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46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马说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韩昌黎集40 卷,外传10 卷,有师说原道原性进学解等。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

2、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或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解析】1. 文章的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提出论题,是全文的论点,突出表现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2. 突出了这“常有”和“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被埋没具有必然性。【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

3、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段析】本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解析】3. 这里连用三个“不”,都源于食马者的“不知”,用千里马的屈辱、痛苦反衬食马者的无知。4.用反诘句表达了对千里马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

4、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段析】本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解析】5. 这里运用排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自以为是。6.作者运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进行对比,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浅薄愚妄和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不平,点名了全文的中心。【译文】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

5、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段析】本段抨击了那些不能识别和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韩愈“名字”的来历韩愈,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造诣及教育思想让古人对其推崇备至,更让今人望尘莫及。就是这样一位“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他的名字与他日后的成就有何关系,其由来又是什么呢?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

6、,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道:“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愈字有何佳意?”韩愈

7、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好一个愈字!”韩愈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的表露。韩愈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放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考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

8、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作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常有之事。家父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得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己瞧不见自己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