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七中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第 10 小题 5 分,共 27 分)1经典力学的先驱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 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018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设计环节春来福到引发不少关注。来自多个国家的 48 名极限跳伞运动员从 5000 米左右的高空跃下,在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寓意“福从天降”,如图所示。拼成“福“字后,以地面为参照物,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的,以其中一个极限跳伞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的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的。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
2、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图 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4芜湖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轨道梁架设已显雏形,轨道梁连接在一起穿城而过,甚是壮观。轨道交通 1 号线北起保顺路站南至白马山站,线路全长约为 304km,共设车站 25 座。车辆制式为跨座式单轨,最高运行时速 80km/h。若不考虑停靠站点时间,全程最少需要 h。5如图所示,在学校科技节“我是小创客“活动展示中,一名学生用试管“排箫“(装有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乐曲。音乐声是由 动产生的,吹不同试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6夏日雨后初晴,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
3、这是光的 现象。雨水冲刷后的树叶绿得发亮,这是因为树叶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美景,这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 S,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2018 年 8 月 26 日晚,在雅加达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名将苏炳添以 9 秒 92 的成绩刷新赛会记录强势夺冠。如图所示是他起跑时的情景,用力向后蹬起跑器,人就会获得向 的力,
4、这说明 ,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9若甲、乙两均匀固体的质量之比是 2:3,体积之比是 3: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若把甲物体截去 1/2,乙物体截去 3/4,则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1在图中画出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的弹力的示意图。二、选择题12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C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D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
5、坡度要小13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1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B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5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 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照相机中所
6、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 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 D属于虚像的是 16把质量为 180g 的冰完全熔化成水时,下列关于它质量与体积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增加了 20g,体积不变B质量减小了 20g,体积减小了 20cm3C质量不变,体积增加了 20cm3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了 20cm317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b 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c 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a点,则( )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
7、正远视眼18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三、实验题19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小明记录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并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 0 15 30 45 60折射角 0 11 22.1 35.4 40.9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8、和 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变小了D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中,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没有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 “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9、与这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 移动。(4)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则光屏需向 (选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换透镜前变 。(选填“大“或“小“)。21每年的 3 月 22 日至 28 日是“中国水周”。为响应节水护水的号召,某中学物理项目学习(PBL)小组对我市某区域河道水的密度指标进行了测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横梁平衡,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移动游码“或“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10、(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指针仍偏向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该 直到天平平衡,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3)将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在液面处标记 A,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4)把烧杯中河水样品倒尽并擦干烧杯,将纯净水倒入烧杯至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纯净水的总质量为 74g。(5)则样品河水的密度为 kg/m3。四、计算题22“频闪摄影”是物理研究中的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对运动中的物体在同一张底片上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摄影,从而记录下物体相应的运动位置。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频闪示意图,水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s。(1)该水滴
11、下落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说明理由。(2)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多少?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3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2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12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200g,求:(1)瓶子的容积;(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24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跺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 72km
12、/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 0.5s,汽车行驶距离 35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接打手机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43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七中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 1 分,第 10 小题 5 分,共 27 分)1经
13、典力学的先驱 伽利略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 牛顿 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解答】解:伽利略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故答案为:伽利略;牛顿。【点评】本题属于物理学史的考查,解答的关键是学生要对主要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以及贡献做到了解与熟悉,是一道基础题。22018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设计环节春来福到引发不少关注。来自多
14、个国家的 48 名极限跳伞运动员从 5000 米左右的高空跃下,在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寓意“福从天降”,如图所示。拼成“福“字后,以地面为参照物,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运动 的,以其中一个极限跳伞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的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静止 的。【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们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
15、他运动员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此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不同。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图 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路程 。【分析】(1)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情况,可知乙和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2)据图可知,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解答】解:(1)在第一个 st 图象中, t5s 时,s20m,所以甲车的速度 v
16、 甲 4m/s,在第二个 vt 图象中,乙车的速度 v 乙 6m/s ,丙车的速度 v 丙 4m/s,所以,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2)图 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 时间,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故答案为:甲;丙;路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4芜湖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轨道梁架设已显雏形,轨道梁连接在一起穿城而过,甚是壮观。轨道交通 1 号线北起保顺路站南至白马山站,线路全长约为 304km,共设车站 25 座。车辆制式为跨座式单轨,最高运行时速 80km/h。若不考虑停靠站点时间,全程最少需要 3
17、.8 h。【分析】已知线路全长和最高运行时速,不考虑停靠站点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全程最少需要的时间。【解答】解:根据 v 可得,全程最少需要的时间:t 3.8h。故答案为:3.8。【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难度不大。5如图所示,在学校科技节“我是小创客“活动展示中,一名学生用试管“排箫“(装有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乐曲。音乐声是由 空气柱振 动产生的,吹不同试管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
18、和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解答】解:(1)学生用试管“排箫“(装有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乐曲时,发出的声音是由试管中液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2)不同的试管中空气柱的长短不一样,其振动频率就会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3)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朵的。故答案为:空气柱振;音调;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6夏日雨后初晴,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雨水冲刷后的树叶绿得发亮,这是因为树叶 反射 了绿光(选填“
19、吸收“或“反射“)。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美景,这是因为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分析】(1)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夏日雨后初晴,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绿色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绿光;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美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色散;反射;反射;虚。【点评】本题考查光反射、色
20、散现象,掌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 S,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 向右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 S 的移动方向。【解答】解: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则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向右移动;所以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动。故答案为:向右;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平面
21、镜成像的特点,会通过作图来分析角度的大小和光班位置的变化。82018 年 8 月 26 日晚,在雅加达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名将苏炳添以 9 秒 92 的成绩刷新赛会记录强势夺冠。如图所示是他起跑时的情景,用力向后蹬起跑器,人就会获得向 前 的力,这说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起跑器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解:苏炳添起跑时,脚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脚给起跑器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起跑器就会给脚一个向前的力,人就
22、前进,故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起跑器。故答案为: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起跑器。【点评】本题通过生活现象考查作用力作用的相互性,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9若甲、乙两均匀固体的质量之比是 2:3,体积之比是 3: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8:9 。若把甲物体截去 1/2,乙物体截去 3/4,则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8:9 。【分析】(1)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关系和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密度关系;(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解答】解:(1)由题知,m 甲 :m 乙 2:3,V 甲 :V 乙
23、3: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甲 : 乙 : : 8:9;(2)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甲物体截去 ,乙物体截去 ,两者的密度不变,则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还是 8:9。故答案为:8:9;8:9。【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密度特性的理解,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1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来作出入射光线;(2)反射定律:
2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作;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解答】解:(1)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2)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30,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也为 60,根据反射角等于 6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点评】(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2)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
25、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11在图中画出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的弹力的示意图。【分析】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弹簧对手指弹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的弹力作用在食指和拇指之间,方向水平向左,画出弹簧对手指弹力F 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评】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二、选择题12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C如果砝码磨损,会
26、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D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要小【分析】(1)弹簧测力计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又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和砝码的质量相等。当砝码被磨损时,我们所加的砝码读数比实际质量要大。也就是说物体质量读数等于砝码的读数,所以,所测结果(就是读数)比实际质量大。(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解答】解:A、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又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故 A 错误;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
27、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一位为估读值,故 B 错误;C、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当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砝码磨损会使所加砝码的数量变大,使得测量结果偏大,故 C 错误;D、在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天平的使用、测量速度的实验要求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13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
28、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分析】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小用公式 比较。【解答】解:A、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变化,但体积、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故 A 错误;B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 B 正确、D 错误;C、气体密度与温度、压强都有关系。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下的空气密度不相同。故 C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
29、密度概念、密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抓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本题的关键。1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B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 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人们小声说话,声带的振幅小,响度小,与音调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
30、利用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不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回声、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5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 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 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 D属于虚像的是 【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1)成
31、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分析此题。【解答】解: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虚像的是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属于反射成像的是故只有选项 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对光现象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16把质量为 180g 的冰完全熔化成水时,下列关于它质量与体积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增加了 20g,体积不变B质量减小了 20g,体积减小了 20cm3C质量不变,体积增加了 20cm3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了 20cm3【分析】已知冰块的质量和密度,可以根据公式 V 求出冰块的体积。冰完全熔化成水,质量是保持不变的,即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再根据公式 V 求出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体积变化值。【解答】解:由 可得冰的体积:V 冰 200cm3,当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 m 水 m 冰 180g,水的体积:V 水
33、 180cm 3,则体积减小值:VV 冰 V 水 200cm 3180cm 320cm 3。故选:D。【点评】对于冰化水、水结冰的问题,要抓住质量保持不变,由于密度发生变化,所以体积将发生变化。17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b 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c 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a点,则( )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分析】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甲乙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
34、合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要用凸透镜开矫正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知,光会聚于 b 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 c 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 a 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的是甲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的是乙透镜。故选:A。【点评】此题既考查了对两种透镜的判断,又考查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难度不大,关键是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8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
35、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解答】解: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A 正确;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 B 正确;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
36、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 C 错误;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有对弹力的认识。三、实验题19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小明记录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并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 0 15 30 45 60折射角 0 11 22.1 35.4 40.9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
37、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0 。【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 0,即入射角为 0,反射角也为 0,折射角为 0【解答】解:(1)由图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
38、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折射角等于 0。故答案为:(1)反射;折射;(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小于;0。【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 D 。A只出现
39、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变小了D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中,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没有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 “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与这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照相机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 上 移动。(4)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则光屏需向 左 (选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换透镜前变 小 。(选填“大“或“小“)。【分析】(1)当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时,
40、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上,就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当物距大于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像距小于物距;(3)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4)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蜡烛及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解:(1)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 D 正确;(2)由图乙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蜡烛在燃放中不断
41、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4)此时固定蜡烛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相对于增大了物距,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就要减小物距,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才能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此时的像比换透镜前变小;故答案为:(1)D;(2)缩小;照相机;( 3)上;(4)左;小。【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21每年的 3 月 22 日至 28 日是“中国水周”。为响应节水护水的号召,某中学物理项目学习(PBL)小组对我市某区域河道水的密度指标进行了测量:(1)将天
42、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横梁平衡,应进行的操作是 调节平衡螺母 ,(选填“移动游码“或“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指针仍偏向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该 移动游码 直到天平平衡,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3)将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在液面处标记 A,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78.4 g。(4)把烧杯中河水样品倒尽并擦干烧杯,将纯净水倒入烧杯至 标记 A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纯净水的总质量为 74g。(5)则样品河水的密度为 1.1103 kg/m3。【分析】(1)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
43、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测量物体质量时,左物右码,移动游码,什么时候用游码:用最小游码指针右偏,取下最小游码指针左偏;(3)(4)(5)由图乙读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知道空杯质量,可求河水的质量;求出纯净水的质量,河水的体积等于纯净水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河水的密度。【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指针仍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空烧杯的质量 m030g;(3)
44、如图乙,标尺的分度值是 0.2g,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 m 总150g+20g+5g+3.4g78.4g ,(4)烧杯中河水样品倒尽并擦干烧杯,将纯净水倒入烧杯至标记 A,纯净水的体积与河水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纯净水的总质量 m 纯净水 74g ,(5)河水的质量 m 河水 m 总 1m 078.4g30g48.4g,纯净水的质量:m 纯净水 m 总 2m 074g30g44g,河水的体积:V 河水 V 纯净水 44cm 3,河水的密度:河水 1.1g/cm 31.110 3kg/m3。故答案为:(1)调节平衡螺母;(2)移动游码;(3)78.4;(4)标记 A;(5)1.1103。【点评】
45、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密度的计算,本题关键:河水的体积等于纯净水的体积。四、计算题22“频闪摄影”是物理研究中的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对运动中的物体在同一张底片上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摄影,从而记录下物体相应的运动位置。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频闪示意图,水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s。(1)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说明理由。(2)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多少?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结合图示,看在相同时间内水滴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2)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水滴由 A 位置
46、下落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已知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直接求得其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滴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水滴做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则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20.0cm 0.2m;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 1m/s;答:(1)水滴做变速直线运动;因为水滴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2)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20.0cm;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m/s。【点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之一。题目情
47、景的设置,避开了频闪照片这一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关注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一道简单的基础题。23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2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12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200g,求:(1)瓶子的容积;(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分析】(1)根据空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利用 V 可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 水 m 总 1m 瓶 120g20g100g,由 可得瓶子的容积:VV 水 100cm 3;(2)当装满
48、另一种液体时,另一种液体的质量:m 液 m 总 2m 瓶 200g20g180g,该液体的体积:V 液 V100cm 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液 1.8g/cm 3。答:(1)瓶子的容积为 100cm3;(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1.8g/c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和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瓶子的容积就是盛满水后水的体积,也是盛满另一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24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跺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