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462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936 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曾发现“J 粒子”。本文选自瞭望l991 年第 44 期。有改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2、,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1【解析】1.指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领起下文。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2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解析】2.“消极的观察”是被动的,而“积极的探测”则是主动的,用“消极”“积极”这一对反义词,语言准确。“不是而是”的句式,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段析】阐述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

3、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3。4【解析】3.“眼光”“勇气”“毅力”,点明了一个成功的实验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高瞻远瞩的眼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4.这一段讲的是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并讲了对选定目标的要求。【段析】阐述实验的过程要求: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 5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解析】5.连续两个“为什么”,引发读者的深

4、思。【段析】对以上两个自然段进行小结,强调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6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7【解析】6.表明了中国学生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根源。7.从反面论证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段析】指出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象,从反面论证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8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

5、” 9,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10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解析】8.以本人的亲身经历为例,更增强了说服力。9.“用功”加了引号,其作用是表示否定,它暗示做学问时只埋头读书而轻视动手和实践,不是真正的用功。10.“唯一办法”就是“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段析】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在科学研究上要有实验精神。第二部分第二层:运用反面事例具体论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我觉得

6、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11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

7、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2【解析】11.强调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意义,递进复句,承上启下,揭示了两部分之间的递进关系。12.作者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并提出希望。第二部分第三层:总结全文,进一步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指出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世界环境中也不可缺少。第二部分:得出结论,进一步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并提出希望。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论述的问题。然后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指出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地的探察,即实验。接着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再论述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最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表达良好的愿望。2.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如,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至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阐述了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正面事例:通过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