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893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

2、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 “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

3、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签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

4、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 )这里如果改用“本”字就缺少“午荫”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写“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 “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万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

5、、栀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通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通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绒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包含着水分的繁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

6、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雾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清溪小姑歌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遥远而情深的美丽

7、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1. 古诗中为什么很少出现“树叶”这个词?下列有说服力的一项是A. 诗人们文字洗练,多用单音节词。B. 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出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C. “树”与“叶”的形象重复。D.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是褐绿色,这与叶的颜色还是比较相近的。2. 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其中的“落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落木”一词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而来的。B. 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C. 事实上,

8、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用过“落木” 。D. 杜甫诗中的“落木”和屈原九歌中的“木叶”是相同的形象。3. 马致远有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 “老树”和下列哪一句的形象和情感一致?A. 无边落木萧萧下 B. 年阴嘉树清圆C. 九月寒砧催木叶 D. 雨中黄叶树【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重点句段含义的能力。做此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古诗中很少出现树叶 ”的原因是在文章第二段阐

9、述的,由“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 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可知, “古诗中很少出现树叶 ”的原因是树与叶的形象是“十分一致的” 。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 “是相同的形象”理解错误。由第三段“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可知, “落木”与“木叶”的形象是不

10、同的。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由“而树呢?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可知,例句中,“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老树”描写的是深秋时节高大、遒劲的树,营造出萧瑟肃杀的意境,从而表达出漂泊之愁;A 项,由“至于落木呢更显得空阔”可知, “无边落木萧萧下”描写了一幅秋天开阔苍凉而萧瑟的画面,寄寓了作者的漂泊羁旅之愁;B 项,由“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可知, “嘉树”描写的是大树枝繁叶茂、绿树葱茏的形象;

11、 C 项,由“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可知, “九月寒砧催木叶” 描写的是落叶萧萧的场景,表达思妇的愁苦、寂寞;D 项,由“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雾之意”可知, “雨中黄叶树” 描写的是寒雨中黄叶的飘摇,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的是主人公悲凉的心境。故选 A。【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

12、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账本王振东嘉庆年间,山西运城遭遇旱灾,颗粒無收。所有粮号的存粮被抢购一空。为了能够买到一点儿救命粮,大批灾民仍源源不断地涌向粮号。泰兴粮号掌柜杨再昌心急如焚,带上银子,连夜赶赴河南赊店购粮。一日早晨,赊店隆盛粮号掌柜赵长信刚摘下板搭门,便来了一位熟客,此人正是杨再昌。隆盛与泰兴粮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赵长信和杨再昌也是老相识。二人寒暄后,杨再昌简要说了运城的灾情,要赵长信组织五万斤库粮,马上运往运城。钱货两清。杨再昌似乎犹豫了片刻,说道:“赵

13、掌柜,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杨掌柜您客气了,但说无妨。 ”“此次我来得匆忙,只筹得五万斤的银两。运城距赊店路远,鞍马劳顿往来一次不易,我想再赊一千银子的货,一个月后付款,如何?”“这、这么大一笔赊欠,得东家同意。可是东家去了开封,要十天左右才能回来。 ”“既然如此,就算了!”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赵长信忖思片刻,又道:“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如果东家在,也会体谅灾民的困苦,况且还有贵粮号多年来的信誉担当。此事我就先斩后奏,待东家回来,再详细禀报。 ”见事情有了转机,杨再昌大喜,忙抱拳施礼道:“赵掌柜,我代灾民谢您了!”赵长信躬身还礼:“咱俩打交道多年,情同手足,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

14、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的。 ”立好字据,杨再昌又把所欠粮款的明细誊写到随身携带的账本上,仔细收藏。救灾如救火。杨再昌顾不上休息,押运着灾粮返回运城。四天后,运粮的车队返回赊店。正常的脚程,赊店到运城,一个往返要半个月左右。赵长信预感大事不好。果然,车老板向赵长信禀报说,车队行至伏牛山,遭遇了土匪,粮食被抢。杨掌柜舍命夺粮,被土匪砍成重伤,下落不明。晴天一个霹雳,把赵长信惊得目瞪口呆。赵长信寝食难安。数日后,东家回到赊店,赵长信赶紧把赊粮及车队遭劫一事给东家做了汇报。一千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东家马上派人去运城了解情况。不久,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杨再昌死了,泰兴粮号也关了门。俗话说,人死财灭。赵长信闻

15、讯一声长叹。他既为杨再昌不幸遭难痛惜,也为自己越俎代庖给粮号造成的损失扼腕。东家安慰赵长信:“你的本意也是为粮号着想,我不怪你,也不会让你承担责任。 ”“东家的深情厚意,我心领了。只是按照店规,凡未经东家允许擅自行事,造成重大损失者,赔偿损失并逐出店门,永不续用。 ”“店规是店规,你例外。 ”“店规就是店规,所有人概莫能外。承蒙东家错爱,让我总揽店里的大小事务,倘若我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即使东家您能容我,我自己也容不得自己。 ”赵长信又道:“这些年除去吃穿用度,我也存下几百两银子,不足部分,拿我今后的工钱相抵,何时还清欠银,我何时辞柜。 ”见赵长信态度坚决,东家不再劝说。日出日落,月缺月圆。

16、三年后,赵长信终于还清欠款。他践行诺言,辞柜在城东开了一个小茶馆。东家感动于赵长信的忠厚耿直,常暗中照顾他的生意。因此,小茶馆虽然挣不下多少银子,赵长信一家的生活倒也无虞。一天,赵长信正在店里打理生意,突然来了一个后生,形容憔悴、风尘朴朴的样子。后生进店既不点茶,也不落座,只打问店主姓名。赵长信疑惑,说我便是。后生未语泪先流,抱住赵长信失声痛哭。赵长信更加疑惑,忙讯问,方知来人是杨再昌的儿子杨成。杨成说:“当年为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家父来赊店筹粮,未曾想归途中路遇劫匪,身遭不测。泰兴粮号也因此元气大伤,无力经营,只得关门歇业。 ”杨成说:“家父感念您的仁义和信任,临终遗言并再三嘱咐,要我无论如何

17、,都要把当年的欠款偿还,亲自交于您。 ”一边说,杨成一边从褡裢里拿出一个账本,双手奉上。陈旧的账本上血迹斑斑。睹物思人,杨再昌的音容在眼前浮现。赵长信强忍悲痛,下意识翻看账本。账本最后一页,夹着五百两的两张银票,账面上详细记载着当年赊欠粮食的品种、单价及金额。合起账本,赵长信打量一番杨成,问道:“看你落魄的样子,怕眼下家道艰难吧?”“不瞒老伯,这些年为了筹还欠款,我陆续变卖了所有家产,运城已无立足之地。 ”“那,今后你如何生活呢?”“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雀儿。一双手,四海为家吧!”赵长信心中凄然,把账本递还杨成:“令尊的欠款,我已代为偿还。你拿上这一千两银子,回运城重振泰兴吧!待将来有了盈余,再

18、还不迟。 ”“万万不可。我若违父命,是为不孝,家父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没奈何,赵长信思忖良久,说道:“你不收银子,我也不忍看你落魄。我权衡再三,做粮食生意咱们轻车熟路,不妨以这千两银子当本金,合伙儿继续干粮食的买卖,本金归我, 利钱五五分成, 如何?”杨成訇然跪下:“谢赵伯大恩,利钱断不敢领受,只愿鞍前马后,当一个店伙计供您驱使。 ”两相商定。于是选下店址,择了吉日,新店开张。东家等众商贾皆来庆贺。也是为了纪念和杨再昌的情谊,赵长信取店名为“信昌粮行” 。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寥寥数语,交代了

19、遭遇旱灾,灾民纷纷涌入粮号这一时代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和表现人物品质做了很好的铺垫。B. 文中“晴天一个霹雳,把赵长信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出听到消息后赵长信的内心反应。C. 在杨再昌、杨成父子身上,表现出了为人处世的优良品质,他们的品质也从侧面反衬出赵长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D. 文章结尾赵长信取店名为“信昌粮行” , “信”和“昌”既取自两个人名字, “信”字又鲜明地表现出粮行经营的理念。5. 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赵长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6. 请探究小说以“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结尾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答案】4. C 5. 精明能

20、干,经营有方。在隆盛粮号多年,能力不凡,因此深得东家器重。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听到杨再昌赊米的要求,想到灾民们生活艰难,给粮号粮食;杨成还钱,他考虑到杨成生活困难,与杨成合作开粮行。坚守诚信,践行诺言。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自己偿还了东家银子,并在还清后离开。 6. 账本是杨成父亲杨再昌与赵长信相互信任的见证,以“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结尾反映出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珍惜。账本是杨成父亲杨再昌信誉的象征,以“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结尾反映出人们对坚守信誉的尊重。账本承载着高尚的品质,作者以“杨成则感恩赵长信,把账本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结尾体现了对

21、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坚守信誉的期待与赞美。【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C 项, “侧面反衬”术语使用错误。从赵长信用三年的时间还清欠款的情节来看,他和杨氏父子都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所以是“正衬” ,而非“反衬” 。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

22、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这篇小说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通过赵长信的语言描写 “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令尊的欠款,我已代为偿还。你拿上这一千两银子,回运城重振泰兴吧!待将来有了盈余,再还不迟” , 可以看出他“乐于助人,扶危济困” ,而杨成所说“家父感念您的仁义和信任”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的这一品质;“承蒙东家错爱,让我总揽店里的大小事务”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能力强,深受器重;由“东家感动于赵长信的忠厚耿直” ,可以直接提取“忠厚耿直”这一特点;由“店规就是店规,所有人概莫能外。倘若我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即使东家您能容我,我自己也容不得

23、自己” “不足部分,拿我今后的工钱相抵,何时还清欠银,我何时辞柜” ,可以看出的诚信自律。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小说中的语言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者的感情脉络,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这道题有两问,一是体会结尾的深刻意蕴,二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第一问,解释结尾的深刻意蕴,可以从语言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角度分析,表面上看,杨成供奉的是一个小小的账本,但账本象征着父辈们彼此间的信任和对诚信的坚守,同时又表现了杨成对

24、这种精神的传承。第二问,通过“供奉”一词,情感色彩浓重,在庄重的氛围中寄寓着作者对两代人这种精神品质的尊重和高度赞扬。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

25、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任新民是安徽省宁国市人。1940 年,任新民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被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1949 年 8 月回国。1952 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工厂时注意到了任新民,邀请他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1956 年 8 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人生” ,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开始,任新民在五院担任的是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后来很快转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

26、主任。他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国外引进的 P-1 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大家互教互学。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外国专家全部撤走。1960 年 11 月 5 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在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 “东风二号”于 1964 年 6 月 29 日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由任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 10 年的时间就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任新民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 6 项

27、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航天的“总总师” 。在 1958 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 ,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 。任新民担任该运载火箭的总负责人。经过 5 年多的艰苦奋斗,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任新民和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研制试验的有功人员。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1980 年 5 月 18 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区技术总指挥。在 1986 年到 1990 年 5 年

28、的时间里,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 5 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6 年前后,年逾古稀的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 5 个工程的总设计师。1988 年 9 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当天就收到卫星云图照片。1986 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 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

29、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1992 年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全面开展起来。此时任新民已经是 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地都要亲临现场。2003 年 10 月 15 日,迈入 88 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有人说,任老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任新民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重

30、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B. 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参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筹建工作,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C. 任新民为我国中近程导弹研制作出了贡献。他全面负责“东风二号” “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其成功使中国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D. 任新民始终献身祖国航天事业。在他已是 77 岁的老人时,他仍然坚持参加载人飞船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任新民的人生是“航天人生” ,自 1952 年他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

31、业紧紧联系在一起。B. 任新民 1960 年参与了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发射,还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C. 任新民 1958 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 ,在“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后,周总理称任新民等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D. 任新民 88 岁时,不顾年迈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9. 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答案】7. C 8. D 9. 1986 年到 1990 年研制和发射成功的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3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0 年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C 项, “他全面负责东风二号 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表述范围扩大,由原文“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 东风二号于 1964 年 6 月 29 日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由任新民

33、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可知,任新民全面负责的是“东风三号” 。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A 项, “自 1952 年他进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错,应是 1956 年8 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后;B 项, “独立研制”错,应是“仿制” ;C 项, ”1958 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错,1958 年只是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而任新民只负责“长征号” 。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34、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认真阅读,找准试的笞题区间,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题干要求概括“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 ,题干中的限制性信息是“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 ,由此确定答题区间为第 10 段和第 12 段,可以找到两个信息点, “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 5 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0 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

35、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由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

36、。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广阳王然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 ”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 ”谨曰:“我

37、即是也。 ”有司以闻。灵后引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 【注】 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 ”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护东伐谨时老病护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注护:字文护。10. 下列对文

38、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诏不许/及护东伐谨/时老病/护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B. 诏不许/及护东伐/谨时老病/护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C. 诏不许/及护东伐/谨时老病/护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D. 诏不许/及护东伐谨/时老病/护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广阳王然其计 然:同意。B. 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 会;适逢。C. 灵太后引见之 引:邀请。D. 夙蒙丞相殊眷 风:向来,

39、往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于谨富有才华,他读过一些经典史箱,尤其好读兵书孙子 ,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B. 于谨善于谋划。乜列河率众一起归附,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拦击,于是提出计策,被广阳王采用,大败贼兵。C. 于谨勇猛刚毅。他一人深入贼营成功规劝乜列河等归附;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诉说忠诚。D. 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宇文护向来特别关照于谨,在群臣聚集在一起议事之时,于谨帮助宇文护争得了掌理军国大事的大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乜列河等饵之,当来抄掠,设伏

40、而待,必指掌破之。(2)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现在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必然会来抢掠,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2)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没有谁肯顺服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谨”为人名,做“老病”的主语,所以之前断开,排

41、除 AD;“宿将旧臣”意思是“久经战阵的将领、老臣” ,同时做“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C 项, “引”义为“招引、招来、领” 。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

42、,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 项, “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理解错误,文中“王佐材也”不是“帝王般的人才” ,而是“辅助帝王的人才” 。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 (1)要点:饵,引诱;抄掠,抢掠;待,等待;指掌,比喻事情容易办。 (2)要点:顾命,临终遗命;图,谋划;莫,没有谁;相,单指一方,译为“他” ;率,顺服、顺从,与“服”同义。【参考译文】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

43、,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 。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 ”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

44、贼兵就此大败。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 ”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 ”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 ”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到太祖去世时,孝闵

45、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没有谁肯顺服他。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请教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 ”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 ”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倞了。于谨对宇文护禠:“您如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 ”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于谨当时已经因年

46、老病倒,宇文护因为他是宿将旧臣,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柳宗元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 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

47、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注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后因反对势力受宠等原因,革新失败,柳宗元等被贬。旃檀:梵文“游檀那”的省称,即檀香。莲花:指妙法莲华经 ,这里泛指一切佛经。雉皆飞:典出乐府琴曲维朝飞 ,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题为“戏题” ,是作者借题发挥,借“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B. 第一句借“石门长老”写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写他所种“旃檀”已经成林。C. 额联运用问句,写出了“石门长老”境况今非昔比,纵然念经万遍却已无人再听。D. “石门长老”虽然年事已高,

48、精力衰减,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15. “莫向东轩春野望”一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表面上写诗人劝诫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诗人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正确看待各种不顺。【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 “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

49、想与追求”错,应是写出了“石门长老”精力衰减不再有凌云壮志。故选 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注释内容分析,尾联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