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254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夯基提能(6)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夯基提能卷 6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夯基提能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福建泉州质检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 30 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边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 13 题。1西江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西江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

2、灾,故选 B。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以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以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答案:C解析:由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村中心应是高地,不是池塘,也可从遥感图片中看出“八卦村”周围颜色较深的区域为池塘,因此 A 错误,C 正确。若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容易积水,D 错误;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的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 选项错误。3近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

3、地区( )A年降水量减小 B台风登陆减少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答案:D解析:“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近年来该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备更加合适,D 选项正确,A 、 B 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村落呈八卦形态,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 错,故选 D。2019广东东莞联考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 3 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

4、造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 5 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完成46 题。4文中人造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C人造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D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答案:C解析: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但气温没有降低,不会形成冰川,A 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冰川会变小,B 错误;人力背来的冰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 正确;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不符合现实,D 错误。综上所述, C 项正确。5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

5、南季风难以进入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答案:B解析: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地区的水汽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综上所述,B 项正确。6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答案:B解析: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谷中,A 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B 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错误;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

6、大,D 错误。综上所述,B 项正确。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 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 2013 年我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kWh),完成 79 题。7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的分布。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大部分都分布在

7、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综上所述,选 A 项。8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C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的开发现状。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A 错;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 错;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出现“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C 错;甘肃、蒙东、蒙西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 。综上所述,选 D 项。9下列缓解“

8、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利用现状。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有: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解决的措施,故 B 错。综上所述,选 B 项。下图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 题。10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 )A青海湖盆地和青南高原B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C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的主

9、要自然灾害为洪水、山洪。青海湖盆地雪灾、洪水和山洪较多,青南高原则雪灾和地震较多,羌塘高原雪灾、风灾较多。11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灾害发生的原因。柴达木盆地因为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容易引起洪水灾害。地形和坡度不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二、综合题(共 46 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 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与出口状况统计图。材料二 中国以 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 90%的市场供应。 中国的

10、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大量粗放开采和初加工企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目前,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分离纯度可达 99.9999%,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已由初级产品生产迅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高纯、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产量逐年上升,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级别、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1)读甲图,指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6 分)(2)根据乙图判断,2002 2007 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额的变化特点是什么?(6 分)(3)

11、从 2005 年始,我国稀土出口量减小而创汇总额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分)答案:(1) 分布不均 (北多南少);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四川;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2)出口量呈波动变化;创汇总额则逐年上升。(3)主要原因: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逐年上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稀土分布不均,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四川,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南方。第(2) 题,我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额的变化特点从乙图中可直接得出。第(3)题,应主要从技术进步和稀土工业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28 分)材料一 下图是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全长 3 690 千米,流域面积 138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 2 540 亿立方米。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 228 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 28 米,干流总落差为 256 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干支流通航里程达 3 260 千米,通航期 200 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资源,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1)伏尔加河流域各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计电量约 1 200万千瓦,而我国仅一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就达 2 240 万千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3、8 分)(2)伏尔加河流域曾发生多次灾害性春洪,试分析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易发生春洪的原因。(10 分)(3)为了抵御洪水灾害,人们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 800 余座。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10 分 )答案:(1) 和长江流域相比,伏尔加河流域径流量较小;上、中、下游落差也很小。(2)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上游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河流落差小且河道弯曲,流速缓慢,不利于洪水下泄。(3)有利影响:改善局部小气候;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等。不利影响: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

14、;水库储水和人类从库区引水导致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小,进而造成里海水面下降。解析:本题以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伏尔加河流域水能资源不丰富的原因、伏尔加河流域形成春洪的原因、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第(1)题,应主要从径流量和落差两个角度分析。第(2) 题,应主要从伏尔加河补给水源类型及特点、流域水系特征以及河流的泄洪能力等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应主要从对小气候、水资源分配的影响角度分析,不利方面应主要从对鱼类产卵、鱼群生存以及对里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创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聚落是一种

15、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中国古代人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位于四川盆地的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如图示意宝胜村聚落。据此完成 13 题。1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A增加耕地面积 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 D改善交通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聚落优化空间布局的目的。由材料可知,古代人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传统聚落的布局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基础,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交通

16、条件也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2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 )A汇聚坡面径流 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 D预防洪涝灾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的优点。由图可知,宝胜村位于山地向河谷过渡的地带,由此判断其布局的地点具有一定的坡度。结合材料可知,宝胜村的布局可兼顾供水和排水。因此,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其布局有利于汇聚坡面径流。3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植被、土壤 B植被、河流C气候、土壤 D地形、地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聚落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因素。宝胜村背山临水布局,对植被和河流状况要求高,因此影响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

17、因素是植被和河流。2019湖南长沙一中诊断2014 年 8 月 21 日,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正常蓄水位 1 076 米,淹没土地 13.82 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 5 425 人。如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据此完成 45 题。4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 )A航运 B防洪C防凌 D发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作用。读图可知,该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会发生凌汛;与三峡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的航运、防洪、发电功能相对较弱,且长江没有凌汛,因此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防凌。故选 C。5下列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

18、给库区周边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淹没耕地,农业减产B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明显加剧C气候呈海洋性特征D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由图示可知,海勃湾水利枢纽靠近乌兰布和沙漠,不是灌区,不会淹没耕地,A错误;冬季蒸发微弱,土地盐碱化不明显,B 错误;虽然该水利枢纽改造了下垫面,但不会改变这个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C 错误;该水利工程阻滞了干流,有利于泥沙淤积在水库之内,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D 正确。2019河南郑州检测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 6 000 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

19、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潟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 68 题。6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答案:D解析: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形成潟湖潟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淡水湖,因此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上不断向北推进。7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速减缓 B河流流程加长C湖泊面积增大 D湖泊距海变近答案:B解析:大规模的海退,说明陆地

20、不断向海洋推进,河流入海口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河流流程加长,湖泊距海变远;湖泊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对河流流速影响不大。8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答案:C解析: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多,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人为垦殖、河流改道和泥沙淤积会影响湖泊的面积,但是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2019山东济宁模拟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 。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

21、的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毡两层保温材料。图 a 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 b 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 911 题。9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 9 时前后的原因是( )A降温最快 B相对湿度大C气温最低 D风速较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冰雾的形成条件。结合材料可知,冰雾是在冬季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的,所以冰雾形成需要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大,且在气温很低的时候。所以 B 正确。10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A正南 B东南C正北 D西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日光温室朝向。日光温室前屋面上的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毡两层保温材料。我国东北地

22、区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为保证冬季日光温室全室无光照死角,获得更长的日照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热量,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正南才能充分利用光照。A 正确。11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毡的时间分别是( )A14 时前后、20 时前后 B10 时前后、15 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冰雾出现的时间及日光温室对光照的有效利用。日光温室前屋面上的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毡两层保温材料。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白天光照强烈时日光温室内可获得充足的光照,就应该掀起草毡;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盖上草毡。当地农民掀起草

23、毡应该是在白天,特别是白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以获得最多的光照;盖上草毡的时间应该是气温较低、光照较差时,主要是夜晚,即日落前后是当地农民盖上草毡的时间。所以 D 正确。二、综合题(共 46 分)12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城镇登山步行道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 分)(1)在图上绘出 M 点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2 分)(2)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6 分)(3)分析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的自然原因。(6 分)(4)比较 L1、L 2 两条登山步行道方案的差异。(8 分)答案:(1) 略。 (流向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2)地形以山

24、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起伏大。(3)甲地较乙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河流汇聚、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便于农耕;海拔较低,气温更适宜。(4)L1 线路较 L2 线路长、坡度陡、造价高、沿途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但接近城区主要水源地,易造成水源污染。解析:第(1)题,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应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低的地方流动。第(2)题,从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第(3)题,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角度分析。第(4) 题,从线路的长度,沿途地势的起伏、景观,对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分析。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4 分)(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

25、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说明图 1 中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6 分)(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6 分)(3)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6 分)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 图 2)。(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6 分)答案:(1) 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26、(3)中纬度农业主产区因降水减少,蒸发加强,水旱灾害增多,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导致农业减产;部分种植业区演变成畜牧业区,部分草原地区退化成荒漠。高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改善,农业增产;总体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4)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晴天多;临海;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解析:第(1)题,由图 1 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合成有机质,构成动、植物的有机构成成分,动、植物死亡后受外力作用沉积下来,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经人类开采使用,又将碳元素以 CO2 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第(2)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CO 2 浓度的增加会加强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从而将更多热量保留在大气当中。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有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需分别说明。第(4)题,通过自然加热的方式进行海水淡化,需要选择临海的、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