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4141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8.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 群落的结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节 群落的结构,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群落。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1.一定的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

2、生物以及阳光和土壤等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植物 4)菜市场的各种动物和蔬菜等全部生物 5)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问题探讨,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研究池塘群落,以下事实分别属于群落中的什么问题?,池塘中有芦苇、鲫鱼、蝌蚪、螺蛳、真菌等生物 芦苇一般生活在水面之上,而蝌蚪则生活在浅水面上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 在稻田中,水稻占绝对优势,一般确定优势种所使用的指标主要是种群的盖度和密度最大的种类。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

3、,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的群落如何进行区分?,1、不同群落的差异,(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差别很大,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北方针叶林,南方阔叶林,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水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平原 山地草地 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 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 非过渡地带,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物种丰富度越高。,在两个或多个

4、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1.提示: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

5、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2.提示: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提示: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种群数量,使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4.提示: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

6、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马群),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个体数量,时间,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种间关系中的捕食,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生物A捕食生物B,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 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种间关系中的捕食,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

7、获利。,菌根、根瘤,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犀牛与犀鸟,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切叶蚁与真菌,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菟丝子,海葵与寄居蟹,种间关系中的寄生,当寄居蟹长大要迁入另一个较大的新螺壳时,海葵也会主动地移到新壳上。这样海葵和寄居蟹双方都得到好处。由于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处游荡,使得原本不移动的海葵随着寄居蟹的走动,扩大了觅食的领域。对寄居蟹来说,一则可用海葵来伪装,二则由于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杀死寄居蟹的天敌,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种间关系中的寄生,种内关系,种内互助

8、:蜜蜂、蚂蚁等,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群落的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一)垂直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

9、、营养物质等)的能力。,问题探讨,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是由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根本原因是: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寄生, 、互利共生,群落概念,群落水平研 究的问题,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例如:空间结构,种群位置,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群落演替,物种组成,种间关系,捕食、竞争,1如右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

10、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理解曲线代表的物理意义。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A表示一种鹰,从A曲线、B曲线的变化看,鹰种群数量增多的同时B的数量减少,A减少的同时B的数量增多,且开始时B的数量多于A。可据此现象,判断出B为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2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A,3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4下列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竞争发生在群落内 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C,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