m B3.5m C2.0m D1.5m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

2、山和船 D风和地面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和乙同学是同时出发的B0s8s 内,甲乙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0s8s 内,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只能暂时止沸B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 “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

3、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8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B防止挡风玻璃震碎C为了造型美观D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的因素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A变矮了的

4、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11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12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

5、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3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 )A B C D1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5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 2kg 的是( )A一个苹果 B一只公鸡 C一本物理书 D一张课桌16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 10g 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cm 3

6、 B100cm 3 C5cm 3 D无法判断二、填空17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cm,木块的长度是 cm。18某同学坐在行驶的船舱里,若选船舱作为参照物,则该同学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米/ 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 0.1 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米。20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司机小梅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有 远的路程,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 h 到达。21把烧红的铁棒浸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这里钨丝先后

7、发生的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22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 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作用,因为气温高时, ;气温低时, 。23夏天的晚上,繁星满天,抬眼仰望天空,星星好象在眨眼睛。其实是星光从遥远的宇宙传到地面上时要经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多次 ,(填“反射”或“折射”)使我们在看星星时,总觉得星星在闪烁,就像在眨眼睛。24小明同学用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10cm(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

8、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25若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如图所示),而眼睛可以从 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 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 像(填“实”或“虚)。26某同学测量液体质量与体积关系时,记录数值如上表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容器的质量是 g;(3)表中 m 的值是 g。三、作图27如图甲所示,A、B 两点在平面镜前,现在要使 A 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 点,试用作图法求出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入射点。28物体 AB 放在平面镜前,作出 AB 的像。29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四

9、、实验30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和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表格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材 料 长 度/cm横截/mm2A 钢 20 0.3B 钢 20 0.7C 尼龙丝 30 0.5D 铜 40 0.5E 尼龙丝 40 0.5(1)小兰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你认为她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10、(只填写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从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物理中已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31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先用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按照表一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蜡烛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 v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 和像距 v 之间的关系,他们还计算出来了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

11、列中。(已知 f1f 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实验序号 u(m) v(m) 1/u(物距倒数) 1/v(像距倒数)1 0.200 0.200 5.00 5.002 0.300 0.150 3.33 6.673 0.500 0.125 2.00 8.00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实验序号 u(m) v(m) 1/u(物距倒数) 1/v(像距倒数)4 0.200 0.300 5.00 3.335 0.300 0.200 3.33 5.006 0.500 0.158 2.00 6.33(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和像距 v 变化关系,对于同

12、一个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 u 变大时,像距 v 如何变化?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 的物距 u 和像距 v 关系,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后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你还能得到的结论是: 。32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2)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

13、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 107.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总质量(g)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 g)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 3)花生油的密度(g/cm 3)150 107.6 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五、计算33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 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 t12min,在乙站停车 t01min 后开往丙站,再经 t23min 到达丙站,求:从甲站开到丙站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34一只空瓶质量是 100g,装满水后,瓶水的总质量是 600g;现改装某种液体,装满后,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50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2018-2019 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都是声音的大小,即分别是响度大和响度小。故只有 B 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声音

15、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二胡是靠弦的振动产生发出的声音,如果弦越紧,振动就会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3下列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5.5m B3.5m C2.0m D1.5m【分析】可以根据生活

16、经验来估测,一般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为一个成年人身高的2 倍,成年人身高约为 1.75m。【解答】解: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约为成年人身高的 2 倍,成年人身高约为1.75m,所以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为 3.5m。故选:B。【点评】可以对熟悉长度进行估测,然后根据其长度与熟悉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即可。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17、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故选:B。【点评】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和乙同学是同时出发的B0s8s 内,甲乙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0s8s 内,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分析】A、由图象可以

18、看出甲和乙出发的时间;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乙物体一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以看出 08s 内乙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甲在0s4s 内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 v 可知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同时,其平均速度相同;D、通过图象找出甲在 8s 内和乙在 4s 内运动的路程,根据 v 求出甲和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解答】解:A、甲从 0s 开始出发,而乙从 4s 开始出发,故 A 错误;B、由图象可以看出 08s 内乙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甲在 0s4s 内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C、0s8s 内,甲乙

19、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根据 v 公式可知甲乙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C 正确;D、8s 末,v 甲 6.25m/s;v 乙 12.5m/s ,所以 D 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这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考时常常考到的。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只能暂时止沸B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 “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

20、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扬汤止沸”的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

21、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学生对两个成语的了解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很多成语中都包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这类题是一道常见题型。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

22、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分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解答】解:如图所示:(1)图中“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中间的“窗隙”,就是“小孔”,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2)因此“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综上分析,选项 ACD 正确;(3)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

23、”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 B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梦溪笔谈这样的经典著作考查小孔成像知识,更能提高心智,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中外科普书籍,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8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B防止挡风玻璃震碎C为了造型美观D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分析】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会可以当做平面镜,所以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造成视野不清晰。【解答

24、】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从而避免因车厢内景物成像在驾驶员正前方而影响安全行车。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分析】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

25、折。【解答】解:如图所示,人在头部某点 A 反射出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这些光线射入鱼的眼里,鱼看到这些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A发出的,A 就是 A 的虚像。同理,人其他部分的情形也都一样,显然这个像比人高。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26、;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解答】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当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虚像时,物像同侧。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有倒立缩小的、倒立等大的、倒立放大的,总之实像都是倒立的,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所成

27、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但不可能是缩小的。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能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1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分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解答】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

28、报纸远一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和规律。12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

29、线推迟会聚。故 A、C、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13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 )A B C D【分析】根据图解,可见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面的 A 点所成的像在主光轴下面的 A点,下面的 B 点所成的像在上面的 B点,由这一规律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钥匙像,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下。故选:C。【点评】幻灯机用的是凸透

30、镜凸透镜成实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倒立的、左右互换的。1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分析】(1)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进行判断。【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

31、虚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镜、凹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这是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5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 2kg 的是( )A一个苹果 B一只公鸡 C一本物理书 D一张课桌【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生活常识,估测物体的质量。【解答】解:A、一个苹果苹果大约为 0.25Kg,不符合题意;B、一只公鸡大约为 2Kg,符合题意;C、一本物理书大约为 0.25Kg,不符合题意;D、一张桌子大约为 25Kg,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

32、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有生活常识,能粗略估测物体的质量。16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 10g 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cm 3 B100cm 3 C5cm 3 D无法判断【分析】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 V 可求得。【解答】解:m10g,1g/cm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金属块的体积,根据 得,金属块的体积为:V 10cm 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体积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知道金属块没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自身的体积。二、填空17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0.1 cm,木块的长度是 2.47 cm。【分析】(1)刻度尺

33、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14.00cm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 1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0.1cm;(2)末端刻度值为 16.45cm(16.46cm、16.47cm ),物体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故答案为:0.1;2.47。【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8某同

34、学坐在行驶的船舱里,若选船舱作为参照物,则该同学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某同学坐在行驶的船舱里,若选船舱作为参照物,该同学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船舱为参照物,该同学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340 米/ 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

35、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 0.1 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17 米。【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 0.1 秒,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 0.05 秒,根据公式svt 可计算路程。【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svt340m/s 17m。故答案为:340m/s、17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及速度公式的运用。20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司机小梅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有 8km 远的路程,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 0.2 h 到达。【分析】根据

36、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运动时间。【解答】解: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标志牌到西大桥的距离 s8km ,此路段汽车限速 v40km/h,汽车以最大速度限速 40km/h 行驶时,到达西大桥的时间最短;v ,汽车行驶时间:t 0.2h;故答案为:8km;0.2。【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1把烧红的铁棒浸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 汽化 和 液化 。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这里钨丝先后发生的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 升华 和 凝华 。【分析】“白气”是由于水汽化

37、成水蒸气,再液化形成的。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解答】解:当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白气”;因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当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时,又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上,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白气”产生的原因。“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注意要知道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是由于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壁上形成的,要结合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进行分析。22一种聚乙烯

38、材料可以在 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作用,因为气温高时, 熔化吸热 ;气温低时, 凝固放热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答】解:聚乙烯材料可以在 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设计的原理是:白天气温高,利用它熔化吸热;夜晚温度低,利用它凝固放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故答案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23夏天的晚上,繁星满天,抬眼仰望天空,星星好象在眨眼睛。其实是星光从遥远的宇宙传到地面上时要经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多次

39、折射 ,(填“反射”或“折射”)使我们在看星星时,总觉得星星在闪烁,就像在眨眼睛。【分析】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解答】解: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要发生折射,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总觉得星星在闪烁,就像在眨眼睛。故答案为:折射。【点评】本题是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解决本题需掌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

40、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往往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一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24小明同学用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小于 10cm(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时,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照完合影,再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像在增大,物距要减小,像距

41、要增大。学生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是物距,要减小。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是像距,要增大。【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用凸透镜看地图,地图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照完合影,再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像在增大,要减小学生和摄影师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小于;减小。【点评】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这个实验结论,应用很广泛,一定要掌握。25若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如图所示),而眼睛可以从 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 虚 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右 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 虚 像(填“实”或“虚)。【

42、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解答】解:(1)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鱼的虚像,所以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2)当从鱼缸侧面看水中鱼时,这时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鱼在 1 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虚;右;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26某同学测量液体质量与体积关系时,记录数值如上表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 1 g/cm3;( 2)容

43、器的质量是 5 g;(3)表中 m 的值是 65 g。【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第二次实验所用液体的体积比第一次多 18cm3,质量比第一次多 18g,用多的这部分液体的质量除以这部分的体积就是液体的 密度。知道液体密度,从而可以求出液体的质量,用液体与容器总质量减去液体的质量就是容器质量。【解答】解:(1)该液体的密度 1g/cm 3(2)第一次实验中液体的体积 v127cm 3,液体的质量 m1v 11g/cm 327cm327g,容器的质量 m 容 32g27g5g(3)mv 3+m 容 1g/cm 360cm3+5g65g故答案为:1;5;65。【点评】本题的是考查处理表格的能力和提取有

44、用信息的能力,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把液体与容器总质量看成液体质量。三、作图27如图甲所示,A、B 两点在平面镜前,现在要使 A 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 点,试用作图法求出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入射点。【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A 的像点 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 B 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作出发光点 A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 A,连接 BA交平面镜于点 O,沿 OB 画出反射光线,连接 AO 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图中 O 就是

45、入射点。【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相结合来作图,综合性较强,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28物体 AB 放在平面镜前,作出 AB 的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点评】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另一种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作,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要简洁、容易。29在图中画出合适的

46、透镜。【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是凹透镜。【解答】解:【点评】本题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确定透镜的类型的。四、实验30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和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表格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材 料 长 度/cm横截/mm2A 钢 20 0.3B 钢 20 0.7C 尼龙丝 30 0.5D 铜 40 0.5E 尼龙丝 40 0.5(1)小兰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A、B 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

47、)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你认为她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从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物理中已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分析】(1)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答】解:(1

48、)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长度相同,A和 B 两种材料符合要求;(2)按照短文内容可知先后顺序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 ;(3)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实验很多,例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故答案为:(1)A、B;(2);(3)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点评】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31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先用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按照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