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曹刿论战》同步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66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曹刿论战》同步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8课《曹刿论战》同步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8课《曹刿论战》同步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8课《曹刿论战》同步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 曹刿论战选自 、又名 或 。2、解释文中加点字。十年春,齐师( )伐(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 ) ,又何间 ( )焉?”刿曰:“肉食者 鄙( ) ,未能远谋。 ”乃( )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 ) ,弗敢专( )也,必以( )分人。 ”对曰:“小惠( )未徧( ) ,民弗从( )也。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 )信( ) 。 ”对曰:“小信( )未孚( ) ,神弗福( )也。 ”公曰:“小大之( )狱( ) , 虽( )不能察( ) ,必以( )情。 ”对曰:“忠( )之属(

2、)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 。 ” 公与之乘。战于( )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 。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 ”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曰:“可矣。 ”遂( )逐( )齐师。既( )克( ) ,公问其 ( )故( )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 )而衰,三而 竭( ) 。彼( )竭我盈( ) ,故( )克之( ) ,夫大国,难测( )也,惧( )有伏( )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 ) ,故( )逐之(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夫战,勇气也。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论战”的中心是 “ ”,本文以 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的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 ,表现了他 。 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4.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5. 文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 6.选文描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

4、见识浅陋,作用是什么?7.曹刿认为进军、反攻和驱车追击的有利时机分别是什么?8. 你由曹刿的见解能想到哪些名言?9.文中的曹刿和鲁庄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曹刿: 鲁庄公: 10.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四、课外文言文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

5、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 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 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注】卮:酒器。五百:执杖行刑之人。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数称述于曹操( ) 射徒跣来救( )而衡素相轻疾( ) 还恨不缮写( )12、翻译下面的句子。(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13、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21

6、曹刿论战校本作业 一、基础积累及其应用1、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 、又名 左氏春秋 或 春秋左氏传 。2、解释加点字。十年春,齐师(军队)伐( 攻打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他的 )乡人曰:“肉食者谋(谋划)之( 这件事 ) ,又何间( 参与 )焉?”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 ,未能远谋。 ”乃( 于是,就 )入见。问:“何以( 凭借 )战?”公曰:“衣食所安(养) ,弗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把)分人。 ”对曰:“小惠(恩惠)未徧(通“遍” ,遍及) ,民弗从(听从)也。 ”公曰: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按照)信(实情) 。 ”对曰:“小信(信用)

7、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的)狱( 案件 ) ,虽 (即使)不能察( 明察 ) ,必以( 按照 )情。 ”对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 类 )也。可以( 凭借 )一战。战则请从( 跟从 ) 。 ”公与之乘。战于( 在 )长勺。公将 鼓( 击鼓 )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大败 ) 。公将驰( 驱车追赶 )之。刿曰:“未可。 ”下( 下车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齐军 ) ,曰:“可矣。 ”遂(于是 )逐( 追逐 )齐师。既( 已经 )克( 战胜 ) ,公问其( 其中的 )故( 原因 )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8、( 振作 )气,再( 第二次 )而衰,三而竭( 竭尽 ) 。彼(它们,指齐军)竭我盈( 充满 ) ,故( 所以 )克 ( 战胜 )之 (它们,指齐军 ) ,夫大国,难 测( 推测,估计 )也,惧( 怕 )有伏( 埋伏 )焉。吾视其(它们,指齐军)辙乱,望其旗 靡( 倒下 ) ,故( 所以 )逐之(它们,指齐军)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牛

9、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眼,神是不会保佑您的。(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8)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三、课文理解 1本文“论战”的中心是 “远谋 ”; ,

10、本文以 长勺之战的经过 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 杰出才能。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 ,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5、文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战时:作战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不知获胜的原因。6.选文描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作用是什么?反衬曹

11、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7.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和开始追击的有利时机分别是什么时候?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 / 齐人三鼓”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 8. 你由曹刿的见解能想到哪些名言?曹刿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联想到孟子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君为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9.文中的曹刿和鲁庄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曹刿:紧扣住“远谋” ,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鲁庄公:鲁庄公又可扣“ 鄙 ”词来概括,表现在: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取胜而不知胜因10.你认为长勺

12、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四、课外迁移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 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

13、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 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注】卮:酒器。五百:执杖行刑之人。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数称述于曹操( 屡次 ) 射徒跣来救( 光脚 )而衡素相轻疾(向来、素来) 还恨不缮写(后悔)12、翻译下面的句子。(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黄射)曾经与称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岂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13、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我欣赏

14、他的为人。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翻译:祢衡只认为鲁国人孔融及弘农杨修是人才。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儿子都碌碌无才,不算什么。”孔融也十分爱惜祢衡的才华。祢衡才二十岁,而孔融已四十岁,与他交为朋友。孔融赞赏祢衡的才华,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祢衡。曹操因而想见见祢衡。但祢衡平日看不起曹操,自称有狂病,不肯去,又多次说一些狂妄的语。黄祖的大儿子黄射,更与祢衡相好。曾经与祢衡一同去游玩,一起诵读蔡邕所作的碑文,黄射非常喜爱蔡邕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祢衡说:“我虽然只看一遍,还能记得,只是碑石上缺了两个字,不明白罢了。于是就写了出来,黄射派人抄写碑文,回来校对,完全如祢衡所写,没有不叹服的。黄射这时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给黄射,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作赋,让众宾客娱乐。”祢衡就操笔作文,文章没有删改,辞采很是华丽。后来黄祖在蒙冲船(一种战船)上,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宾客,祢衡出言不敬,黄祖感到羞愧,于是呵斥他,祢衡怒视他,说:“死老头,你在说什么呢?”黄祖大怒,命令侍从把他押出去,打算施杖刑。祢衡依然大骂,黄祖非常恼怒,于是就命令把他杀了。黄射光着脚来救,已经来不及了。黄祖也后悔不该杀他,于是厚加棺殓。祢衡这时二十六岁,他的文章大多散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