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44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2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年级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20 分,共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分) 1 (2 分)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26c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150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人体密度与水的差不多,约为 1g/m3 2 (2 分) “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 个音阶中的 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2、B响度 C音调 D速度 3 (2 分)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 (2 分)2021 年 10 月 16 日,老师和同学们观看电视时,电视上传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在神舟十三号升空过程中,说十三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应该是( ) A船内宇航员 B神舟十三号上的计算机 C地面 D神舟十三号上的照相机 5 (2 分) 购物支付已经进入 “刷脸” 时代。 如图所示, 消费者结账时只需要对摄像头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

3、外 B “刷脸”时,面部经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相同 6 (2 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7 (2 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真伪的 B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该星体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其中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8 (2 分)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土地、河水结冻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 (2 分)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

5、的 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2 分)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 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75km C100km D125k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15 分,共分,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23 个选项符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分,漏选得 1 分,

6、错选或不选得分,错选或不选得 0 分)分) (多选)11 (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1m/s,表示人每秒钟步行通过的路程约是 1m D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 8.9103kg/m3 (多选)12 (3 分)下列关于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响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很大声音,乒乓球被弹开较大幅度,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C图丙,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细管中液面上升,根据液体

7、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 D图丁,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多选)13 (3 分)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海波,乙是蜡烛 B甲在第 2min 时是固态 C甲的熔点是 48 D甲在 ab 段不吸热 (多选)14 (3 分)某物理小组将一块冰加热,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 A物质都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冰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C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D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 (多选)15 (3 分)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

8、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B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要使它保持较大的坡度,便于小车快速下滑 C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测量的小车通过全程 s1和上半程 s2的平均速度应该相等 D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 32 分,共分,共 6 小题)小题) 16 (5 分)如图甲是小明和小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水沸腾过程中,小明和小红都发现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 ,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2)图乙

9、中温度计示数是小明某次的实验情况,温度值为 。 (3)图丙、丁分别是小明和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则小明测得的水的沸点为 ,与小红测得的水的沸点不相同,原因可能是 。 (4)根据图象可以发现,小明和小红的实验中,都是水温在 90时开始计时并记录温度的,但是到水开始沸腾小红比小明所用的时间明显多。请你帮小红想一个合理的办法缩短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 17 (3 分)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装置示意图,白色硬纸板 EF 垂直于平面镜 M 放置,能沿 ON转折,ON 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i 70 60 45 30 20 反射角 r 70 60

10、 45 30 20 (1)实验时使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实验中,将纸板右侧沿着 ON 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若发现的现象是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实验,并用量角器测出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如表格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18 (6 分)如图甲所示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小红按照图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分别测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1 3.2

11、3.2 2 7.1 7.2 3 10.9 10.9 由数据可得出结论:在误差范围内,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实验中,移去替代蜡烛在 A 处成像的等大蜡烛并放置一光屏,若出现的现象是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 )像。 (3)在“评估”环节,小明对小红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觉得小红测得的实验数据没有普遍性,展示他的实验方案,如图丙所示。 你认为他们两人的方案,哪个更好? ,理由是 。 19 (4 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首先将光具座上的蜡烛的烛焰、凸透镜(f10cm) 、光屏三者中心调至 。 (2) 如图所示, 移动蜡烛, 光屏上呈现了烛

12、焰清晰的像, 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小明将蜡烛移至图中刻度尺的 范围内,光屏上将接收不到像。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为了继续正确地进行实验,请你帮小明想出解决的办法 (合理即可) 。 20 (6 分)为了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 m/g V/cm3 1 蜡块 1 9.0 10 2 蜡块 2 14.2 16 3 蜡块 3 18.2 20 4 蜡块 4 22.4 25 (1)请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蜡块的 mV 图象。 (2)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可以得到结论:在误差范围内,蜡块的质量与体积

13、成 。 (3)为了得到普遍适用的规律,请你在此基础上设计其他实验方案: 。 21 (8 分)小明“测量酸奶的密度” ,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应该 ,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 m155.4g; 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m2,如图乙所示; 将烧杯中的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 V,如图丙所示;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 m384.6g; 运用公式 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请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

14、入表格中。 (3)小明实验步骤中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吗?为什么? 。 四、作图与解析(本题满分四、作图与解析(本题满分 12 分,共分,共 4 小题)小题) 22 (5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盛有水的玻璃缸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和折射角的位置。 23 (3 分)如图所示,AB是竖立的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出平面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 度。 24 (2 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液面空气的 ,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有 作用,所以使水变凉。

15、25 (2 分)如图,每年冬至的当日,正午的阳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就能躲过廊檐门楣,照射到北京故宫乾清宫地面铺设的金砖上( “金砖”属于土质方砖的一种,因其造价昂贵,因而民间称为“金砖” ) ,再经光洁如镜面般的金砖发生 反射,就可以将宝座上方的牌匾“正大光明”照亮,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太和殿、乾清宫等都有这现象。如果殿内正中金砖上铺设宫毯,阳光就会发生 反射,看不到这种现象。 五、计算题(本题满分五、计算题(本题满分 16 分,共分,共 3 小题)小题) 26 (5 分)孙老师乘坐 K70 次火车外出旅游,K70 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km 1 青岛

16、始发站 6:00 0 2 蓝村 6:40 7:15 53 3 胶州 7:30 7:36 73 4 潍坊 8:45 终点站 183 求:列车从蓝村到潍坊的运行平均速度。 27 (4 分)如图,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身高 37.94m,由413 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一整块的花岗岩,取自青岛浮山花岗岩石料,石坯长 15m、宽 3m、厚 1m。则石坯的质量是多少?花岗岩2.8103kg/m3 28 (7 分)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煤灰制作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 3.6kg 的某空心砖,规格为 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

17、占总体积的 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六、阅读题(本题满分六、阅读题(本题满分 5 分,共分,共 1 小题)小题) 29 (5 分)天宫课堂 2021 年 12 月 9 日 15 点 40 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次授课中,三位太空老师带来了 5 个物理实验,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球透镜”实验。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 本次“天宫课堂” ,王亚平对实验做了一个小小的升级,通过透镜看到的竟然是一正一反两个像,这是为什么呢?其原理解释是:

18、 (1)如图甲所示,加气泡之前的水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凸透镜。王亚平站在远处(这个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我们眼睛看到的是她倒立 的实像。 (2)中央加气泡之后,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部分的凸透镜虽然没有原来完整,但对光线仍然有 作用,依然能够成像,只不过透过的光线变少了而已,所以依然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所以这个时候中间部分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 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3)根据上面的实验,你推测一下,凹透镜的成像特征是什么?并通过在丙图中作出光路图加以证明。 声明:试

19、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日期 :2022/11/23 13:05:17 ;用户:15192 693591;邮箱 :1519269359 1;学号:218 39825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20 分,共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 个选项符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合题目要求。 1 (2 分)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26c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150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

20、人体密度与水的差不多,约为 1g/m3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 25cm,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26cm 左右,故 A 符合实际; B、10 个鸡蛋的质量约 1 斤,而 1 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 23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此差不多,在 1.0103kg/m3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

21、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 (2 分) “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 个音阶中的 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 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音

22、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 (2 分)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着直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据此分析。 【解答】解:A、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D、速度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23、题是基本的读图问题,看清楚图像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 (2 分)2021 年 10 月 16 日,老师和同学们观看电视时,电视上传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在神舟十三号升空过程中,说十三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应该是( ) A船内宇航员 B神舟十三号上的计算机 C地面 D神舟十三号上的照相机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 解: ABD、 在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过程中,

24、 神舟十三号与船内宇航员、 神舟十三号上的计算机、神舟十三号上的照相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以船内宇航员、神舟十三号上的计算机、神舟十三号上的照相机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故 ABD 不符合题意; C、在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三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2 分) 购物支付已经进入 “刷脸” 时代。 如图所示, 消费者结账时只需要对摄像头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

25、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 B “刷脸”时,面部经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相同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 u2f 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当 u2f 时,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 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

26、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6 (2 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 A不合题意; B、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 B 不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

27、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 C 不合题意;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小了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7 (2 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真伪的 B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该星体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其中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分析】A、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

28、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B、望远镜观察天体时,物距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即回声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 A、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 A 错误; B、望远镜观察天体时,物距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误;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不让在规定的允许施工时间外工作,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C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即回声原理)工作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中望远镜的原理属于冷门考

29、点,但即使不清楚其原理,也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8 (2 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土地、河水结冻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

30、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 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 B 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 C 错误;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

31、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 (2 分)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3)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4)所有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

32、】解:A、图中小孔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 A 错误。 B、图表示的是近视线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故 B 错误; C、 “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 C 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海市蜃楼现象,以及反射定律是一道综合题。 10 (2 分)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

33、站的时间间隔为 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75km C100km D125km 【分析】由图读取横波和纵波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横波与纵波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可得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时间差,列出方程可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v15km/s,横波的速度为:v23km/s, 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 10s,假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s,由题意可得:10s,即10s, 解得:s75k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根据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 10s 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4、。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15 分,共分,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23 个选项符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分,漏选得 1 分,错选或不选得分,错选或不选得 0 分)分) (多选)11 (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1m/s,表示人每秒钟步行通过的路程约是 1m D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 8.9103kg/m3 【分析】

35、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折射表示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在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3)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运动的路程;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 A 错误; 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故 B 正确; 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1m/s,表示人每秒钟步行通过的路程约是 1m,故 C 正确; D、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 8.9103kg,故 D 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

36、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规律、速度和密度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综合题。 (多选)12 (3 分)下列关于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响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很大声音,乒乓球被弹开较大幅度,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C图丙,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细管中液面上升,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 D图丁,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分析】 (1)传播介质的减少,声音减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 (3)外界大气压减小也会使液面上升; (4)一束平

37、行光经过透镜后形成一个亮斑,说明对光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A、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则声音减弱,没有介质就不能传播声音,故 A 正确; B、声音大说明响度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大,说明振幅大,故 B 错误; C、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丙图细管中液面上升,故 C 正确; D、 凸透镜对着太阳光, 发现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故 D 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其应用、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应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等知识。 (多选)13 (3 分)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38、是( ) A甲是海波,乙是蜡烛 B甲在第 2min 时是固态 C甲的熔点是 48 D甲在 ab 段不吸热 【分析】海波是晶体,蜡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变软,熔化。 【解答】解:如图,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蜡烛。 AD、甲是海波,在 ab 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乙是蜡烛,是非晶体,故 A 正确、D 错误; B、甲是海波,在 0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9、,海波是固态,故 B 正确; C、在 ab 段,吸收热量,进行熔化,海波的熔点是 48,海波固液共存,故 C 正确; 故选:ABC。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 (多选)14 (3 分)某物理小组将一块冰加热,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 A物质都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冰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C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D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 【分析】由图可得从4上升到 0的过程中,冰的体积变化情况;从 0上升到 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情况;而冰和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变化情况

40、,进一步得出答案。 【解答】解:A、由图知,从 0上升到 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小,利用 可知,体积变大,故此时热缩冷胀,高于 4时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故 A 错误; B、由图象可知,冰块在4的体积小于 0的体积,利用 可知,冰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故 B正确; C、由图象可知,水从 0上升到 4时,其体积变小,利用 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从 4继续升温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大,利用 可知,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 C 错误; D、由图知 4时水的体积最小,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最大,故 D 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

41、规律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多选)15 (3 分)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B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要使它保持较大的坡度,便于小车快速下滑 C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测量的小车通过全程 s1和上半程 s2的平均速度应该相等 D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 (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 v计算平均速度; (2)斜面坡度越小,小

42、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 (4)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 A、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 v,故 A 正确; B、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故 B 错误; CD、因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所以下半段的速度大,上半段的速度小,全程的平均速度在两者之间,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要掌握测量速度的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偏差的分析,是一道中考常见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

43、 32 分,共分,共 6 小题)小题) 16 (5 分)如图甲是小明和小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水沸腾过程中, 小明和小红都发现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的 “白气” , 这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的。 (2)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小明某次的实验情况,温度值为 98 。 (3)图丙、丁分别是小明和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则小明测得的水的沸点为 100 ,与小红测得的水的沸点不相同,原因可能是 气压不同 。 (4)根据图象可以发现,小明和小红的实验中,都是水温在 90时开始计时并记录温度的,但是到水开始沸腾小红比小明所用的时间明显多。请你帮小红想一个合理的办

44、法缩短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减少水的质量 。 【分析】 (1)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温度计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3)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减少水的质量,可缩短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的白气是由杯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温度计分度值是 1,温度计的示数为 98; (3)由图乙可知,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就保持不变了,小明测得的水的沸点为 100; 与小红测得的水的沸点不相同,原因可能是气压不同; (4)减少水的质量,可缩短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故答案为: (1)液化; (2)98;

45、(3)100;气压不同; (4)减少水的质量。 【点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7 (3 分)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装置示意图,白色硬纸板 EF 垂直于平面镜 M 放置,能沿 ON转折,ON 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i 70 60 45 30 20 反射角 r 70 60 45 30 20 (1)实验时使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显示光路 。 (2) 实验中, 将纸板右侧沿着 ON 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 若发现的现象是 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6、。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实验,并用量角器测出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如表格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分析】 (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分析;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由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实验中,将纸板右侧沿着 ON 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发现的现象是纸板上均无反

47、射光束呈现,反射光线没有随纸板转动,仍在原位置,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由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 (1)显示光路; (2)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 (3)等于。 【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搞清每一个相对内容的得出,特别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及结论。 18 (6 分)如图甲所示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小红按照图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分别测出像与物到镜面的

48、距离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1 3.2 3.2 2 7.1 7.2 3 10.9 10.9 由数据可得出结论:在误差范围内,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实验中, 移去替代蜡烛在 A 处成像的等大蜡烛并放置一光屏, 若出现的现象是 光屏上得不到像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 )像。 (3)在“评估”环节,小明对小红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觉得小红测得的实验数据没有普遍性,展示他的实验方案,如图丙所示。 你认为他们两人的方案,哪个更好? 小明 ,理由是 小明的测量更具有普遍性 。 【分析】 (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

49、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 【解答】解: (1)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移去替代蜡烛在 A 处成像的等大蜡烛并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来探究成像

50、的特点,所以小明的方案相对于小红的方案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 (1)大小; (2)相等;光屏上得不到像;虚; (3)小明;小明的测量更具有普遍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9 (4 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首先将光具座上的蜡烛的烛焰、凸透镜(f10cm) 、光屏三者中心调至 同一高度 。 (2)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小明将蜡烛移至图中刻度尺的 40cm50cm 范围内,光屏上将接收不到像。 (4)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