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26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B)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即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化自觉是指一定文化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 ,它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以及自身文化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所处的“实际序位”和“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刻反思,从而对自身文化的优劣长短、国际影响力及其限度形成自知之明。文化自觉建基于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核心也在于反思。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而言,文化反思总是需要有“他者”的存在作为一种比较的基础,一种合理的刺激。在历史上,总是由于文化交流,一种陌生文化的出现,相互之间出现碰撞,才会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的。文化反思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包括一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 “他者”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交

3、流的情况,各种性质文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实际影响等,这是基础性的。一是对各种文化的作用、意义进行的评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作用的评价。文化反思的内容主要存在三个维度:关于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本民族文化以及他者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性质的分析比较,这个维度属于一种超越性的透视。文化反思有着深浅的层次差别,也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过程。近代以来,通常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出现“巨大贸

4、易顺差” ;相反,经济军事落后民族的许多人则容易出现文化自卑心态,唯有以前者的标准为标准,以获得前者的认可为傲视同侪的资本。所谓“挟洋自重” ,此之谓也。这两种态度里并非没有文化反思的因素,问题出在这种反思很粗浅,所以也就容易在自傲和自卑之间摇来摆去。文化反思的层次递进,就是将人们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形成的自做或自卑的态度,及这种态度对于文化发展和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同时都纳入进一步反思审视的范围,在超越民族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客观地分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劣短,清楚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经过努力能获得什么。总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只有

5、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文化自信。(摘编自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2018 年 7 月 16 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围绕自身文化进行深层反思从而有正确认识的主体意识。B. 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是文化自觉的基础,而文化自觉又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C. 本民族的文化有了陌生文化的刺激,才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D. 文化反思的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关注的是自身文化,后一个维度关注所有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围

6、绕如何通过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展开论述,最后加以强调。B. 第段指出了文化反思的两种不同形式,着重论证并强调了后一种形式的重要意义。C. 文重以“巨大贸易顺差” 形象地论述经济军事强国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压倒性优势。D. 文章第段采用总分结构,分析了浅层的和深层的文化反思,引导人们深层反思。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不可分离,是一种辩证关系,但文化反思为主导核心。B. 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催生文化强国心态,这种心态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C. 文化自卑和自傲心态看似矛盾,但都属于文化反思的浅层次状态,出现摇摆是因为以他者文化为标准。D. 如果能

7、够平等对待对各民族文化,就能正确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D 项张冠李戴,“前两个维度关注的是自身文化,后一个维度关注所有文化”错误,原文四段说“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照” ,可见不是前两个维度“关注的是自身文化” ,而是第二个维度。故答案为

8、 D。【2 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无中生有, “着重论证并强调了后一种形式的重要意义”错误,文中两者应是并列关系,看不出“强调了后一种形式的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

9、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无中生有,原文说“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并未说“文化反思为主导核心” 。B 项无中生有,原文说 “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出现巨大贸易顺差 ”但是并未说“这种心态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 。D 项 “如果 就能”的表达过于绝对。故答案为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阅兵齐闯32 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版图上,青海省顶多一个指头蛋大小。这个指头蛋大小的方圆有个米粒大的县城叫民河,民河是西部边陲的小县,小得一辆破自行车 20 分钟能把县城转三遍。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大风口,与米粒大小的民河县城相比,它撑死有针尖那么大。这个针尖又偏分布在几乎被整个米粒遗忘的荒凉处,十分边远寂寞。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大风口独立营营长侗瑞进。侗营长是怀着朴素的愿望入伍的,说白了就是经受了影视媒体过多的渲染,特别是战争片中男一号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镜头,总能让他产生难言的亢奋。高中没毕业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驾驭高头大马,统率自己的兵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跃马

11、扬鞭。一个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独立营无论日常的训练值勤还是正规的管理都在分区挂上了好名声。事情坏就坏在一名四川兵的身上。有一天,四川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整天撕心扯肺地练番号,走队列,一年到头除了站岗就是放哨,连个展示军人风采和气概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没有对手的拳击手独自在竞技场把拳头抡得呼呼生风,有啥意思那你有啥好办法?侗瑞进这么一问,四川兵脱口而出:组织个阅兵大比武,保准带劲!“营里要阅兵了!”

12、长了翅膀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风口。阅兵式如期举行。为显阅兵正规,营部司务长专门跑到 10 公里外的老乡家借来一匹野性十足的高头大马。准确地说,侗瑞进内心沉睡多年的将军梦是跃上马背的瞬间被激活的。“同-志-们-好!”侗瑞进很快找准了当首长的感觉,问慰的呼号高亢洪亮更自然亲切。“首-长-好!”上千门雄性的嗓音瞬时混揉在一起迸泻而下,像天际忽然滚过惊心动魄的响雷,长久地在大风口四周的山峦间回荡“同-志-们-辛-苦-啦!”“为-人-民-服-务!”排山翻海的声浪瞬时将侗瑞进、马和大风口四周的山峦淹没侗营长恍若置身枪林弹雨的战场,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这个当口,一个严重的问题发生了,借老乡的这匹坐骑一下子惊恐起

13、来,疯狂地撂起蹶子,沉浸梦境的侗瑞进毫无思想准备,像一包粮食被高高抛起,沿着抛物线路径重重地摔倒在受阅方阵的跟前。侗瑞进被摔了,但阅兵事件带来两个直接的效果,一是点中命门似的轻而易举提升了官兵投身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个是排山倒海的动静把侗瑞进心底里那个沉睡的将军梦彻底激活。阅兵事件真正定格成悲剧是第二天的事,教导员命令四川兵去给老乡还马,四川兵气就不打一处来,手里的鞭子也下意识地一下比一下狠抽打在默不作声的小畜身上,小畜一路狂奔来不及收蹄,驮着背上的人一头端直扎下了悬崖。亡人事故调查组三天后来到大风口。侗瑞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侗瑞进毕竟是个优秀的军人,虽然内心被思念和忏悔包围,被一个美

14、丽而无时不在的梦想纠缠,但他每天还是默默履行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没在工作和训练中表现出丝毫的不悦。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机关传出大风口独立营要撤编的消息。撤编是军分区方司令员亲自主持的,他问侗营长在脱下军装前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侗瑞进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微微地闭着双眼,任凭两行泪水从一对爬满细密鱼纹的眼角滑落下来。最后,抽动着嘴角他说:如果可能,我想再阅一次兵。阅兵这天,大风口刮着干冷干冷的风。操场上,全营的官兵最后一次带着肩章领花和手中的枪,他们挺拔着的军姿像一株株坚挺的白杨,方司令员亲自将侗瑞进扶上自己的阅兵车,目迎着他从受阅方队的左上角缓慢又神圣地驶来忽然,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

15、泪热热地流了下来,他知道肯定不是因为干冷干冷的风。(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四川兵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阅兵的建议由他最早提出,也因他送马途中出了事故,是他的不安分造成被动以致部队撤编。B. 小说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对阅兵现场呼喊口号进行重点描写,展示了阅兵的气势,为马受惊吓作了铺垫,从而引发出后面的故事。C. “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 ,写司令员看阅兵热泪盈眶,实是对侗营长身上的军人情怀、崇高精神的赞美,丰富了人物形象。D. 小说重点写了两次阅兵的故事,既刻画了侗瑞进个体形象,极力渲染他的梦想;也表现了独立营全体官

16、兵的群体形象,情感饱满丰富。5. 小说主人公侗瑞进是个优秀的军人,他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了议论成分,请以文中画线部分为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答案】4. A 5. 热爱军旅生活,以苦为乐。他没有觉得单调的军队生活辛苦,听不惯别人抱怨。勇于担当,初心不改。对于阅兵造成的事故,主动承担全部责任,没有因此影响在军队中的生活节奏。心系军队,服从安排。部队撤编,服从决定,没有提条件,只是以再次阅兵的方式表达对军队和理想的热爱。 6. 直接指明侗瑞进事业出类拔萃的原因和他的生活工作态度,点明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饱含情感的评论性话语,寄托着

17、作者对侗瑞进的由衷赞美之情,表明了文章的情感倾向。该段文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穿插在前后的记叙之中,凸显了人物的形象特点。【解析】【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与 D 级。本题涉及鉴赏小说的人物、情节、手法等。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本题A 项“是他的不安分造成被动以致部队撤编”理解不正确。原文中有“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机关传出大风口独立营要撤编的消息”可见撤编与四川

18、兵的事无关。故答案为A。【5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文中找出体现描写侗瑞进优秀的语句,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注意“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 ”可见他“热爱军旅生活,以苦为乐”;“侗瑞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 但他每天还是默默履行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没在工作和训练中表现出丝毫的不悦”可见他“勇于担当,初心不改” ;“侗瑞

19、进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微微地闭着双眼,任凭两行泪水从一对爬满细密鱼纹的眼角滑落下来。最后,抽动着嘴角他说:如果可能,我想再阅一次兵”可见他“心系军队,服从安排” 。【6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部分议论的的作用,首先要理解文中划线句, “一个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是写侗瑞进的工作生活态度,这部分议论寄托了作者对侗瑞进的由衷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

20、感染力。还要明确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对人物形象起到凸显的作用。【点睛】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根据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结合题目要求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问有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 8 月 23 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

21、、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型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 16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 2017 年 8 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 ,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 ,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

22、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与利用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说:比如说深海可燃冰的研究,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这样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选自 2018 年 8 月

23、24 日“央视网” )材料二: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 年 5 月在这里选址,到 2017 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 2018 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1998 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方案。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 ,可以

24、研究 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 ,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2006 年 5 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 年 10 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2017 年 11 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 25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 10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选自 2018 年 8 月 16 日“央视网” )材料三: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 “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

25、 25 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 ”傅世年说。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17 年 8 月 28 日 10 点 56 分 18 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

26、中子源。(摘自 2018 年 8 月 29 日中国科学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之一,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 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中子会有不同轨迹,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谱仪研究中子飞行轨迹,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因此散裂中子源有“超级显微镜”之称。C.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有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陷入困境的时刻,项目奠基到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也经过了十多年时间。D. 中子探测器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 ,这项技术曾由外国掌握,我

27、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探测器。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裂中子源通过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超高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这种大型科学装置将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B. 要安全有效地使用深海可燃冰,必须了解它的结构,弄清它的性质;只有通过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充分说明了散裂中子源的作用。C. 陈和生院士带领项目团队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的事实说明,必须要让懂原理和技术的科学家担任科学项目工程的领导。D.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核心技术的难关启发我们关键技术只能依靠中国人自

28、己。9.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答案】7. C 8. C 9. (1)报道重点:材料一侧重对散裂中子源这一科技成果的理论介绍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的说明。材料二侧重报道陈和生及其团队在散裂中子源研制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材料三侧重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的两大技术创新。(2)成功原因:国家重视,确立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实验课题。领导及团队长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科研人员坚持攻坚创新。【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

29、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 C 项, “十多年”错误,由原文“2011 年 10 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 “ 2017 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可知奠基到产生第一束中子时间为 6 年,而不是“十多年” 。故答案为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 C 项无中生有, “必须要

30、让懂原理和技术的科学家担任科学项目工程的领导”于文无据。故答案为 C。【9 题详解】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第一问要求答出“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 ,可分别阅读三则材料选关键信息来概括,材料一由五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总述,我国是“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第二段五段介绍了散裂中子源的相关理论;材料二由五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是总述研究过程,第二段到第五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的奋斗经历;材料三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二段介绍了突破“快循坏同步加

31、速器”技术难题的过程,第三段介绍了突破“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难题,第四段是总结,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第二问要求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 ,由材料一“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一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可知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是“十一五”重大科技实验课题之一,可概括出国家重视,确立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实验课题;由材料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可概括出领导及团队长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材料三说一些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告诉我们, “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终

32、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概括出科研人员坚持攻坚创新。【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33、。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 ,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 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

34、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绒毛,故事未远。命罢之。久之,出知歙州,徒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

35、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选自宋史曹修古传 ,有删节【注】班行:上朝的位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B.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C.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D. 前史称/

36、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主管某部门的官吏。B. 黄门,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皆以宦官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C. “出” ,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 ,外放的官员都是受到贬谪的。D. 赙钱,指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文中曹修古的幕宾佐吏凑钱为其办丧事,意在说明曹修古的清贫。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7、 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要求严惩以正典刑。B. 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因为效果卓著他成为百官令长C. 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后改知兴化军。D. 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没有费用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安葬;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追赠官职,赏赐钱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

38、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在太后摄政处理国事时,权臣和幸臣当权,人人犹豫观望畏惧顾忌,但曹修古遇到事情敢于直言,无所回避屈服。(2)小女儿哭着对她的母亲说: “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父亲的名誉。 ”最终拒绝而没有接受。【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是“前史称”的宾语,不可断开, “故事”是指“旧例” ,一般单

39、独成句,排除 C 项;“今若此”要连着,排除 AB 项。故答案为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 项关于“出”的解释“外放的官员都是受到贬谪的”错,有的就是“京官外调” ,并非被贬。故答案为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

40、,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B 项“因为效果卓著他成为百官令长” ,文中无此信息,故答案为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用事”指“当权”, “顾望”指“犹豫观望”, “回挠”指“ 回避屈服”。(2)中“季”指“ 最小的 ”, “奈何”指“怎么” , “累”指

41、“损害”, “卒”指“最终”。【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观雨 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

42、,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洗甲兵:出自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洗甲兵。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却因大雨只好端坐窗前,时刻关心阴晴变化。B. 三、四句写前江与后岭的云气连通,风起云涌时,千林万壑也送来了阵阵雨声。C. 大雨到来如翻江倒海般,此时的竹林在这大雨中偃仰起伏不定,表现风雨之大。D. 风吹云聚云散,云聚则山影晦暗不明,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诗歌状物如在眼前。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意为如果大雨洗刷兵器能助大宋兴兵伐金,我的

43、屋子漏雨又何妨!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欣喜于让“我”的屋子无干处的“好雨”洗甲兵,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形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A 项“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错误, “不解耕

44、”的意思是“不懂耕田种地” ,在这动荡的时代也无法进行和平的生产;这里的“阴晴”也一语双关,既指“天气的变化”也指“抗金时局的变化” 。故答案为 A。【15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分析诗句含义要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运用的手法分析分析情感和主旨。解答本题应先分析出诗歌尾联所写的内容,然后总结归纳出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题中介绍了姜太公的典故,尾联正好运用了“姜太公认为大雨洗刷兵甲,助我伐纣”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期盼抗金胜利的愿望;同时认为“雨”是“好雨” ,自然不会嫌弃“屋漏无干处”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抓显情语。指

45、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里仁中“_,_”两句指出,几个人在一起,看见有德行高

46、的人,就学习他的长处;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2)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写田家五月的辛苦劳碌,不但丁壮要顶着炎炎夏日在南冈劳作,就连抱着孩子的妇人也“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答案】 (1). 见贤思齐焉 (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右手秉遗穗 (4). 左臂悬敝筐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

47、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中提示语是“德行高的人” “学习他的长处” ;“没有德行的人” “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中提示语是“抱着孩子的妇人” ;(3)中提示语是“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 ”“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牛刀小试,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_,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 ,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 )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

48、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_?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杞人忧天。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信手拈来 一日千里 众望所

49、归 如履薄冰B. 唾手可得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岌岌可危C. 信手拈来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岌岌可危D. 唾手可得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如履薄冰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D.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