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847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3章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学习目标 1.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用向量法导出公式的主要步骤. 3.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间的关系,熟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形式及符号特征,并能利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问题导学,知识点一 两角差的余弦,思考1,cos(9030)cos 90cos 30成立吗?,答案 不成立.,答案,思考2,单位圆中(如图),P1Ox,P2Ox, 那么P1,P2的坐标是什么? 的夹 角是多少?,答案 P1(cos ,sin ),P2(cos ,sin ).的夹角是.,答案,思考3

2、,由思考2,体会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答案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分别作角,其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P1(cos ,sin ),P2(cos ,sin ), 则P1OP2.由于余弦函数是周期为2的偶函数, 所以,我们只需考虑0的情况.则ab|a|b|cos()cos(). 另一方面,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abcos cos sin sin , 所以cos()cos cos sin sin .(C(),答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C(),梳理,cos cos sin sin ,知识点二 两角和的余弦,思考,你能根据两角差的余弦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吗?,答案 能,

3、cos()cos()cos cos()sin sin()cos cos sin sin .,答案,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os() .(C() 特别提醒:(1)公式中的角,是任意角,特点是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复角的三角函数,cos(),cos()是一个整体. (2)公式特点:公式右端的两部分为同名三角函数的积,连接符号与左边角的连接符号相反,可用口诀“余余、正正号相反”记忆公式.,梳理,cos cos sin sin ,题型探究,类型一 给角求值问题,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40cos 70cos 20cos 50;,解答,解 原式cos 40cos 70sin 70sin 40,解

4、答,解答,反思与感悟,对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求值问题,一定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基本原则.如果整体符合三角函数公式的形式,则整体变形,否则进行各局部的变形.一般途径有将非特殊角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的形式,化为正负相消的项并消项求值,化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要善于逆用或变用公式.,跟踪训练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35)cos(25)sin(35)sin(25);,解 cos(35)cos(25)sin(35)sin(25) cos(35)(25)cos(60) .,解答,解答,类型二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解答,解答,引申探究,解答,0.,cos cos()cos cos()sin

5、sin(),反思与感悟,(1)在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求值时,常将所求角进行拆分或组合,把所要求的函数值中的角表示成已知函数值的角. (2)在将所求角分解成某两角的差时,应注意如下变换:(), (),(2)(), ()(), ()()等.,解答,所以cos 2cos()()cos()cos()sin()sin(),类型三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解答,由(),得cos cos()cos cos()sin sin(),反思与感悟,求解给值求角问题的一般步骤: (1)求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 (2)确定角的范围. (3)根据角的范围写出所求的角.,解答,当堂训练,1,2,3,4,5,答案,解析,1,2

6、,3,4,5,2.若a(cos 60,sin 60),b(cos 15,sin 15),则ab .,解析 abcos 60cos 15sin 60sin 15 cos(6015)cos 45 .,答案,解析,1,2,3,4,5,答案,解析,1,2,3,4,5,解答,以上两式展开两边分别相加,得22cos()1,,cos 2cos()()cos()cos()sin()sin(),1,2,3,4,5,解答,1.“给式求值”或“给值求值”问题,即由给出的某些 函数关系式或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在于“变式”或“变角”,使“目标角”换成“已知角”.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有时需运用拆角、拼角等技巧. 2.“给值求角”问题,实际上也可转化为“给值求值”问题,求一个角的值,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 (2)确定角所在的范围(找区间); (3)确定角的值. 确定用所求角的哪种三角函数值,要根据具体题目而定.,规律与方法,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 > 苏教版 > 必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