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 ,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 “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 “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 “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天 不 言 而 四 时 行 , 地 不 语 而 百 物 生 。美字体赏美文灵魂最好的收场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 ,在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 “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 ”
2、宝玉摇头,说:“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袋子的香。 ”黛玉记起宝钗那个冷香丸,吃起醋来,两个人说着,就把话题岔到了别处。究竟黛玉香从何来?窃以为,那应该是黛玉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无关者闻不出来。爱情,真的也可以用闻的。宝钗生性极简,不做刻意之事, “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更不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燎火气的” ,她的香,都是于无心中来。身上的香来自冷香丸,房间里亦有异香扑鼻,来自院子种的那些奇草仙藤。她“一生爱好是天然”,但也少了些家常烟火气,少了些女孩儿家的旖旎娇嗲, “任是无情也动人”七个字,说尽了宝玉对她的复杂感受。宝玉的荷包里,经常携带着些微沉香速香
3、之类,他的案上,也总供着一炉香,虽然是因为心中有所祭奠真悲伤,那么个年纪,心里就已经有许多放不下的纪念但也说明,在他看来,焚香是最好的纪念。但曹公也不是对所有的香都一味赞美,还得看用在谁身上。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出身“桂花夏家” , “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她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她家供奉” ,这真是在香气里长大的姑娘。然而,她专横跋扈,竟然连香菱名字里有个“香”字,都视为对自己的侵犯。她对香菱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那些正经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至极!”香菱回答:“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般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
4、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这番回答真是妙极,香气亦是有品格的, 浮生六记里,芸娘讽刺茉莉的香如小人胁肩谄笑,说佛手香才是香中君子。菱花、荷叶、莲蓬的香,就香得且清且幽,要借了风露,要等到静夜静日,只能邂逅,不能寻访,更无意于逢迎,那种偶尔得之转瞬即逝的清香,要有慧心者才能闻到。由这个回答,也可见,香菱真是兰心蕙质,她总被人取笑的呆,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要是事事敏感,她在那处境里根本活不下去。“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即便她已经如此小心,也躲不开命中注定的摧残。虽然在高鹗的书里,她最后被扶正,但我残忍地更爱曹
5、公“香魂返故乡”的预言。像薛蟠这样的二傻子,即便悔改,仍是对香菱的糟践,魂兮归去,才是这芬芳灵魂最好的收场。(节选自红楼梦)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
6、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亡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写作运用 可用于 “名著有感” “文学的价值” “语言的力量” “人生的叹息”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锦簇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
7、彻底覆灭。贾府中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领导对反腐败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贾政,自己也算是一个廉洁的干部,有时也真想动动真格,对贾府的腐败问题进行整顿。可是当贾母一出面作梗,王夫人一吹枕头风,其“真格”也就变成了“银样镴枪头” 。其次,权贵勾结,包庇腐败分子。贾母在贾府中虽无官无职,但她却以贾府的太皇太后自居。她重用腐败分子王熙凤,包庇穷凶极恶的贾琏。贾琏在外养情妇,蓄小秘,被人抓住把柄,告到贾母处,贾母却包庇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儿猫似的,怎么保得住不这么着。 ”再次,硕鼠当权,一手遮天。贾府中最大的硕鼠非王熙凤莫属。这个泼辣妇人常与其他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她“弄权铁
8、槛寺” ,贪贿害命二条,争风吃醋,设计害死尤二姐、鲍二家。她还靠着官家的权力,凡是贾府有什么美差、肥缺、工程什么的,谁送礼多就派谁去。除此以外,还带出一大帮蛀虫,弄得贾府乌烟瘴气,加速了贾府这座大厦的倾覆。最后,腐败分子拒绝教育,压制监督,也是反腐失败的重要原因。贾府的焦大,自以为劳苦功高,刚想对贾府中“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就被捆了个五花大绑,塞了一嘴马粪,扔进了后厨房。(红楼梦之我见)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邂逅(u) 剔除(t)垂头耷(d )耳 潜移默化(qin)B蠕动 (r) 创伤(chun)筵席(yn) 改弦更张
9、(xun)C阴霾 (mi) 伉俪(kn)饿殍(pio) 忍俊不禁(jn)D渐染(jin) 谲诈(j)伫立(ch) 妍媸毕露(ch)解析:A 项,逅 hu,潜 qin;B 项,创 chun,弦 xin;D 项,谲 ju,伫 zh。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为了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性,目前乐视电视已经逐渐恢复生产,在与鸿海富士康分道扬镳后,目前乐视正在洽谈新的电视代理工厂。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
10、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高准翼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站着却如坐针毡。因为回答提问时声音太小,时不时被旁边的记者提醒大点声。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春天暖阳普照,和风拂面,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A BC D解析: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一得之见: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安。空谷足
11、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虽后来归化为旗人,但他所受到的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能抹杀的,他血管中流淌的始终是传统文化的血液。B冯其庸的红学研究,是从曹雪芹的家世、 红楼梦的乾隆抄本研究,他深深感到,在红学领域,家世研究和抄本研究是两大前提。C关于 红楼梦后 40 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D 红楼梦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艺术精妙,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
12、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解析:B 项,成分残缺,在“乾隆抄本研究”后添加“入手的” 。C 项,句式杂糅, “采用的是”与“以为准”杂糅,可删其一。D 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而且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答案:A4下列各项中,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解析:B 项, “赏识”用在上对下。C 项,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 项,根据内容可知应是
13、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 ,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14、,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
15、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 ,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
16、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 ,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 “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
17、来竟至“此心即佛” ,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2016 年 11 月 8 日人民日报)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
18、平舒展。解析:A 项, “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 ”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C 项, “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 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答案:B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 ”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
19、于西方。解析:D 项, “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答案:D7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解析:A 项,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答案:A三、创新语用8请从
20、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四人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答:_答案:林黛玉虽体弱多病,寄人篱下,但腹有诗书,性格孤立,超凡脱俗,可以芙蓉花为喻,因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芙蓉性情高洁,不染浮尘,与黛玉性情正相合。薛宝钗温柔可亲,相貌雍容华贵,端庄大方,可以牡丹为喻,宝钗个性沉稳,外冷内热,况且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签酒令,宝钗抽到的正是牡丹。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活泼可爱,可以芍药为喻,因为芍药花形妩媚,花色艳丽,且红楼梦中有湘云醉眠芍药花的经典情节。香菱虽然命运多舛,但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香菱的判词中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可以用菱花喻之,菱花像莲花一样美丽脱俗,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