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2、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唯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
3、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
4、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 ,变成“创造爱” 。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
5、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摘选自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和形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辨认物体,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B. 母亲就是婴儿的温暖、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的阶段,刚出生的婴儿就能识别母亲。C. 母爱是祝福及和平,是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赢得的一种爱,因而母爱是无条件的,是空虚的。D. 进入少
6、年时代的儿童仍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人的要求与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2. 本文第二段阐述了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哪些能力发展?试加以概括。【答案】1. A 2. 开始有能力区别和接受有关物体的存在。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品。 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渐渐具有母爱的体验。【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和形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刚出生的婴儿就能识别母亲”错误,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
7、亲” 。C 项, “母爱是空虚的”错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母爱是一种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并不是“母爱是空虚的” 。D 项, “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仍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人的要求与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错误,表述与原文不符,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第二段阐述了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哪些能力发展?试加以概括”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筛选的区域,在“第二段” ,也给出了筛选的依据,即“
8、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哪些能力发展” 。如“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 “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 “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
9、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
10、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
11、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 ”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
12、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疯疯癫
13、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
14、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
15、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
16、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3.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贾母见到黛玉就搂入怀中大哭起来,可见贾母对已逝女儿的痛惜及对幼年丧母的黛玉的疼爱之情。B. 林黛玉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唯恐被他人耻笑,这是一种寄人篱下的心理。C. 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围绕贾母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
17、整”的氛围,以此突出贾母在荣府的权威。D. 本文中,林黛玉的肖像实际上是分两次描写来完成的,即通过贾府众人之目及宝玉之目展示出来的。4.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请概述。5. 作者介绍王熙凤这个人物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3. A 4. 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贾府礼节繁复,等级森严。贾府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 5.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林黛玉的感受,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通过服饰、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一人物的精明能干和善于逢迎。如服饰描写“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
18、神妃仙子:” ;如语言描写“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等。如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等。如动作描写, “说着,便用帕拭泪”等。【解析】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 “林黛玉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表述不准确,文章第一段说“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可见应是林黛玉进贾府时。C
19、项, “浓墨重彩地渲染”错误,文章是借助黛玉的心理活动展示这一氛围,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 ”。D 项, “本文中宝玉之目”错误,本文属于节选片段,此时宝玉还没有出场。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请概述”,这是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圈出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进行概括。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林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写着五个大字。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
20、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讲究的布局:贾府建筑的布局十分讲究,比如贾母所住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空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从仆人的角度来看,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可见贾府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
21、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 ,由此可知贾府礼节繁复,等级森严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介绍王熙凤这个人物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这是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首先看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
22、者,实在是“放诞无礼” ,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是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 “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绘肖像,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 、两弯“吊梢眉” 、含威不露的“粉面” 、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
23、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见黛玉,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回王夫人,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
24、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非锆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
25、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氓隶之人 氓隶:下层人民。B. 蹑足行伍之间 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豪俊:英雄豪杰。D. 致万乘之势 万乘:指天子。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时,学于余B.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C. 非及向时之士也 事如此,此必及我D. 然秦以区区之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8. 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砍下树木
26、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赢得的粮食跟着他。B.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译文:那迁谪戍边的卒子们,不是用来抵抗九国部队的。C.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译文: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D. -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了家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答案】6. D 7. D 8. C【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7、。D 项, “致万乘之势” , “万乘”如解释为“天子” ,从语境来看,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这句话说的是“秦国” ,是说秦国“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 ,“万乘” ,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28、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D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A 项, “余威震于殊俗” , “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拘于时,学于余” , “于” ,介词,表被动。B 项,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然”放在句首,表转折,然而;“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 , “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 项, “非及向时之士也” , “及” ,比得上;“事如此,此必及我” ,“及” ,涉及,牵连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
29、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以” ,当“以”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时候, “
30、以”是连词,而当“以”后跟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那么“以”就是介词。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最后与选项提供的译文进行比对。C 项,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山东”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崤山以东,故“山东之国”应解释为“崤山以东的国家”或“东方的诸侯国” ;“同年而语”指“相提并论” 。选项对“山东”的翻译有误。A 项,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为” ,当作,作为;“云” “响” ,名词做状语, “像云彩一样” “像回声一样” ;“赢” ,担负;“景” ,同“影” ,像影子一样。B 项,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迁徙之徒” ,被征发戍边的人。D 项,“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为”表被动。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32、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 引:隐藏。B. 皆共目之 目:递眼色。C. 衡下车,治威严 治:治理。D. 阴知奸党名姓 阴:暗中。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右迁,指升任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永和是汉顺帝的年号。C. 尚书,中国古
33、代官职名。尚” ,掌管之意, “书”即文书,合起来就是执掌文书奏章的官员,战国时亦作掌书。D. 乞骸骨,指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意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2)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12. 对下列各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
34、答其善意D.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答案】9. A 10. B 11. (1)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作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2)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12. B【解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 , “引”如解释为“隐藏” ,句意就变成“皇帝把他隐藏进皇宫” ,这显然于理不合,从语境来看,这句话应是说“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
35、帝左右” , “引”应解释为“招引,任用”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36、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 项,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 14 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图身之事” ,图谋自身安全的事;“以为” ,认为;“吉凶倚伏” ,
37、祸福相因;“幽微难明” ,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乃” ,于是;“以” ,连词,表目的,来;“宣寄情志” ,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第二句中, “时” ,当时;“国王”,即河间王刘政;“典宪” ,制度法令;“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为” ,动词,做;“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圈出名词代词,最后根据语法关系、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式结构等进行断句。A 项,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这段话的主语是“诸侯” , “会盟而谋”
38、的内容应是“弱秦” ,即“削弱秦国的方法” ,可见选项把“弱”的宾语给断没了,应断为“会盟而谋弱秦” ,且“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主语应是“诸侯” ,这段话意思是“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 。C 项,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以中郎将”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独立成句,且“送”的宾语应是“匈奴使留在汉者”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即“送” “留在汉的匈奴使” ,故应断为“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
39、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这段话意思是“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D 项,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 “隐在尊中”是动补短语,句子结构已经完整,故应断为“皆隐在尊中” , “周密无际”是说“覆盖”的,故应放在一起, “尊则振”后面没有了宾语,应为“尊则振龙” ,故这段话应断为“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意思是“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
40、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3. 首联第二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14.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试赏析本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3. 首联第二句描写了作者登高所见的清渚、白沙、飞鸟等眼前的具体景物。这些景物色彩如画,静中有动,明丽清爽。 14.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41、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 “不尽” ,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解析】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首联第二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这是考查赏析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首先圈出诗句中的景物,然后根据诗句的描写概括其特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如果说首句是仰视的话,那么第二句诗人的实现则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 “渚” “沙” “鸟” ,这是诗人所见之景,而每种景物作者都描述了其特点,
42、 “渚”是“清”的, “沙”是白的, “鸟”是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色彩如画,静中有动,明丽清爽。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颔联的精妙之处” ,同时指出“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写诗人仰望,那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而来。然后从用词、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品味。句中那“无边”的秋色, “不尽”的江水,前者从时间上作笔,表明一年将尽,从秋叶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从而产生了凄凉之
43、感。 “秋”在中国文学中,多是表现生命将逝,或者叶落归根引发的思乡之情。后者从空间上作笔,滚滚江水,昼夜不停,跨越时间,从而感受到人生短暂。在中国文学中, “流水”这一意象,多是表现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这样,通过时空的交错,不但使诗歌跨越时空,而且使诗歌的的境界更为开阔,从而更好地表现出诗人长年飘泊的无尽生涯。颔联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 、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是有道理的。鉴赏句子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手法、用词、选材、描写。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小题作答)(1)李白蜀道难中感情
44、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_, 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_, _。 ”(3)荀子劝学中“_,_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答案】 (1). (1)蜀道之难 (2). 难于上青天 (3). (2)浔阳江头夜送客 (4). 枫叶荻花秋瑟瑟 (5). (3)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4)惊涛拍岸 (8). 卷起千堆雪【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
45、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李白蜀道难中感情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 ,第二句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 ,第三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第四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考生可以借助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蜀、浔、荻、瑟、须臾、涛。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
46、那条大鱼身上魂飞魄散的声音。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与众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句中说祥林嫂的行为与大家不同,正确。 “兼容并包” ,把
47、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句中说唐代在文化上把各个方面都容纳进来,正确。“撒手人寰” ,离开人间,即死亡。使用正确。 “人才济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使用正确。 “魂飞魄散” ,比喻死亡,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句中修饰“声音” ,对象不当。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指具体的数量,偏重在“微”上。不合语境,此处应使用“微不足道” , “微不足道”可指具体数量,也可以不指具体的数量,偏重在“不足道”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
48、象等方面。如“魂飞魄散” ,句中说的是“声音” ,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B. 曹雪芹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的没落过程。C. 莎士比亚乐于吸取已有的成果,采用了许多旧情节并依照当时流行的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套路为蓝本编写剧本。D. 朱光潜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史艺术史,特别是适合中学生理解的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说这个理论架构,让年轻的读者能够很有兴趣地进入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王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