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035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6 页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生活着的地球专题一、单选题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C. 地壳像“ 七巧板” 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D. 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 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C. 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 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3.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

2、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4.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 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 四季更替 地壳运动C. 海陆变迁 太阳活动 D. 地形变化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5.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 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 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 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6.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

3、碎C.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D.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7.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B. 太阳东升西落C. 人造卫星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 月食时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8.(2017杭州)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 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幔地核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地核地幔9.“模拟实验” 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第 2 页 共 16 页A. B.

4、C. D. 10.( 2017衢州)今年 4 月 12 日,浙江临安发生 4.2 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11.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地震会造成破坏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A. B. C. D. 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

5、成原因是( )A.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B.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13.请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把下列各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A. B. C. 第 3 页 共 16 页D. 14.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地球在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是圆的A. B. C. D. 15.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6、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A. B. C. D. 16.地球内部有一个“ 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 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地核和地幔1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A. B. C. D. 1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B. 地核的内部是炽热的岩浆,被称为“ 软流层”第 4 页 共 16 页C. 地壳

7、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的作用D.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1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火山湖 B. 海岸边的怪石 C. 喜马拉雅山 D. 沙漠中的石蘑菇 20.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耀斑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B. 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现象C. 今年 4 月 4 日(三月初八)是清明节,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弦月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2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

8、林遗迹和古河道 B.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2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对于和 两条虚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表示山谷 B. 表示山脊C. 表示山谷D. 、 均表示山脊23.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 共 16 页A.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C. 火山地震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24.以下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和气候特征以及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陡峭的沟谷山区;平原地区; 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9、终年高温少雨;四季分明,降水均匀;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顺着山沟往上或下游逃生; 向两边的山坡上逃生A. B. C. D. 25.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 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C. 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 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26.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 B. 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C. 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D. 地球的赤道半

10、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27.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 富士山是死火山C.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28.( 2017金华)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 ”描述的是( )A. 蒸发 B. 蒸腾 C. 降水 D. 径流29.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水资源数量本身有限 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A. B. C. D. 30.水资源

11、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 X、Y、Z 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阶段是蒸发,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B. X 阶段是蒸腾,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第 6 页 共 16 页C. X 阶段是凝结,Y 阶段是蒸发,Z 阶段是凝固D. X 阶段是降水,Y 阶段是蒸腾,Z 阶段是凝结31.2016 年第 14 号超强台风“莫兰蒂”于 9 月 15 日凌晨在厦门登陆。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模式中最能代表台风登陆过程的是( )A. B. C. D. 32.图中、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12、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地势D. 人类活动二、解答题33.如图所示,A 地海拔 200 米,B、C 两地海拔 2200 米,且 A 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第 7 页 共 16 页(1 ) B 与 A 的相对高度为_ ,A 和 B 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_ 。 (2 ) B 和 C 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 地,判断理由是: B 地位于_ ,C 地位于_ 。(3 )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填字母)。A. 气温高,降雨多B. 降雨多,气温无差异C. 气温低,降雨少D. 气温高,降雨少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 【考点】地球内部的圈

13、层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三部分。C、地球的岩石圈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D、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并且还有些会受到污染。【解答】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故 A 说法正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故 B 说法不正确。地球的岩石圈像“七巧板” 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故 C 说法不正确。虽然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

14、得到补充,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并且还有些会受到污染,所以需要节约用水,故说法不正确。故选:A2.【答案】B 【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月球是一颗不会发光的卫星我们居住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第 8 页 共 16 页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

15、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故 A 叙述正确;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故 B 叙述错误;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故 C 叙述正确;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该地区地壳活跃,故 D 叙述正确故选:B3.【答案】A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16、【解答】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故答案为:A4.【答案】 D 【考点】地球公转,地形的变化的原因,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A 选项错误;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存在一个 23.5的夹角,B 选项错误;海陆变迁主要也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C 选项错误;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

17、和深谷,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削平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D 选项正确。故选 D。5.【答案】 D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 A 不符合题意;B、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

18、形态。故 B 不符合题意;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第 9 页 共 16 页6.【答案】D 【考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解答】A 选项和 B 选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陆漂移只是原因之一;C 选项只能说明海陆变迁,不是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排除法,故选 D。【分析】主要考查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难度。7.【答案】B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的证据

19、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轮船出海时,看海中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A 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错误;由人造卫星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直观的反映了地球是个球体,C 错误;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D 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错误。而 B 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不能得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B 正确。故选 B8.【答案】C 【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解析】【

20、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无图考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选 C9.【答案】A 【考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模型法,生命的起源,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

21、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解答】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为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不属于模拟实验。10.【 答案】A 【考点】地形的变化的原因,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 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第 10 页 共 16 页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

22、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解答】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A 正确;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B 错误;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地震会导致停电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C 错误;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D 错误。11.【 答案】C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震,正确的逃生方法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解答】板块构造

23、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一般来说小于里氏规模 2.5 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 2.5-5.0 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 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

24、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故答案为:C12.【 答案】D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解答】根据板块构造运动观点,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选 D。【分析】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比较灵活,注意看图。13.【 答案】D 【考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解答】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

25、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根据学说内容,故选 D。【分析】主要考查对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通过观察图中大陆是由整体慢慢分离的,就可以很快找出答案。14.【 答案】 B 第 11 页 共 16 页【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的证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解析】【分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登高望远;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月食时月面亏损的情况等,都可证明地球是圆的。【解答】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别的天体是圆的不能说明地球就是圆的;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球面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人越往高处去,看

26、见的地平圈越大,登高望远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地球在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是圆的,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是圆的。所以是能证明地球是圆的,B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15.【 答案】D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石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银河系的每一个光点是一颗颗恒星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行星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原始火球” 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

27、胀,温度则相应下降,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解答】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 1.5 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银河系是包含我们太阳系的星系,以裸眼观看无法分辨出个别的恒星。伽利略在 1610 年使用望远镜首先解析出环带是由一颗颗恒星聚集而成。因此光点是一颗颗恒星。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行星.大爆炸

28、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 ”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16.【 答案】B 【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解析】 【 分析 】 地壳下面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 2865 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解答 】 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故选:B。17.【 答案】 D 【考点】地形的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 12 页 共 16 页【解答】地表形态是

29、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四个选项中只有 D 蘑菇石是风力作用形成的,火山湖和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海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18.【 答案】D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特点,属于基础题,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

30、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扩大,形成海洋和裂谷,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如地中海的面积缩小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解答】A、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故 A 错误;B、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位于地幔,故 B 错误;C、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内力的作用,故 C 错误;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故 D 正确。故选 D

31、19.【 答案】D 【考点】地形的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1)火山的结构有,火山锥、岩浆通道和火山口组成,火山口往往能形成火山湖;(2 )海边的岩石会受到海水的侵蚀;(3 )高山上往往终年冰雪覆盖,在冰川的作用下形成角峰和冰斗谷;(4)沙漠中风沙作用下往往形成风蚀城堡和蘑菇石。【解答】A火山湖,是由火山结构火山口水聚集后形成的,不是风力侵蚀形成的,A 错误;B海岸边的怪石是在海水的侵蚀下形成的,B 错误;C喜马拉雅山的角峰冰斗谷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C 错误;D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D 正确。故答案为:D20.【 答案】B 【考点】地球公转,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太阳的概况

32、 【解析】【分析】A、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强弱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B、地理知识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现象;C、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判断;D、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第 13 页 共 16 页【解答】A、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其中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强弱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故 A 错误;B、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斜着公转产生的,故 B 正确;C、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农历二十三日的月是下弦月,初

33、八是上弦月,故 C 错误;D、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故 D 错误。故选 B21.【 答案】 D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例证,理解回答即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解答】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故 A 不符合题意;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说明极地原来处于较低纬度,有茂密的植被,故 B 不符合题意;C、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

34、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故 C不符合题意;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D 符合题意。22.【 答案】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解答】 读图可知,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项A 符合题意【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23.【 答案】A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35、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解答】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A24.【 答案】 A 【考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第 14 页 共 16 页【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因为该区域坡度较陡

36、,降水多,而且山体风化度高,加之过度砍伐森林山地较多,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山体裸露严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发生泥石流时沿河谷撤退,躲到岩石底下和横渡泥石流都是错误做法,都是及其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迅速向河谷两侧撤离。【解答】陡峭的沟谷,重力作用强,汇水区域广,汇水速度快容易发生泥石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和缓,没有陡峭的沟谷,不易发生泥石流;植被较多地区松散堆积物较少,泥石流的物质来源缺乏,也不易发生泥石流;气候干旱,多不具有充足的水源,泥石流发生较少;四季分明,降水均匀不容易发生泥石流;暴雨集中,流水汇聚快,地面径流搬运能力强,山谷河川径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洪流,携沙裹石,顺流而下,形成泥

37、石流;发生泥石流时,如果顺着山谷向下跑,泥石流流速很快,也许很短时间人就可能被泥石流吞没;如果沿着山谷向上跑,不能很快离开泥石流发生区,而且山谷两侧的道路冶金被泥石流破坏,人还是很危险。只有沿着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向两侧跑比较安全。故正确,答案为:A25.【 答案】 B 【考点】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因为如果在拐弯处,小跨度, 泥石流会堵住,甚至造成冲垮桥的现象.【解答】B 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26.【 答案】 D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的证据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

38、半径相差很小,所以在一个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解答】A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故错误;B 大气层具有保护作用,与题目无关,故错误;C、 D 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小,并不是测量误差,故 D 正确;故答案为:27.【 答案】 D 【考点】地形的变化的原因,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A. 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39、一带,不分散,A 错误;B.富士山是死火山,富士山是活火山,B 错误;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C 错误;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叙述正确,D 正确。故答案为:D28.【 答案】D 第 15 页 共 16 页【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人类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低。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百川归

40、海”描述的是径流。故选 D29.【 答案】C 【考点】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属于自然原因,属于人为原因。30.【 答案】A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解析】【 分析 】 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 】 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 x

41、 为蒸发过程,y 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故选 A31.【 答案】B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分析,理解答题即可。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是地面(江河、海洋)的水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蒸发,在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固成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珠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江河并流入大海。【解答】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 气流输送凝结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

42、统,能代表台风登陆过程是气流输送凝结降水。故选 B32.【 答案】A 【考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解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造成了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到太阳光照多,气温高,而纬度高的地方,得到的太阳光照少,气温低。故选 A第 16 页 共 16 页【分析】考查地球形状和气候的关系二、解答题33.【 答案】(1)2000 米;B;12(2 ) B;迎风坡;背风坡(3 ) B 【考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还考察了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 异。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 2.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烧寮 就有丰富的地形雨。【解答】1.A 地海拔 200 米,B 两地海拔 2200 米,所以相对高度为 2200-200=2000 米。山越高温度越低,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 米,气温 会下降约 6。所以下降了 12 摄氏度。2.B 和 C 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B 地,因为根据风向 B 为迎风坡, C 为背风坡。3.迎风坡多雨,故选 B。故答案为:1.2000 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