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71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测控指导】2018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整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山水游记散文。山水游记,是一种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它以描写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但它的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只是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抒写的是自己对山川风物的切身感受。山水游记一般以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内容,主要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山水,不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且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作者往往在景物中托意深远,抒写胸中种种不平,使得山水带有了人的性格。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应在疏通文字障碍、掌握作者游踪、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作者的行

2、文思路,挖掘文章内在的含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阅读古代山水游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古汉语知识,疏通文字障碍,掌握作者游踪,理解文章内容。因为古代山水游记都是通过记游来抒情言理,但由于时间久远、文字难懂,古代游记就不如现代游记易读,所以必须先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写作的重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古代山水游记,或直接写自然风景,歌咏山河之美;或借景抒情言理,写景只是铺垫,抒情言理才是关键,如本单元三篇文章都属于借景抒情言理的文章。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就要透过作者所写之景,来把握作者所抒之情、所言之理。 3.联系写作背景,挖掘文章内在的含意。文章

3、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物化,即使是纯客观的自然风景,写进文章之后,也已经经过作者的筛选。所以阅读这类文章,联系作者的思想和写作背景,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在含意。,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4、”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思路解析:D项,著:登记,记载。 答案:D,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对文

5、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思路解析:此题可以采用语意断句法。首先了解句子大意。这个句子先写刘瑾等八人号“八虎”,再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

6、声色犬马,最后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据此理解断句。 答案:C,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都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

7、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思路解析:B项,“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错,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文力请裁汰”,可见并非韩文“着手压缩编制”。 答案:B,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思路解析:(1)关键词:“赐”,蒙受赏赐,表被动;“复”,又;“民业”,百姓的产业;“争”,争执,争辩。 (2)关键词:“偕”,与,一起;“伏阙”

8、,跪在大殿上;“入”,呈上。 参考答案:(1)淳安公主蒙受赏赐田地三百顷,又打算夺任丘百姓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起跪在大殿上呈上奏折,奏折呈上后,皇帝震惊哭泣不吃东西,刘瑾等十分害怕。,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中了进士。被授予工部给事中。出京担任湖广右参议。宫中受宠的太监监管太和山,侵吞公家费用。韩文竭尽全力阻止他,用剩下的费用换得万石粮食,以备赈济百姓,九溪土族首领与邻帮为争夺土地互相攻打,韩文奉诏书前往安抚,那里的人都顺服了。弘治十六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年成不好,米价上涨,韩文请求预发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

9、“救荒如救火,皇上降罪,我自己一人担当。”于是发官仓粮食十六万石,米价因此平抑下来。第二年皇帝召见他,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韩文稳重敦厚,平时和蔼纯朴,处事审慎。遇到大事时,则刚强果断,没有什么能阻挠的。武宗即位,赏赐以及安葬先皇、大婚各项费用,需银子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的钱财不够供给。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中取钱,皇上下诏书不允许。,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韩文说:“国库空虚,自京边军士之外的赏赐,请分别给予银钞,渐渐增加内库和内府的钱,并且暂时向有功勋的皇亲国戚赐借庄田税,并且下命令让承运库的内官核查囤积的金银,登记造册。并且全部停止各项不紧急的费用。”依过去的制度,监局、仓库设置内官仅仅

10、二三人,后渐渐添加,有时一个仓库十多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淘汰。淳安公主蒙受赏赐田地三百顷,又打算夺任丘百姓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大事两年,极力遏制有权势而又受帝王宠爱的人,这些权贵宠臣十分怨恨他,而这时太子身边昔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天劝导皇帝纵情狗马、鹰兔、歌舞、角抵等娱乐,不亲自处理政务,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属下谈及这种情况时就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谏说:“您如果在这时率领大臣坚持争辩,除去八虎极其容易了。”,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韩文捋着胡须耸起双肩,毅然动容说:“好。纵使事情不能成功,我的岁数足可以死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当即与各位大臣一起跪在大殿

11、上呈上奏折,奏折呈上后,皇帝震惊哭泣不吃东西,刘瑾等十分害怕。刘瑾十分怨恨韩文,每天派人查找韩文的过错。过了一个多月,有个人把假银(成色不足,不能用于流通的)送进内库,于是用这件事定韩文的罪。下诏书官降一级,退休回乡。刘瑾恨怨未消,用丢失部籍的罪名,逮捕韩文,下诏书使韩文入狱。几个月才释放,罚千石米捐献给大同。不久又两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官职,后来退休回乡。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技法点拨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12、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情感。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直接抒情。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它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二、间接抒情。作者不是直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着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法: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

13、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2.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4.融情于理: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范文赏析 题目:当你走入农村,或踏进军营,或进入超市,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时,是不是同时有了更多美的发现、更多的感触?请选择某一方面的感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14、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题目对文章内容的限制很少,这样就给了这篇作文以极大的自由空间。写作的重点可以定在“美的发现”或“感触”上。如果是以“美的发现”为写作中心,当以记叙和抒情为主;如果是以“感触”为中心,当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例文: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

15、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

16、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

17、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噬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

18、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删改),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剖析:本文是一篇写对“故乡”的感触的散文。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笔下的“故乡”不只是指单纯的地域,更多的是指精神的家园,一个安放感情的地方。所以“故乡”随性而动,因情而生;文章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