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山东省德州九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A118.7cm B118.75cm C118.753cm D1187.5cm2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3:1,路程之比为 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A2:9 B9:2 C2:1 D1:2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
2、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6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 A 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A B C D7如图所示,用焦距为 l0cm 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 2014 年南京青
3、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小于 10cm B大于 10cm 小于 20cmC等于 20cm D大于 20cm8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大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9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0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吃冰棒解热; 烧开水时冒 “白气”;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
4、片上出现了一层雾。A B C D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21000 克的 0的水和 5 克2的冰混合,假设混合过程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 )A有少量冰熔化 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D1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
5、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C D15如图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16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17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105 km,则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A3.810 5 km+2 m B2 mC4 m D3.810 5km18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
6、 BC D19关于密度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可知 与 m 成正比,m 越大 越大B由公式可知 与 m 成反比,m 越大 越小C当质量 m 一定时, 与 V 成正比,当体积一定时, 与 m 成正比D由公式可知物质的质量 m 与物质的体积 V 的比值是定值20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A偏小 B相等 C偏大 D无法确定二、填空21如图是温度计的测量情形,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图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mm22小刚测量课桌的长度,四次的结果是:6.45dm ;6.46dm;6.47dm;6.45dm,课桌的长度应为 。23歌词“小小竹
7、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 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后一句中 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24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2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用力大小不同时,听到声音的 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可用来探究声音的 与 有关。(前三空选填“响度”、“音调”、“音色”)26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 2.1s 才听到爆炸
8、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 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m/s(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 340m/s)27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8如图,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甲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29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 的。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的运动
9、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 米/秒,它在 30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三、实验题3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重合,说明 。(4)如果在图中 B 蜡烛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
10、”或“后”)观察,发现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5)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3)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此时物距是 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或“靠近”)透镜(4)在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
11、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32小青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 1 所示情况。(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青按图 2 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青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 3 所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四、作图题33如图所示,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 AO 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方向 OB 射出图中,ON 是AOB 的角平分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
12、。34如图所示,AB、CD 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 S 和像点 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3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 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 O,结果在屏幕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36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五、计算题37(1)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各是什么?(2)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泸西需要多少分钟?38一空瓶质量 200 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700 克,现向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质量共为 1000 克,然后再向瓶内灌满水,用天平测得此时的总质量为 1410 克。求瓶内金属的密
13、度。2018-2019 学年山东省德州九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A118.7cm B118.75cm C118.753cm D1187.5cm【分析】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 中没有估读值; B 正确;C 中分度值是 0.1mm;D 中的分度值是 1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
14、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关键看两者之间是否发生位置改变。【解答】解: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并且骑自行车飞人在汽车的南面离汽车越来越远,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南运动。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
15、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3:1,路程之比为 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A2:9 B9:2 C2:1 D1:2【分析】已知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t 求出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由 v 得,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 甲 :t 乙 : : 2: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
16、升高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就是凭借这一点,知道水快满了的;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
17、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琴弦
18、来回振动较快,看上去好像变粗,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6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 A 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A B C D【分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倒立像时,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解答】解:A、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B、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符合题意。C、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不符合题意。D、物像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这是判断本
19、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用焦距为 l0cm 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 2014 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小于 10cm B大于 10cm 小于 20cmC等于 20cm D大于 20cm【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此时物距应小于焦距;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所以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10cm。故选:A。【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仍
20、“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大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解答】解: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 A 错误;B、人的听觉不会发生“延长 ”现象;故 B 错误;C、虽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在振动;故出现“余音不止”现象;故 C 正确;D、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激起的空气的振动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故
21、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抓住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质问题。9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
22、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10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吃冰棒解热; 烧开水时冒 “白气”;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A B C 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吃冰棒解热;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烧开水时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升华为水蒸气;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
23、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解答】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
24、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点评】对于这类在锅内或烧杯内放置容器的问题,要搞清里外的不同点,外部因为有加热装置,所以可以继续吸热,可以沸腾,而内部的液体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21000 克的 0的水和 5 克2的冰混合,假设混合过程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 )A有少量冰熔化 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2)水遇到低温时会凝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解答】解:AB、1000 克的 0的水和 5
25、克2的冰混合,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温度差,将发生热传递,热量将从高温的水传给低温的冰;0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故 A 错误,B正确;C、0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故冰的质量变大,水的质量变小,故 C 错误;D、2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冰水混合物如果放热的话,水会凝固,但是温度仍然保持不变。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D【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
26、 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解答】解: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 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 0不变。C、D 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A、B 都是熔化图象,但 A 的熔点不是 0,所以 A 错误。B 的熔点是 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 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其中要知道冰是晶体,同时要掌握冰的熔点是 0。1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C D【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光在两种不
27、同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的,并且折射光路是可逆的。要搞清看水中的“鱼”,是因为看到了由水中鱼发出或反射的光。【解答】解: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发出的光进入人眼,所以 A、C 错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关键是搞清看到鱼的像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15如图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28、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C、日食、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笔“折断”如同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 “弯折”一样,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
29、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16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分析】(1)当物体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较小的孔时,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像;(2)我们看见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的;(3)当物体的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物体的虚像;(4)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我们逆着折
30、射光线的方向能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较浅的虚像。【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符合实际;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如果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晴,将看不到物体,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此选项符合实际;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现象,属于基础知识。17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105 km,则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A3.810 5 km+2 m B2 mC4 m D3.810 5km【分析】根据平
31、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因为月球距地球 3.8105km,由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距离等于月球距地球的距离,即 s3.810 5km。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距等于像距来分析解答,不要被“池中水的深度是 2m”这个无关的条件所干扰。18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 BC D【分析】当将筷子插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水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解答】解: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
32、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 A 点的像在 A点,如图所示:所以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筷子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另外,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筷子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筷子既向上弯折又变粗了。故选:B。【点评】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时,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池底变浅等等。19关于密度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可知 与 m 成正比,m 越大 越大B由公式可知 与 m 成反比,m 越大 越小C当质量 m 一定时, 与 V 成正比,当体积一定时, 与 m 成正比
33、D由公式可知物质的质量 m 与物质的体积 V 的比值是定值【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 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解答】解: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或成反比,与体积成反比或正比。所以选项 A、B、C 错误,选项 D 正确。故选:D。【点评】密度的定义式 与数学中的函数式是有区别的,定义式中各量之间除了数量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有特定的物理含义,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不能说与质量成正比或说与体积成反比,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很重要。
34、20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A偏小 B相等 C偏大 D无法确定【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砝码磨损是砝码质量减小,砝码生锈是质量增加。【解答】解:砝码磨损了,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在称量物体时所加的数目就多了,砝码的实际质量还等于物体的质量,只是所标的数值相对于实际质量偏大了,所以测量结果偏大了。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以及天平的正确使用的了解和掌握。二、填空21如图是温度计的测量情形,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37.8 ,图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5.1 mm【分析】体温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
35、一个小格的示数,然后读数;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解答】解: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 1,每一个小格代表 0.1,体温计示数是 37.8;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 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5.51cm2.00cm3.51cm35.1mm 。故答案为:37.8;35.1。【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难度不大。22小刚测量课桌的长度,四次的结果是:6.45dm ;6.46dm;6.47dm;6.45dm,课桌的长度应为 6.46d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
36、,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课桌的长度为 L 6.46dm。故答案为:6.46 dm。【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2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 竹排 是运动的,是以 两岸 为参照物;后一句中 青山 是运动的,是以 竹排 为参照物。【分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
37、物,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指竹排的运动,所以应选竹排之外并且与竹排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河岸或青山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的运动,所以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竹排;两岸;青山;竹排。【点评】该题以古诗句为背景,通过参照物的选取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24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 响度 和 振幅 的关系。【分析】(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
38、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该实验中,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且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能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答案为:响度;振幅。【点评】(1)掌握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掌握转换法在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响度和振幅实验中的具体应用。2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用力大小不同时,听到声音的 响度 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
39、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音调 发生了变化,可用来探究声音的 音调 与 频率 有关。(前三空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1)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
40、动的频率不同,因此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因此可以用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调;频率。【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知道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26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 2.1s 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 510 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850 m/s(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 340m/s)【分析】当射手从开始射击到模型爆炸(爆炸声开始传播)时用时 0.6s,而射手从开始射击到听到爆炸声(传
41、到人耳)共用时 2.1s,两次的时间差即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根据公式 SVt 可求距离,已知炮弹运动的时间,根据公式 可求运动速度。【解答】解:爆炸的声音传播的时间 tt 1t 22.1s0.6s1.5s。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 Svt 340m/s 1.5s510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故答案为:510;850。【点评】本题考查路程与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爆炸的声音传播的时间。27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凝华 成小冰晶或 液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
42、,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的过程是凝华过程。故答案为:升华;凝华;液化。【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热点。28如图,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甲房间壶嘴的上方 白气 较多,判断出 乙 房间的气温较高。【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小
43、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故答案为:白气;乙。【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两点:一是“白气”属于液化现象,二是液化的条件。29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 运动 的。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 1 米/秒,它在 30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30 米。【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
44、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应用运动物体的速度公式 v 进行计算。【解答】解:(1)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与游船之间有位置的改变,就说明浦江两岸的建筑是运动的。(2)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 30 秒时,对应的通过的路程是 30 米。则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v 1m/s。故答案为:运动、1、30。【点评】(1)判断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与所选的参照物作比较,不要想当然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默认的参照物是在题干中未注明参照物的情况下。(2)游船的某一段时间对应路程从图象中对应的坐标得出,然后利用公式 vs/t 求解,
45、同时要在求解过程中有单位,且单位统一。三、实验题3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前 (选填“前”或“后”)观察。(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重合,说明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如果在图中 B 蜡烛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眼睛应该
46、在玻璃板 后 (选填“前”或“后”)观察,发现白纸板上将 没有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方格纸更好;便于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分析】(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由于成的像是虚像,人应在玻璃板前观察。(2)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3)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平面镜
47、所成的像是虚像,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5)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成的像是虚像,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验证像的虚实时,将光
48、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直接观察光屏,故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后观察;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前;(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后;没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方格纸更好;便于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