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 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地球气候成因新说19971998 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水的密度是空气的 800 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 4 倍。3 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
2、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 ,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 10 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
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利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 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 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 3000 多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 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
4、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 由 3000 来往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B. 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C. 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D. 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了“海洋气象图”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和热容量远远大于大气密度和热容量。B. 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C. 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
5、,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D. 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3.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B. 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C. 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 ,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完全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D. “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就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答案】1. B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
6、:题干问“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提到 3000 这个数字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文中主要是指今天科学家在世界海域中所投放的漂流浮标数目,它并不属于“阿尔戈斯”方案。C 项,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不能控制浮标的工作,这可以从文章倒数第二段了解到。D 项,我们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绘制海洋气象图是科学家的一个愿景,也不属于这个方案。这道题就是典型的选项与文章比照出结果。【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
7、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相关文句在第二段第一行可以找到,C 项,可以在文章第三段中找到,D 项,可以在文章第四段最后一行中找到。B 项,主要看文章的第二段,根据常识我们也应当了解,海洋在与大气层的关系中怎么可能仅仅是被动呢?它们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道题难度系数并不高,还是考查选项与文章相关文句比照。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 题详解】试题分析:
8、题干问“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 项,调控热带海洋洋流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C 项,人们也无法因为关注“锁孔”而达到预报全球气候变化。D 项, “阿尔戈斯”方案只是科学家对未来气候推测提供一条依据,不可能就此消除厄尔尼诺现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美丽乡村芦芙荭那天早上,他刚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你得给我们帮帮忙。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
9、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缺人?他有些不明白。是的。你的老家你知道。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问题是,我们拍纪
10、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别给我说难。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还都装着那个村子。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事情总算定了下来。竟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
11、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为了还原生活,他还特意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
12、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在外打拼还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呀。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选自 2016 年第 23 期小小说选刊)
13、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自然段文字属于倒叙,既交代“他”老家的地理位置和村子的概貌,又呼应标题与开头,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B. “他”和村民听说电视台要到自己家乡拍摄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都很兴奋,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村子。C. “他”家乡村民的艺术素质都较高,不要导演的任何指导就使得电视片拍得异常顺利,赢得总导演的啧啧称赞。D. 作品有意模糊美丽乡村的具体特点,淡化讲故事的技巧,模糊人物身份、肖像和姓名,旨在突出故事的典型性。5. 小说三处写到“雪”(见文中画线句),各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美丽乡村”的村民为何“不能在村里过
14、一个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第一处,雪景以及雪中孩子嬉闹的场景,更能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第二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喜和遗憾,推动故事发展,突出人们离乡的迫切心情。第三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失落与迷茫的心情,暗示作品主题。 6. 因为村民们不是要到外面做生意,就是已经搬迁到城镇居住,虽然对于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有着美好记忆和诸多不舍,但终究抵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这便反映了一个问题,即现代社会中如何消除城乡差别、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实现“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缕缕乡愁”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习俗等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
15、化,对于年俗文化的传承也成了一个令国人尴尬而心痛的话题。重拾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已经迫在眉睫,值得大家深思。【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内容,概括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能力。A 项“倒叙”理解有误。文章第二自然段文字属于倒叙,既交代“他”老家的地理位置和村子的概貌,又呼应标题与开头,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B 项错在“都很兴奋的是村民” 。 “他”和村民听说电视台要到自己家乡拍摄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都很兴奋,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村子。D“家乡村民的艺术素质都较高”理解有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
16、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三处写到雪 ,各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
17、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雪”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也不同。第一处“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这是想象的雪景以及想象孩子们在雪中欢快,嬉闹的场景,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第二处是这样描写的“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 ”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喜。但是接下来作者写人们在大雪纷飞时“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有些手脚麻利的,已
18、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他们“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 。这些情节突出人们离乡的迫切心情,表现了人物内心的遗憾,同时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第三处是“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这句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节,结合着之前的句子“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此处雪景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沉重而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失落与迷茫的心情,也暗示作品主题。【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美丽乡村的村民为何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考查文本主题的个性化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要结合自身进行探究。首先要从
19、理解文本的内容入手,然后结合内容的理解阐释的是观点和态度。小说的主题是说村民们虽然眷恋着美丽乡村,乡村给他们美好记忆和不舍,但终究抵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可以考虑的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中如何消除城乡差别、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实现“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缕缕乡愁” ,值得考生关注。另外,乡民不远在乡村过年,这种现象透露了年俗文化的传承成了一个令国人尴尬而心痛的话题。如何重拾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已经迫在眉睫,值得大家深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
20、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 200 亿千瓦(KW) ,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 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年 2 月 8 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 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
21、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 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 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注:1Gw=1000kw。YoY,增长率,是指当期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变动多少。(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 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
22、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 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 2016 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
23、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 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于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B. 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
24、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的情况。C. 较之于 20152016 年,起初的 20062007 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D.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每年增长,累计装机增长率也逐年提高。E. 风力发电有众多的优点,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就比较适合。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答案】7. D 8. BE 9. 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风电能源补贴项目逐步解决、时效提速。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
25、,提高经济效益。【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 “电压低、线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误解文意, “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C 项,对图形分析错误, “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D项,表述与图形所示
26、不符,从图中累计装机增长率曲线来看,有提高有降低,如 2016 年累计装机 YoY 就明显比 2015 年降低。【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的要求,可知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抓住材料中的总结性语句,如“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 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 ;“截至 2016 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
27、时效也将提速” ;“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 。抓住这四个关键句子,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
28、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
29、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 火尚足以明也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 “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A. 世之奇伟、瑰怪、
30、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2. 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 ,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D. 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3. 把文中画横线
3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侧”是名词作状语, “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
32、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写悲古书不存在,以致后世传错了。【12 题详解】试题分析:“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错,作者没有说古人不深刻。【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盖” “十一” “记” “既其” “咎” “其” “极”的翻译。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
33、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碑上只有那字还认得出来,即“花山” 。现在将“花”读为“华实”的“华” ,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
34、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5、(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
36、,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释】 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西泠:西湖桥名。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14. 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
37、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 “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 , “飞花”照应“卷絮” , “啼鹃”应“巢莺” ,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E.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15. 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答案】14. A
38、E 15. 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A“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错。E“很有豪放派的词风”错。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情感和艺术风格。【15 题详解
39、】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句“春已堪怜” “一抹荒烟” “新愁”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分析“惜春之情”和“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的情感。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 。(2) 滕王阁序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答案】 (1). 小学而大遗 (2). 吾未见其明也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
40、之如泥沙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导致的结果” “挥霍无度” “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 ,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锱铢” “ 榭”的写法。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空气质量,要走出“头痛医头”的怪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奖惩力度,合理利用科学手段,才能矫枉过正,切实改善。中俄联手炮轰美国的全球反导系统
41、,谴责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强烈敦促美韩改弦更张。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尝试方兴未艾:多家医院携手共建“云医院” ;开启中国首个“皮肤线上诊疗”平台致力于实现“服务到家” 。中国量子雷达系统研制成功,拥有诸多优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听到这个消息,顾老高兴万分,纠缠他多日的大小病痛全涣然冰释。由于母亲是轻音合唱团成员,她从小耳濡目染,五岁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歌唱训练,并经常欣赏歌舞剧,七岁就对歌剧情有独钟。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矫枉过正,矫
42、:纠正,变弯为直。 枉:弯曲。正:直。过正:超过了正常限度。为了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正常限度,结果反而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谬误、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种错误或偏差之中。一般含有贬义。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到好的影响。方兴未艾,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涣然冰释 , 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 阂等完全消除。改弦更张,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
43、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求热点,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兼具国际视野。B.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 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C. 政府要进一步解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快改革创新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D. 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
44、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不合逻辑, “缩小“后不可以用倍数,应用分数或百分数。C搭配不当, “加快”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加快出台改革创新激励政策的步伐” 。D成分残缺,在“以治病作为中心”前加“把” 。故选 C。【点睛】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
45、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3)善用排除法。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们公司刚成立不久,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垂询,我们将在提供房地产投贸策略方面鼎力相助。B. 大学同学 20 年聚会定在明天,可我身体欠安,不能前去参加,实在是十分遗憾的事。C. 从我家楼上能看到附近超市的门上闪烁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D. 2017 年高考出现奇葩事,老人跳广场舞,拒绝让步高考,认为高考是白天的事,晚上必须得跳,不能阻止他们锻炼身体,还说:“身体不好了,谁垂怜我们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
46、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A 项,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不能用于自己。B 项, “欠安”是婉辞,称人生病,不能用于自己。D 项, “垂怜”是敬辞,称对方( 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自噬作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细胞活动,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吃自己。动物细胞中很多细胞活动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由于生理生化反应多而夏杂,_ ,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在这种情况下,自噬作用就非常重要:将淤
47、积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等代谢残渣清除掉,_。清理细胞质能让细胞重获新生,对于神经细胞这类不可替换的细胞来说,_。神经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就会保持当前状态,直到母体生物死去,它们没有其他方式来恢复和维护自身功能。【答案】 (1). 经常产生大量残渣 (2). 恢复正常的细胞活动 (3). 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代谢残渣清除掉” “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可知,反应产生大量残渣等;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清理细胞质能让细胞重获新生”可知,残渣清理了,可以恢复细胞的正常活动;第三处结合后
48、面内容可知,这个过程的重要性。【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
49、式。如本题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代谢残渣清除掉” “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可知,反应产生大量残渣等。21.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从 A 到 B 是一种思考,从 B 到 A 又是一种思考,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 “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脚?即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答案】(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