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886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18-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阳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川中丘陵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班级期中质量检测高中一年级语文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

2、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3、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 ,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

4、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 ,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 。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 ,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 。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

5、禁律。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D. 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论解深刻。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6、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C. 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答案】1. A 2. A 3. C【解析】【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7、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 “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扩大范围了,按照原文“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 ,可知选项肢“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表述扩大范围。C 项, “地位至高”过于绝对。宝玉地贾府极爱宠,但不能说地位至高。D 项,结合原文末段“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可知,封建审美规律的形成在前,而选项中“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便混淆了先后关系。故选 A 项。【2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

8、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A 项, “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曲解文意。从徐珂、赵振民两人的相关言论中,并不能得出“独有”之义。故选 A 项。【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 项, “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内容,看不出“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

9、最为便捷、高效的”的意思。故选 C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

10、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

11、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 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 ,

12、走了。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 ,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

13、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句,既总领全文,又是文章的文眼;同时,还对狗的这一辈子进

14、行了高度概括。B.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一句中, “熬” “拴”二字形象地写出了狗活得艰辛、不自由,令人心酸。C. 文章融叙事、抒情为一体,行文严谨,巧妙地将狗的这一辈子与人的沧桑组合在一起,向读者呈现了人类审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D. 文章并未把“狗”当作看家护院的工具和排遣寂寞的宠物来写,而是以拟人手法写狗这一辈子,表达了作者对狗深深的理解和同情。5. “狗这一辈子”是怎样的一辈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C 5. 狗随时承受主人一股脑把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稍一

15、马虎便会被人吃肉剥皮,连自己都看守不住。当衰老无人问津时,狗才会获得安全和自由。狗一辈子将所有的爱和忠诚奉献给主人。 6. 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它忠诚为主,奉献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 。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 。将狗拟人化来写,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 。【解析】【4 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

16、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 “文章融叙事、抒情为一体”分析有误。文中还有大量的议论,属于夹叙夹议。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形象,理解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分析“狗这一辈子”是怎样的一辈子。第一节中“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可第三节中“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

17、受一切。 ”可理解出,狗这一辈子得随时承受主人一股脑把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肉剥皮,连自己都看守不住。第三节中“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可总结出,当衰老无人问津时,狗才会获得安全和自由。第七节中“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可总结出,狗一辈子将所有的爱和忠诚奉献给主人。【6 题详解】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

18、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本题要求理解“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这句话。说狗是“黑夜的一部分” ,是因为,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它忠诚为主,奉献自己,晚景凄凉。说狗是“村庄的一部分” ,是因为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说狗是“人的一部分” ,是运用拟人手法,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点睛】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2根据句式特点来

19、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

20、的深层含义。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我国发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 36.5%和 65.3%。实际上,不仅仅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情况也十分不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 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 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3.38,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7.78,而且这个数据还在

21、逐年攀升,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 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 15%以下。据保守估计,到 2020 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 704 亿至 7.11 亿。(摘编自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拿什么来拯救孩子的眼睛? )材料二:中小学生周末活动选择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超越其他亚洲国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人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后,有其自身的社会因素。在小孩培养方面,中国家长与欧美国家家长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欧美国家,父母更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我们则更多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22、。比起将孩子们送出门锻炼,我们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使得小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视的几率。研究表明,接触日光能够促使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缓眼睛轴向长度的增加,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中国的孩子还被家长“关在家里” ,长时间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了孩子们普遍近视。(摘编自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人都近视? )材料三: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悉尼科技大学视觉矫正学系主任凯瑟琳罗斯还研究发现,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的风险就能减小,看书多不怕,可以尽量增加

23、在户外暴露的频率。所以很多国家也都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来预防近视。新加坡开展了近视防治项目,有效减低了近视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加坡政府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并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是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降低用眼强度,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严禁拖堂等行为,且多数省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每天两小时,低年级更是要达到 4.5 小时。但是让中国学生少读书、多活动,却还要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因为最终还要面临严格的考试,学校、家长都不会自愿牺牲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所以,必须由教育部门来改变现在学生所

24、要承受的负担,增加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 “强迫”孩子离开书本和电脑。(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近视率第一,因为户外活动太少 )材料四: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各种眼睛的异常情况。这一检查主要在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频率是出生后的第 1 周、第 9 个月、第 24 个月。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丽丽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一文中指出,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为 1300 万至 1600 万,新生儿眼病筛查人数仅为 1

25、 万左右,0 岁3 岁儿童眼保健覆盖面极低。以新加坡为例,早在 2001 年新加坡政府已开始为本国青少年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健康教育并建立近视档案、截至 2011 年,新加坡官方宣布,2005 年至 2011年,该国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了 5%。(摘编自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人都近视? ,有改动)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突出的视力问题,青少年学生整体情况堪忧。B. 我国中小学生的周末活动选择体育锻炼的不足三成,家长担心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问题,与西方国家家长的育人观点大相径庭。C. 长时间缺

26、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青少年学生的普遍近视,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治青少年学生的近视。D. 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要一年一次检查孩子的视力;这表明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近视问题。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率,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也在相应增长。B.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周末活动绝大多数在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度过,待在室内的时间多。C. 针对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积极行动,开展了防治近视的项目,都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

27、重要的考核指标。D. 北京眼科专家刘丽丽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中指出,我国新生儿的眼病筛查面和儿童的眼保健覆盖面都很低。9. 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从家长、政府和国家的角度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答案】7. A 8. B 9. 家长方面:转变教育观念,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政府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国家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尽快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将视力预防保健完全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解析】【7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

28、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 “青少年学生整体情况堪忧。 ”曲解文意,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并未指出青少年的整体情况。故选 A 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理解错误,错在年龄

29、的增加,应是学业的增加。C 项,张冠李戴,加拿大没有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D 项, “我国新生儿的眼病筛查面和儿童的眼保健覆盖面都很低”以偏概全,应该是 03 岁的儿童眼保健覆盖面低。故选 B 项。【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回答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材料二中“我们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使得小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

30、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视的几率。 ”材料三中“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的风险就能减小,看书多不怕,可以尽量增加在户外暴露的频率。 ”可以总结,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材料三中“新加坡政府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并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和“必须由教育部门来改变现在学生所要承受的负担,增加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 “强迫”孩子离开书本和电脑。 ”可以总结出,要负责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材料四中“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各种

31、眼睛的异常情况。这一检查主要在妇幼保健中心进行” “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可总结出,国家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尽快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将视力预防保健完全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32、。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进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

33、郡受灾,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

34、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B.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C.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

35、/非乱也D.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启,与后文“崇祯” ,均为帝王年号,汉代起,帝王年号就常常用作纪年。B. 迁,指“转变” “移动” ,出现在官职之前时,解释为“升职” “升阶”之义。C. 兵部,重要的封建官制,与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合称为“六部” 。D. 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也可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相近的词有“京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国维不畏权势,心怀国事。他曾弹劾罢免了一些魏忠贤的党

36、羽,同时,恳切地上书,希望朝廷能清除弊政。B. 张国维深谙兵事,战功卓然。流贼袭犯,多位将领被杀,国维率领部下援救,最终击破流贼,保全了诸城。C. 张国维心系民众,富有仁心。所辖之地出现灾情后,他积极行动,建设塘坝、修缮海堤,颇富政绩与实效。D. 张国维忠于家国,宁死不降。明末,国势堪危,他与众将领策谋持久战,但终因战术失当,兵败赴水自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2)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但是青山居然截断了漕运船舟,大肆焚烧掠夺,国

37、维整合所率领的兵马攻击,使他们投降,向朝廷进献俘虏,把他们在市场上处死。(2)恰逢开封被攻陷,河北震动,上书陈述防河的数条策略,帝都予以采纳。【解析】【10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 “乎” “于”“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据” “遣”两个动作行为的主语是大盗

38、李青山,前面分别要断开;“运道”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周延儒” “青山”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率众护漕”前面所在句子的主语是青山,前面要断开;“非乱也”是对前面内容的判断,前面要断开。故选 C 项。【1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 项,对地“迁”的理解不完整, “迁”还有“贬谪”义。故选 B 项。【12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

39、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 项, “但终因战术失当”分析有误。依据原文“国安等诸军乏饷溃”这也是其中的原因。故选 D 项。【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大,大肆;合,整合;所部兵,所率领的兵马;降,使投降;诸,之于。磔,古代一

40、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第二句中,会,恰逢;条,上书陈述;纳,采纳;之,指他的策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 ,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

41、)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升为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些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之后,陈述时政五事,庄烈帝没能全采纳。国维升任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后,他更加恳切地上书规谏弊政,之后升任了太常少卿。七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这年冬天,流贼进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正当壮年,一夜之间须发一下子变白。第二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

42、赶赴救援,知县陈尔铭等守卫着桐城没有被贼寇攻下。贼人就攻打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而死,贼人进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张国维到了那里,解除了桐城之围,派遣守备朱士胤赶赴潜山。十二月,各个城池都得以保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到士大夫心。属郡受灾,就向他请求保全生命、解除困苦。修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设苏州九里石塘和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缮松江捍海堤,疏浚镇江和江阴漕渠,都做出了成绩。升迁为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年有大旱,水漕河流干涸,国维疏浚各个水道来通漕运。山东发生饥荒,赈济救活的穷苦百姓不计其数。十四年夏天,山东盗贼作乱,改任兵部右侍郎,保护漕运。大盗李青山有数万人,占据

43、梁山泺,派遣他的党羽分别据守韩庄等八闸,运输通道被梗阻。周延儒应朝廷征召北上,青山拜见他说,他是率领众人保护漕运,不是作乱。延儒许诺向朝廷进言,授予他官职。但是青山居然截断了漕运船舟,大肆焚烧掠夺,国维整合所率领的兵马攻击,使他们投降,向朝廷进献俘虏,把他们在市场上处死。兵部尚书陈新甲被关进监狱,皇帝征召国维替代他。恰逢开封被攻陷,河北震动,上书陈述防河的数条策略,帝都予以采纳。十六年四月,清兵入京城周边,国维命令赵光抃在螺山抵抗,八总兵之师都溃败。进谏的人诋毁张国维,张国维就被免除职务,不久关进监狱。皇上考虑到他治河有功,他才得以释放。南都倾覆,过了一个月,潞王在杭州监国,不过数日出来投降。

44、国维接连收复富阳、于潜等地,联合方国安和王之仁、郑遵谦各营,作为持久的计策。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因缺乏军饷溃散,六月,国维知道情势不可支撑,写了绝命词三章,跳河而死,时年五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访中洲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注:绡裙:一种薄裙。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才是解诗关键。B. 第二句中的“紫绡裙”一语,夸张地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繁密之态

45、。C. 丝雨香花令人心醉,主客两人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竟无暇学术讨论。D. 全诗以描写记叙为主,颇富画面形象感,语言通俗易懂,却也蕴含着深意。15. 本诗中的“访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访者 ”是一个充满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访者不在晴日访友,反而在雨中拜访,与“雪夜访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颇富率性与情趣。另外,他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 ,但却未及交流就与友人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高雅的志向。 (意思对即可)【解析】【14 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

46、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 项,“繁密之态”无中生有。只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故选 B 项。【15 题详解】该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 ”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访者”的形象。 “踏雨来敲竹下门” ,访者不

47、在晴日访友,反而在雨中拜访,颇有情趣。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他原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 ,但没来得及交流就与友人急忙走向水边去看白云,能看出“访者”志向高雅。总体而来, “访者”是一个充满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

48、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苍凉悲慷的两句唱词是:“_,_。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怀疑月亮心有怨恨,常常在人们离别时圆满的两句是:“_,_。 ”(3)杜甫望岳中, “_,_”两句写出了泰山灵秀汇聚,山势高拔之态。【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不应有恨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 造化钟神秀 (6). 阴阳割昏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

49、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萧、事、圆、钟、割等词,都要格外留意。第卷 表达题(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学样式,兼有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 。它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皆可入对联。当欣赏对联时,不仅能增加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最早出现在三国,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 。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联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 ,宛若天成。对联分类繁多,按其所用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