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0604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2小题,60 分)1.在 20世纪 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精神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但没有论述这一心理与经济危机爆发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揭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2、存在,故 B项错误;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须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没有论证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故 D项错误。2.在严重经济危机环境下,“胡佛水坝”于 1931年 3月开工,胡佛总统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同时其财政部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胡佛政府的这些言行 ( )A.表明政府已开始干预经济B.缺乏立法司法方面的保障C.纯属愚弄民众的政治欺

3、骗D.是谋求连任的临时性措施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胡佛总统宣称的“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以及财政部长梅隆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做的一系列承诺,表明政府已开始干预经济,故 A项正确;总统和财政部长是政府的代表,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表现,不是愚弄民众的政治欺骗,故 C项错误;结合材料“严重经济危机”,可知这些言行不是谋求连任的临时性措施,故 D项错误。3.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这反映了罗斯福( )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4、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答案: C解析: 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 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罗斯福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模式,而非推行,故 D项错误。4.到 1942年,美国先后有 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 9个月,月工资中的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的主要效果在于( )A

5、.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答案: D解析: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与兵源无关,故 A项错误;解决失业民众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工业来吸收失业工人,以工代赈只是一种补充方式,故 B项错误;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而不是美化环境,故 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200 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工作”“月工资中的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可知这一举措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5.1933年 5月,美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4 年又

6、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一变化 ( )A.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B.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C.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D.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1934 年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可知这使青年人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维护了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自尊心,故 A项正确;“以工代赈”反映的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接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报酬,以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与缓解政府财政赤字无关,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重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故 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兴起,故 D项错误。6

7、.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 5 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这些表明( )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知识产业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对整个世界经济贡献巨大,这说明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故

8、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故 B项错误;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故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的信息,故 D项错误。7.全球通史在描述苏俄的经济时提到:“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由此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三大改造答案: C解析: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剩余农产品可以自由支配,与题意不符,故 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不符合题意,故 B项错误;“

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为的是集中物力和财力支援前线,以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故 C项正确;三大改造属于中国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 D项错误。8.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指(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而 A项是其影响,故排除;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中的“新思路”,故 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并未大力推行企业国

10、有化,故 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中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 D项正确。9.1925年 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取消新经济政策答案: C解析: 开始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是在 20世纪 30年代,故 A项错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于 20世

11、纪 30年代,故 B项错误;材料“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C项正确;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在 20世纪 20年代末,故 D项错误。10.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答案: B解析: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并没有集体农庄,且材料

12、中所涉及的仅是农业领域,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可知农民由此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必然有利于庄员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 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 C项错误;“合理的工农业比例”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 D项错误。11.19531964年,苏联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 1.175亿吨,比 19451953年的年均产量增长 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 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推动这一变化

13、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B.农业的调整与改革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答案: B解析: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于 1949年 1月,故 A项错误;19531964 年,农业的发展主要和对农业进行调整与改革有关,故 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经济计划,与苏联农业的发展无关,故 C项错误;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是赫鲁晓夫在工业改革中的尝试,故 D项错误。12.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到:“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 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相提并论,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

14、气。”材料中的“他”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答案: D解析: 列宁执政时期俄国经历了三年国内战争,与材料“整个苏联 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不符,故 A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肃反运动,与材料“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不符,故 B项错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故 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前期实行稳健的经济政策,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美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故 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40 分)13.随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

15、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 世纪 30年代)大萧条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财政和商业网。随着国际合作中止,政府转向求助于它们自己的资源和成熟的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互相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 事 件1929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指导引进技术工作;10 月签订 70个外国技术

16、援助协议1930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3销往苏联1932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 000人,技术人员 10 000多人;共派遣 2 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 124个技术援助协议1934年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935年 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结

17、合有关史实,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8 分)参考答案: (1)表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商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说明:世界各国各自为战,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德日法西斯上台,发动局部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条件:为工业化创造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提供

18、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以邻为壑,造成国际关系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商品,转嫁危机。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来看,使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出现混乱,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看,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加剧;从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

19、略来看,激化了双方矛盾,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从世界和平来看,德日法西斯上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第(2)问,根据材料二“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可知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材料二中“10 月签订 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3销往苏联”“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 000人,技术人员 10 000多人”“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 124个技术援助协议”等信息,体现了苏联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人才、设

20、备,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证明了苏联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促进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增加。探讨:中国经

21、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俄(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的表现,从而使市场活力得到恢复和提升;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 世纪 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示例二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

22、剩,促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期”。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 世纪 90年代的美国开始发展“新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确定设问的主体“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其次,要注意开头的限制“中外近现代史”。答题的第一步是亮明观点,按照题目说明,既可以使用材料中的“政府向市场放权增强市场活力”这一观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新观点,但是不能脱离政府与市场这两个核心;第二步,要围绕自己列出的观点引用史实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实引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题干材料蕴含的观点为例,首先明确观点为“政府适度放权可以增加市场活力”,其次,在说明过程中,可以列举中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放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苏俄(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滞胀”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等史实,在列举史实的时候,要紧密结合主题观点,进行简要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