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330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9课 兰亭集序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9课 兰亭集序,第四单元 文言文(1),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语言知识积累,(1)癸丑( ) (2)修禊( ) (3)清流激湍( ) (4)流觞( ) (5)游目骋怀( ),u x tun shn chn,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修禊:_ (2)列坐其次:_ (3)趣舍:_ (4)嗟悼:_,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依次坐在曲水边,追求和舍弃,嗟叹哀悼,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悟言一室之内:_ (2)虽趣

2、舍万殊: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古义:_ 今义:像盐的味道;用盐腌制的。,通“晤”,面对面地交谈,通“趋”,取向,都。,(2)茂林修竹 古义:_ 今义:修理,整治;修饰。 (3)列坐其次 古义: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4)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_ 今义:种类。,高,大。,它的旁边。,万物。,(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或取诸怀抱 古义:_ 今义:抱在怀里;心里存有;胸前。 (7)向之所欣 古义:_ 今义:方向。,用来。,抱负,志向。,以往。,(

3、8)终期于尽 古义:_ 今义:一段时间。 (9)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_ 今义:文雅。,至,及。,这次集会的诗文。,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次,列坐其次:_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2)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_ 修书一封,以表敬意:_,水边,临时驻扎或住宿,长,修建,修造,著,撰写,按次序,(3)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_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_,(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_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至,及,约定,限定的时间,面对

4、,引申为阅读,迎,将要,(5)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 专心致志:_ 听妇前致词:_,(6)之,及其所之既倦:_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 夫人之相与:_ 足以极视听之娱:_,情致,集中,说,动词,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7)所,所以游目骋怀:_或因寄所托:_ 录其所述:_,(8)夫,悲夫:_ 夫人之相与:_,代词“所”与介词“以”连用,表“用来”的意思,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指所爱好,的事物,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作的诗,语气助词,在形容词后,表感叹语气,语气词,表示提起下文几种交往的形式,发出感慨,5.掌握下列

5、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群贤毕至:_(2)少长咸集:_ (3)映带左右:_ (4)一觞一咏:_ (5)引以为流觞曲水:_ (6)所以游目骋怀:_ (7)足以极视听之娱:_,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形容词用作名词,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名词用作动词,环绕,名词用作动词,喝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副词用作动词,尽,穷尽,(8)当其欣于所遇:_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 (10)齐彭殇为妄作: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欣,数词用作动词,将视为一体(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等同起来,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死生亦大矣:_ (2)其致一也:_

6、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 (5)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 (6)引以为流觞曲水:_ (7)当其欣于所遇:_ (8)亦将有感于斯文: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_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译文:_,有贤德的人全会聚在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畅快。,课内名句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7、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三、名言警句,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侄子。青年时期已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他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擅长书法,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法家之中,罕有能与之相比者,被后世

8、尊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辑有王右军集。,二、背景展示,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这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41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

9、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背诵全文。 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3.赏析本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和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课堂导语 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名人,他诗文皆工,书法尤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他的文章虽然流传不多,但一篇兰亭集序卓绝千古。,脉络梳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时所写的诗而作的序,

10、是一篇诗序。 B.本文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本文第2、3段由快乐转为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整体感知,解析 “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解析,答案,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样的特征?,课堂互动,答案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在作者的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

11、,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只言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些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答案,2.“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 从字面上来看,“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答案,3.第3段中的“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答案,答案 第3段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

12、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悟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4.赏析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点。,答案 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平静、闲适。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对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到了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作者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

13、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作者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答案,5.赏析本文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特点。,答案 兰亭集序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

14、生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答案,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表象的生与死、长寿与短寿,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是有益于社会,还是浑浑噩噩。所以,他的观点不足取。对此你有何看法? 我的观点:,问题争鸣,争论话题,答案,答案 我觉得王羲之的生死观有些片面。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同为亡国之君,蜀后主刘禅在晋朝乐不思蜀,浑浑噩噩,虽然寿终正寝,却留下千古笑话。南唐后主李煜却敢于表达思念故国之情,虽被宋太宗毒死,却留下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佳句,令人扼腕叹息。所以,我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是片面的。,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

15、素养提技能,生活于东晋的王羲之,虽有“岂不痛哉”的悲慨,但更多的是对古今“其致一也”的生命体验的追寻。他诗意地栖居,尽情地挥洒,用他的诗文告诉我们:在短暂的一生里,要珍爱生命,更要用“永不放弃的追求”来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才会更加辉煌精彩,更加璀璨多姿!,素材运用,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生命永恒。“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死

16、,才能热爱生命,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运用示例,宁夏78岁翁朱继明临写千遍兰亭集序 宁夏78岁老人朱继明对兰亭集序喜爱执着,多方搜集了32种古今不同版本的有名摹本,潜心揣摩研习,已临写上千遍,现在终于可以临摹出神形基本相似的兰亭集序,并以故宫珍藏的唐摹本复制样本篆刻了44方钤印,以原尺寸大小位置复制,使他的临本更接近原本。他还别出心裁,临摹创作出了不同形式的兰亭集序,有英文版、花瓶版、地图版、布版、滩羊皮版和木版等80个品种。,二、课外素材,记者近日来到朱继明老人的家里探访。经深谈了解,老人酷爱书法,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情

17、有独钟。从2001年始练书法,天天临摹不辍,2004年起专攻兰亭集序。他还多次来到浙江绍兴兰亭现场探访,感悟书圣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汲取灵感和气息。,【选材感言】 王羲之的书法自有其魅力,让人喜爱并不稀奇。兰亭集序更是书法精品,历史上临摹之人数不胜数。但像朱继明老人这样,以70多岁高龄,多年来临摹不辍达千遍者却极少见。这不只是靠兴趣就可以坚持下来的,还需要毅力,需要坚持。朱继明老人的执着精神让人敬佩。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写法、语言(六),作文命题:见第18课“作文命题”部分。,月出青云,临风书雪 献之勤练书法已经五个春秋了,他从书房走到院里,

18、又从院里走回书房,院子里春风不知何时吹过,柳枝已经悄悄抽出嫩绿的新芽。(2)(3) 他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纸,(3)纸上是一个新写的“大”字。,先读佳作,思悟亮点,墨汁是新磨的,圆润黑亮;字写得五分遒劲,五分柔媚,(2)似乎充满了天地间的灵气,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献之再次欣赏手中的那个字,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昂起头,挺起胸,满怀春风地敲起了父亲的门。(3) 羲之端详着儿子的字,一句话没有说,顺手在案桌上提起笔,稍稍润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地点了一点。(1)(2) 献之见父亲并不作任何评语,狐疑不解,只得跨过内堂,敲起了母亲的门。,“我儿练了几年书,只有一点像羲之啊。”(1)(2) 不知不觉,柳

19、枝长长的,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绿色。(2)(3) 字写得六分遒劲,四分柔媚。(2)献之心中的火苗在上蹿,他不能忍受父亲的沉默,母亲的谬赞,他整日整夜呆在书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酱缸,光是用坏的笔就堆了三尺高。(3),他相信自己这次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地点了一点。(1)(2)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上。(1)(2) 大雁南归,风扫落叶,柳树绿意虽浓,却似乎有些憔悴了。(2)(3),字写得四分遒劲,六分柔媚。(2)献之的右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心中熊熊旺火升腾,悬腕提笔,用尽全身的气力写出了这个眉飞色舞、气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

20、地点了一点。(1)(2)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个点上。(1)(2) 雪花飞舞,炉火正红,不知不觉又过了五年。(2)(3),献之的手还在挥毫,可他已经不再写那个“大”了,他写的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五分遒劲,五分柔媚,还有十分潇洒开朗。(2)羲之抬起头来,端详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他记得小时候的献之练字时,自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笔,结果没有拉动,当时自己就预言“此儿以后当有大名”,没想到当年的预言如今成了真言。(1)(2),羲之若有所思地说:“好,很好!”(1)(2)献之的手没有举向空中,而是垂了下来,恭敬地侍立着。(2)如果是五年前

21、,献之也许会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和书法之间的距离了。(2),1.写法灵活 (1)改写经典是本文的创作特色,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文章的这一特色。,提示,提示 段所叙故事为读者所熟悉,作者的神来之笔并不是主要体现在此处,而是体现在下文当中对这一场景的一再复现。历史故事中,并没有王献之多次写“大”字,王羲之多次点点的说法。作者将这一场景多次复现,让读者从叙述的差别中体会到人物的成长变化,一切无需说明,读者心有戚戚。,(2)作者演绎的几个场景的不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提示 所描写的自然不同,暗示了时间的变化;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的变化,暗示了王献之的逐渐成长;父母的表现不同,暗示了王献之的表现也不同。,2.语言优美 (3)本文语言凝练传神,请结合文章予以说明。,提示,提示 通过柳枝的变化、雪花、炉火而表现时间的推移,语言精练。第段写柳枝“悄悄”抽出嫩芽,第段用“憔悴”来写柳树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第段“紧紧地攥着”的细节写出了人物紧张的心情。第段“满怀春风”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得意、喜悦之情。第段用“酱缸”的比喻、“三尺高”的描写写出了王献之的努力。这些描写,着墨不多,但非常传神。,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