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66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寓言二则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两则寓言中的故事。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教学课时 两课时。1.学会自相矛盾中的生字和新词, 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3.明白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生字、新词投影。自相矛盾朗读录音。一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些反应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上,可能都见到过两样兵器矛和盾。谁看见过?和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二、初读课文1.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听得很仔细。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

2、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 -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寓言自相矛盾的世界。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

3、!学生评价。俗话说,一回生啊两回熟,现在我再请五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次明显比上次有进步!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三、理解课文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出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你来读,你来读。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可真会

4、誉盾啊(出示词卡)!谁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预设:吾:我的。 坚:坚固,给他组组词。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坚可以组哪些词?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于物无不陷

5、也: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齐读)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8.(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 9.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应也)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尴尬、窘迫、吃惊、

6、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看!(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四、活学活用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这诗歌有意思吧!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五、熟读成诵1.老师给出寓言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根据填空背的很流利!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

7、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自己试试看!(请两个小朋友来背)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谁来做楚人?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开始!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盾” 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

8、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1.学习课文,学会生字和新词。2.朗读课文,理解 揠苗助长 的寓意。3.懂得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生字、新词投影。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懂得了这则寓言蕴含的寓意。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 ,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二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1.自己

9、朗读课文。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3.检查生字的读音。4.解词。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揠,拔。5.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的读音。6. 教师领读。三 学习课文的内容,理解寓意1.读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疑问:什么是“揠苗”?谁揠苗?结果如何?2. 交流,明确:“揠苗”就是把禾苗往高处拔,是一个宋国人做了这件事。结果禾苗都干枯了。3. 你想了解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吗?4. 出示学习提示:(1)弄懂原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闵(mn) 通“悯”,担心,忧虑。长(zhng)生长,成长。揠(y)拔。谓对说芒芒然疲劳的样子。芒:疲乏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惫,劳累予我,第一人称

10、代词.趋快走。往去,到去。槁(go)枯萎。(2)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思考下面的问题:这个宋国人为什么要把禾苗往高处拔呢?他干得认真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这个宋国人对他的家人说了什么?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以后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先自己读书思考,然后互相交流。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文的意思。四、再读课文,理解寓意1.再读原文,要求读准停顿。宋人/有闵其苗/ 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则槁矣。2. 小组讨论: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3. 检查,点拨指导:什么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如果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会适得其反。4.

11、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过这种揠苗助长的事情,讲出来让大家听一听好吗?自相矛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揠苗助长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苗则槁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在理解“疲倦”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违背规律,受到惩罚。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疲倦”了。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

12、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 4 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三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矛盾(dn cn) 荣誉(y tn) 揠苗(y yn) 所谓(wi wi) 趋向(q q) 盾牌(p i bi)2、下列句子在朗读时停顿正确的是( )A.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B.其人/弗能应也。C.其子趋/而往视之

13、。三、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一、dn y y wi q pi 二、B. 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一 寓言简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的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 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它们也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如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 庄子与韩非子收录得最多。汉魏以后, 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中, 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

14、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 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 ,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为多见。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比较短小。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 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引申出一种教训或寓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他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二 教学实录(片段)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

15、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4、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大意理解原文。学习生字词。(1)读词:矛、盾、鬻、誉、坚、陷、利、弗、应。

16、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利、坚”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用上“矛、盾、利、坚”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弗能应也”的含义。(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四)深

17、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自相矛盾我的矛 我的盾锐利 坚固什么盾 什么矛戳得穿 戳不穿(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六)延伸练习。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悟出故事的

18、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番茄成长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指名读齐读2、“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认认真真读读这个故事,做到读准字音,读通故事,从文中划出揠苗的意思。3、揠苗是什么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意思4、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为了什么?(闵其苗之不长)二、学习课文1、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来说 结果怎样?2、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

19、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1)从原文中找出与老师的话对应的文字。(2)你能说说农夫累不累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病)(3)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读读。三、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1、过渡:刚才我们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种田人的急,我还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2、看了录像,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四、拓展小结1、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又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角色,用上这两个词说一说2、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3、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4、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揠苗助长,像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却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语文S版 > 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