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909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共7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 28 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

2、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

3、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 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

4、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 ,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

5、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难点: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五、教学措施: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 章节 教学

6、内容 课时1、什么叫机械 12、怎样移动重物 13、斜坡的启示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11、折形状 12、搭支架 23、建桥梁 14、造房子 2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1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3、我是怎样出生的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复习总结 11、认识常见岩石 22、认识矿物的性质 2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复习总结 11、大脑 2第五单元2、神经 13、感觉 2第五单元复习总结 11、交流 22、质疑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复习总结 1总复习考试 2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单元

7、分析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

8、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二、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2、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

9、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

10、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本单元是采用总一分一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总” ,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 1 课“什么叫机械” 。在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由来已久。“分” ,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单元的第 25 课,即“怎样移动重物” 、 “斜坡的启示” 、 “拧螺丝钉的学问” 、 “国旗。怎样升上去” 。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

11、既巩固对机械的的总体认识,也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力的传递打下基础。在这四课中各课主要研究一种简单机械,皆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人手,指导学生探究该种机械的作用,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第 2 课:怎样移动重物。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 3 课:斜坡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

12、面的变化和用途。第 4 课:拧螺丝钉的学问。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第 5 课:国旗怎样升上去。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效。“合” ,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 6 课,即“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人手,引人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

13、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单元课时分配教学内容 课时1、什么叫机械 12、怎样移动重物 13、斜坡的启示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1总课时 7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1 什么是机械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5、意识到机械与

14、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6、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什么是机械。重 点难 点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教 学方 法 讲授法、实践法教 具 各种简单的工具实践活动检 查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1.1 什么是机械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简单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二、学习新课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

15、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汇报交流(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

16、,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三、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课外调查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2 怎样移动重物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17、。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4、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5、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6、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重 点难 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 具 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实践活动检 查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板书设计1.2 怎样移动重物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费力的杠杆:镊子、钓

18、鱼竿、铁锹、扫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5、谈话:这些“棍” 、 “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

19、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做测试,并记录结果。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

20、并记录他们的答案。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5、讨论:杠杆是否都省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园艺剪刀等。 )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

21、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分组实践操作并做好记录分组讨论数据讨论讨论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3 斜坡的启示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

22、力。重 点难 点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 讲授法教 具 葡萄酒开瓶器、水龙头、螺丝钉等实践活动检 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板书设计1.3 斜坡的启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螺旋是斜面的变形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观察 P6 图片: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

23、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板书课题)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观察图片讨论交流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板书:斜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

24、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

25、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

26、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 。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交流总结讨论学生提出假设交流填写活动记录汇报现象观察并讨论讨论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4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能

27、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4、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5、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重 点难 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 具 螺丝刀、螺丝钉、弹簧秤、钩码、轮轴实践活动检 查课后寻找身边应用轮轴原理的机械。板书设计1.4 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的作用:1、省力。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

28、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胜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自己是怎么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竞赛活动交流解释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做汽车时你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3、学生交流。4、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5、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板书课题)三、制作轮

29、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

30、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四、拓展应用(观察课 P10 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1、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2、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学生交流设计实验分组实验交流汇报讨论研究观察讨论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31、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重 点难 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 具 滑轮、钩码、弹簧秤、线绳实践活动检 查板书设计1.5 国旗怎样升上去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有谁做过升旗手,你

32、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去的吗?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思考并回答轮。3、讲解:(出示滑轮)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4、谈话: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将继续研究。二、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装置,讲解各部分名称和结构。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5、动滑轮又有什

33、么用呢?6、学生分组研究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8、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9、小结: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10、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11、讨论交流12、实验设计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三、回顾和解释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现象分析数据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1.6 自行车

34、车轮转动的奥秘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2、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比较出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特点。3、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4、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5、能够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出它们的传动装置。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重 点难 点 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 学方 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 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的材料实践活动检 查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板书设计1.6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齿轮传动传动装置 链条传动皮带传动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

35、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 P13 图片,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4、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5、讲述: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板书课题)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1、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4)展示、评价制作的装置。2、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1)谈话:如果没有

36、了链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2)出示并演示齿轮传动装置。(3)讨论: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转动快慢有什么不同?(4)讲解: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改变齿轮转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齿轮的转动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3、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应用于什么地方。5、链条传动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三、巩

37、固、拓展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观察图片学生画示意图展示交流讨论教学反思第 周 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填空题1、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 )或( )的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机械可以分成( )和( )两类。2、简单机械有( ) 、 ( ) 、 ( ) 、 ( ) 。3、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 ,它能( ) ;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 ,它能( ) 。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 ) 。 二、在图上标出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选择题1、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 。 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 是否能改变力的方向 是否省力2、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

38、) ,属于斜面的是( ) ,属于轮轴的是( ) ,属于滑轮的是( ) 。 吊车臂 水龙头 钻头 螺丝钉 撬棍 斧子 刀 没把手 方向盘 镊子3、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 ,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 。 齿轮传动 链条传动四、判断题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 )2、阿基米德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3、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 )4、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 )5、当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费力。 (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

39、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

40、方法。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过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5、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二、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3、愿意合作与交流。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6、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的内容

41、立意好、视角新,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新奇感、探究欲以及动手实验与制作的欲望,能够使书本知识得到活化、强化,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智慧。本单元的课序可以调换,内容可以重组。如把“折形状”与“建桥梁”组合在一起,把“搭支架”与“造房子”组合在一起都可以,只要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分配教学内容 课时1、折形状 12、搭支架 23、建桥梁 14、造房子 2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1总课时 7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 课时课 题 2.1 折形状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

42、受力的大小会改变。4、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式。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重 点难 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教 具 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实践活动检 查板书设计2.1 折形状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 (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二、探究不同

43、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5、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

44、托起较重物体。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1、P18 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P18 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4、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观察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讨论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45、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 课时课 题 2.2 搭支架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能设计立体支架。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重 点难 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 学方 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 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实践活动检 查搭建平面支架板书设计2.2 搭支架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灯架、折叠凳、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

46、了什么样的作用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3、小结: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二、搭建平面支架1、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2、学生动手操作。3、 谈 话 : 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4、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5、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6、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7、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三 、 设 计 立 体 支 架 高 塔1、谈话

47、: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2、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3、学生讨论并汇报。4、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 料 一 边 比 画 一 边 设 计 , 一 定 要 弄 清 楚 你 们 的 支 架 的 大致 形 状 、 连 接 方 法 等 。5、学生分组设计草图。6、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 。7、 谈 话 : 高 塔 草 图 完 成 后 , 我 们 就 可 以 选 择 材 料 、 采 用 合 适 的连 接 方 法 搭 高 塔 了 。 老 师 建 议 你 们 回 家 把 准 备 工 作 做 好 , 选 用 旧报 纸 卷 成

48、 纸 棒 做 建 高 塔 的 材 料 , 用 胶 带 连 接 纸 棒 , 下 一 课 我 们 来搭 高 塔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学生讨论并汇报教学反思第 周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 课时课 题 2.2 搭支架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搭建立体支架。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重 点难 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 学方 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 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实践活动检 查板书设计2.2 搭支架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一、搭建高塔1、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2、谈话:各组进行搭高塔比赛,你们认为应该比什么?3、学生发表意见。4、小结:美观、坚固、用料少等。5、讲述:教科书里有其他同学搭建的支架,你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反对没有创意的模仿。设计支架时,除了要注意坚固,还要考虑到能够放住承重物。6、学生搭建高塔,教师巡视、帮助。7、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二、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2、学生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