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 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45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二则 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礼记》二则 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礼记》二则 备课讲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礼记二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

2、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3、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说命上说的:“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4、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5、一定为自己牟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财物、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虽有嘉肴1.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先指出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而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2.多用对偶,朗朗上口。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大道之行也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运用排比,突出气势。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