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83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0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 元 整 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本单元所选内容均为唐代诗歌。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上,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主要有如下特点: 1.数量巨大,作者广众。单就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所编的全唐诗来看,收录唐诗(包括少量五代诗)就有48 900多首,作者2 200余人。唐代诗坛真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更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贺、李商隐这样辉映千古的大家。,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各种诗体成熟完备。唐代继承并发展了汉魏以来的诗体,自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绝各体,无不应有尽有。唐人继承齐梁以来在声韵方面的成就,取精汰繁,

2、逐步形成完美的节奏韵律,从而完成了近(今)体诗(即五七言律诗、排律、绝句)的体制。近体诗形式整齐匀称,格律谨严,声调抑扬,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为人们所喜闻乐道。与近体诗并行,古体诗也继续发展。由于诗境的开拓和声律的影响,五言古诗在句法、用韵、篇章布局方面较前更为绵密,而七言古诗系唐初诗人由六朝小赋蜕化而成的长诗体。对于汉魏乐府,不仅是借用古题充实以新意,而且创作了许多“记事名篇”的新乐府诗。,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唐代诗坛真是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就其风格而言,雄深、高亢、飘逸、绚丽、幽深、冲淡、平易等,无所不有。就其流派而言,也是众芳挺秀,较突出的如以王维、孟浩

3、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等。至于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则成为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把我国古代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即使被称为“诗鬼”的李贺,也以其幽峭的诗篇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枝冷艳的奇葩。,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4.题材阔大,内容充实。唐诗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充实了思想内容,开拓了诗歌的境界,以其精湛的艺术形象,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许多优秀诗篇洋溢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豪情,抒发了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壮志,表现出蔑视权

4、贵、渴望生活自由的人生态度,歌颂着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即使是描写田园风光、宴乐歌舞、悲欢离合甚或身边琐事的作品,往往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真挚的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兴旺景象。许多优秀诗篇暴露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骄横昏庸、强征暴敛、奢侈荒淫;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种作品是相当多的,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像新乐府秦中吟这类痛砭时弊的诗篇,可为其杰出的代表。那些抒发宦海浮沉、沧海桑田、怀才不遇、坎坷潦倒的诗篇也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本质。总之,唐诗的思想性、人民性及其反映社会问题的广阔性,在我国诗歌史上都是十分突出

5、的。,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鉴赏诗歌,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诗歌是通过一连串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若是连基本的词义、句意都搞不清楚,那就谈不上进一步理解、欣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了。所以,理解、欣赏古诗,首先必须弄清词句的意义,每一个词、每一句诗都不可轻易放过;碰上典故,还应知道典故的出处、原意,理解典故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词义,我们还应特别留意“诗眼”。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便是该诗之眼。有了诗眼,诗歌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会更浓郁。像唐代齐己早梅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着一“一”字,便突出了“早梅”之早,“一”便是诗眼。,考

6、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推敲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由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了。分层后,还应琢磨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过渡衔接的。,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3.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诗中常用比喻、夸张、借代、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的三、四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意思是,“我”的相思就好比眼前这江南江北无边无际的春色,只有让它一路伴随着你回家乡了。诗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深厚的惜别之情。又如李白的“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忧愁之深长。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的感情往往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读这类诗作时,我们更应仔细体会诗作的“潜台词”。像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字面像是在谴责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实则不然,诗人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正在酒楼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因为“商女”所唱,正是这群上层官僚所点。诗人指桑骂槐,深得婉曲之妙。其他如象征、对比、用典等手法也应注意。,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4.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

8、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诗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等。我们读诗,总是借助于诗人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来体味诗人的情感。例如,读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船渐渐远去,一直到看不见尽头,这时诗人依然不忍离开,遥望着水天相接的远处。透过这幅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5.学会比较阅读和鉴赏。对于同类题材的诗作,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判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来理解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特色等。,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015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残

9、春旅舍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思路解析:赏析诗句首先要理解诗句描写的内容,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看其表达效果和其承载的思想感情。如这联诗句描写了“树、蜂、花、池、鱼、柳絮”等意象,活用了动词“抱”

10、“吹”,使得各种意象有了生机和活力。虽是残春,却无伤春伤别之感。从这些方面就可以总结出诗句之“巧”。 参考答案:(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2)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分析诗歌描写的内容,然后归纳出诗歌的思想情感。这两联写诗人参禅、喝酒、避免“尘埃”弄脏自己的官帽等行为,表明了他的心理变化。参禅、喝酒是想让自己烦闷的心平静下来,表明此时此刻诗人的悲愤忧郁。避免“尘埃”弄脏自己的官

11、帽表明了他还心系国家,表达了他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技法点拨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属于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材训练。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选择要准确。“

12、准确”,就是论据与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材料与论点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准确,是对论据的最基本的要求。,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论据的选择要典型。“典型”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

13、谬误。 论据的选择要真实。“真实”是论据的生命,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起到论据的作用,才能有据可依。因此事实论据要确凿,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事实论据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会令人信服;论据靠不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论据的使用要注意叙述材料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论据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应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的目的是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地描述事件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

14、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要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范文赏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头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只有学会低头,懂得伸屈,生命中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例文: 最是那一低头的美丽 人固然需要傲骨,但也需要学会低头,有时暂时的低头能决定未来的成功。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历史的书页,在斑驳笔墨的芳香中找寻那一座座

15、永存的丰碑,我发现,无数历史风云人物正因为适时低头而成就了伟大。,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那是谁?昔日风华正茂的他,现在却成为阶下囚。每天他都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蒙受着吴王夫差的羞辱。他曾经想过反抗,但是他知道,没用。他也曾想过自刎,但是他知道,不行,那样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他选择了低头,默默忍受,终于有一天他重获自由。死里逃生的他没有忘记那些耻辱,他要东山再起,报仇雪耻。多年后,他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辉煌,留下了“卧薪尝胆”的佳话。他就是越王勾践。当俯首称臣时,定是满心不甘,他低头了;在蓄势十年间,定满是艰辛,他低头了。选择暂时的低头,让他保全了生命,使他重整三军,使越国转弱为强。,

16、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那是谁?“完璧归赵”“击缶折秦”使他名声大振,平步青云。在武将廉颇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何以职位比自己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面对廉颇的一再挑衅,他称病回避,引车避匿,不愿和廉颇针锋相对。该低头时就低头,只为守护赵国的安宁,最终有了“将相和”的美谈。他就是蔺相如。试想如果没有他低头忍让的大度,赵国何以得存?任何赫赫战功都会随时光流逝,而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磊落襟怀让他名重泰山,赢得亘古不变的敬仰、推崇!,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那是谁?亡楚归汉,登坛拜将,定策汉中,擒魏取代,破赵胁燕,赫赫战功无人能比。就是这位大将军,少年时曾遭受胯下

17、之辱。少年的他在街上遇到了一群混混,其中一个威逼他从胯下钻过。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也许当时他也曾双目圆睁,欲与之一决雌雄,可是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寡不敌众而丢掉性命。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要干大事的抱负使他低下头来,就这样高高大大的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趴下来,从无赖胯下爬过去。他就是韩信。他忍受了胯下之辱,将之化作奋发图强的力量,后来成为旷世名将。如果当时不学会低头隐忍,怎会有以后的丰功伟绩? 合上书卷,感慨盈心。能低头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有时低头并不代表懦弱屈服,它仿佛化蛹成蝶,过程虽痛苦,却换来了阳光下的振翅飞翔。 选自作文评点报(高中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点评:本文中心明确,情感丰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位历史人物,通过合理想象,展现了这三位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如何“暂时低头”而后创立丰功伟绩的事迹。事例典型,观点明确。由“翻开历史的书页”领起全文,以“合上书卷”收束全文,中间三个段落成排比之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而严谨。题目化用徐志摩的诗句,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句,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