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膊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
2、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 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 ”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我小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据说, “让
3、”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 ”“让,礼之主也。 ”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 ”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
4、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选自梁实秋淡定的中国人 ,有删改)1.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对“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是( )A. 我们“固有道德”的项目有很多, “让”是其中之一。 “争”是人之本性, “让”可以在后面慢慢培养形成。B. 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体现古人“让”之精神, “让”之道德。日常生活中,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甚少。C. “让,德之主也” “当仁不让于师”来源于左转 论语 ,在赞赏“让”之行为的同时提倡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否则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D. 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
5、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人陆续进来,会把你夹在中间,所以即使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不能从容办事。B. 古有明训: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 “争”与“让”需辩证对待,一切动物皆会“争” ,让是发展到文明社会存有的习惯。C. 因为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
6、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我们必“争”不“让” 。D.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但当我们混在陌生人人群中,我们便奋不顾身。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事件或说法体现“让”的美德的是( )A. 因父亲病危而五天没有公开露面的李总理,昨天来到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神情自若地写下祝福父亲康复的祝语,并感谢该区居民连日来表达的关怀与慰问。 (凤凰网)B. “土气”跟“宁在宝马车里哭”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却是艰苦朴素的精神体现。党的干部不该整天穿名牌、抽名烟、喝名酒,更应该让于甘愿淡泊、乐于清贫的精神,为“出无车食无鱼”的“土气”而欣慰。 (人
7、民日报)C. 往来车辆的驾驶人,一见 Yield(“让” )这个牌示,把车停了下来,左顾右盼,直到可以通行无阻的时候才把车直驶过去。有时候路上根本并无车辆横过,但是驾驶人仍然照常停车。 (不淡定的中国人 )D. 协警要求男子驾车靠边接受检查,男子却开车将协警撞倒在地,并对协警大骂:“穿狗皮的宝儿(傻子) ,弄个屁。 ”后经查证,驾车男子为安岳城区某工商所所长,当时身着工商制服。 (华西都市报)【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对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是” ,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8、“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争是人之本性, 让可以在后面慢慢培养形成”说法不正确,原文是说“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 。故选 A。点睛: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重要概念是作者论述说明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此外,还要认真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试题选项往往会丢掉
9、、添加或者偷换一些词语,改变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就是偷换一些词语改变原文的所表达的意思。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 ,把握文章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一切动物皆会争 ,让是发展到文明社会存有的习惯”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B。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事件或说法体现让的
10、美德的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中观点态度能力。本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判断选项中能体现“让”的美德的例子。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能体现“让”美德的例子只有 C 项,其余三项与题干无关。故选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只欠母亲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
11、,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着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 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12、晖” ,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她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
13、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
14、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
15、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母亲。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 、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
16、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E.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5.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答案】4. BD 5. 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17、 6. 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 ;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B 项, “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相关信息。D项, “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属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相关信息
18、。故选 BD。5.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是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如关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体现出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如:“我”考入北大后,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垂泪的细节,体现了母亲不善言辞;为了争口气,去拜佛求子的细节,体现母亲好强的性格等等。6.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是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作用、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
19、进行分析。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开心, “哭”指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7 年 3 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络点击量就达 220 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
20、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 90 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
21、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自 1987 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 1991 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统计学
22、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材料三:近日, 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正式印发。据介绍, 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
23、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摘编自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 1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B. 图 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
24、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C.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D.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
25、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答案】7. D 8. BC 9. 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 。【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 “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阅读材料二的最后一节,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26、。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首次使用”错,因为上个世界 90 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D 项, “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E 项, “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的说法过于绝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
27、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9.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概括。材料一以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 “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为例,说明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研究。由材料三“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 ,可概括出对待大数据要加强合作共享。由材
28、料二“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可概括出要保持清醒头脑,辨清“伪大数据” 。本题分两点回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 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
29、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 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 ,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30、。 ”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注】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 ,为悬示教令的地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
31、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 “陛下”原来指
32、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 “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 “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 “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B. 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
33、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C. 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D. 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答案】10. C 11. A 12. B 13. 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
34、附近的地方啊。 ”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请曲赦之”是说请特赦了他,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 BD 项;根据“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的结构,可排除 A 项。【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 B【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之” 、 “也” 、 “则” ,再集中
35、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 “黜” “陟”的意思说反了。其中“陟”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黜”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
36、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 “重要作家”及“代表作” ,意味着一般的或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文学体裁” ,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该题中涉及到对官职的升迁字词的考核。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表“升官、加封”的
37、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
38、宣城太守。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表“贬官、免官”的词语1贬:降低官职,降级。降职并外放。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
39、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有时也指平调。如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
40、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平既绌。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 “捏造” “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
41、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 B 中,从狄仁杰与高宗的对话,对应的句子是“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句中“数株小柏”表明权善才的确是有“砍伐陵柏”的行为,并不存在飞骑兵为了报复, “捏造”并“诬陷” 。13. 试题分析:“南”向南。 “ 左右”左右的人;“所居”所居的地方。 “恒” 恒久;“万方” 天下人;“措” 放置。【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42、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南” (名词作状语) 、 “左右” (形容词作名词) 、 “所居” (所+动词形成名词性词组)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 )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 ,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
43、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 ”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
44、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 “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 ”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 ”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
45、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 ”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年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 ”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手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手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
46、,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 ”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
47、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 。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B. “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C.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D. 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E.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
48、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15.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4. AB 15. 寒食过后正清明,本应返乡扫墓。但此时,远在密州却欲归而归不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人未老,开怀畅饮,尽诗情酒兴来自我排遣、自我调适,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A 项, “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上阕首句并没有比喻修辞手法。B 项, “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说法错误,应该是“透露作者思归而不得的忧愁” 。故选 AB。15. 试题分析:题干是“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咨嗟:叹息、慨叹。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