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667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春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学习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春景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3.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教学课时 两课时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一 介绍背景

2、,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 ,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儿。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 这首诗就是他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所作的题画诗。二 自读诗句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借助工具书自学。三 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少想象难度。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嫩茎可吃。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2)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 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 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开放的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从画面上看到的吗?(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上的事物展开的联想,它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 ,也就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节。)五 有感情地朗

4、读、背诵古诗1.出示图片,让学生先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理解诗句很有帮助。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课文中涉及到的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教学更直观。2.尽量为学生自学感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探究,自己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最有用的。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游园不值的朗读录音。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5、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 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 ,看看他是怎样描述春天的。 (板书题目:游园不值)二 检查预习情况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了的又有多少?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 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还要读出诗的感情。2.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朗诵比赛,反复朗读古诗。3.老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 情绪饱满、气息

6、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诗,争取达到甚至超过老师读的水平。5.指名读诗,引导男、女生展开读诗比赛。6.总结:通过多遍读诗 ,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儿,不要紧,大家还有机会,学完这首古诗后我们再练习读。四 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多遍读诗、体会和揣摩, 同学们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自己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2.学生分组交流。3.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补充, 其余小组展开评议)4.老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远近闻名 ,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没有敲开门,大家

7、想想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 看到了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了围墙,开得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又会怎样 ?他又想到了什么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只用了 28 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4.最后,不拘形式地背诵古诗。六 适当扩展,学习古诗刚才,我们一边读古诗一边揣摩 ,一边读古诗一边体会,这样不仅读懂了古诗,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1.请大家听游园不值,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2

8、.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 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 学生自学古诗)3.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同学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交流。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5.检查学习效果。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 ,最终理解古诗的意思。6.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游园不值。7.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春光,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

9、写春天的古诗 ?想起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反复放游园不值的录音, 让学生欣赏。9.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10.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顿时觉得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 诗歌朗诵会” 。1.在教授游园不值这首诗时, 首先让学生观察挂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干什么,在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测中引出课文题目。从一幅画入手,由学生质疑创设了问题情境, 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诗句的内涵。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

10、往的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 ,都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学生能依据图像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描述,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 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最后 ,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之情。1.古诗二首惠崇 春江晓景 写实 富有生机想象 充满情趣 游园不值 叙事 游园未成抒情 春色盎然 1.比一比,再组词。晓 (拂晓 )烧 (烧水 ) 鸭

11、 (鸭子 )鸡 (鸡腿 ) 炉 (火炉 )芦 (芦苇 )欲 (欲望 )浴 (浴池 ) 桃 (桃花 )跳 (跳水 ) 江 (江面 )扛 (扛着 )枝 (树枝 )技 (技巧 ) 时 (时间 )对 (对付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园主人应该是怕屐齿踩坏了青苔,敲了半天柴门也没有敲开。3.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春色) 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2)(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5)(春眠) 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 苏轼想到用河豚的原因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 图没有流传下来, 不过从苏轼的诗中 ,我们可以想象画面: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 一条江, 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 ,芦芽刚刚破土在教授苏轼的惠崇一诗时,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第四句诗不是图上画的, 而是作者的联想,那么能代表春天的景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单单想到的是河豚?”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短暂的沉默 ,举手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以下是学生的精彩回答 :生 1:诗的第二句是“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肯定是联想到,既然鸭子都感到水暖

13、了 ,那么水中的其他动物肯定也感到暖和了,找个最有代表性的来写写吧, 就选了河豚。生 2:诗句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写的是春天的植物, 第二句写的是动物,那么第四句也理所当然要写一种动物,这样才对称。生 3:都说苏轼很贪吃,传说“ 东坡肉 ”就是他的“专利” 。我还听说河豚虽然有毒, 但是肉质鲜美, 馋嘴的苏轼一定在想:河豚该沿江而上了,用鲜嫩的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 味道更美。可见,课堂上老师只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 ,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 ,就可以利用文本所留出的 “空白”,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 ,激发学生的

14、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二 惠崇 和惠崇的困惑备课和教学时,一些老师和学生纷纷提出到底应该是 惠崇还是惠崇。可见,这个问题不仅令学生困惑 ,许多老师也没弄个明白,那么究竟是惠崇还是 惠崇 ?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其中 ,反复比较,还是语文出版社的编辑的说法更具说服力。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在 2008 年年底针对一些老师的提问, 曾经有过这样的答复:这首诗的题目确实有两种版本,一为惠崇,一为惠崇,两种说法都有依据。本版教材依据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采用惠崇 。另外,从诗歌中描写的景色来看, 本诗理解为写早上的景色(即“晓景”)更为贴切。如诗句中“春江水暖鸭先

15、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等句所写景色,即是惠崇所绘的图画中的实景。据此 ,当是早上看到的这般景色 (特别是“芦芽短”)更合逻辑。结合诗的意境,“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桃花开了、竹子发芽、鸭子下河的美丽景色。应该是“晚”还是“ 晓”呢?“晚”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 )中的解释为: 1.晚上; 2.时间靠后的,如晚春、晚秋、晚年。古汉语大词典也有“ 晚上” 和“日暮的景色” 的解释。“ 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天刚亮的时候,如拂晓” 。其他词典的解释基本上与之相同。如果当“ 晚”讲,把诗理解为“晚上的春江”,有点儿农村

16、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妥的。因为鸭子下水是在上午,而晚上鸭子是不下水的。如果理解为“晚春的春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时还会“竹外桃花三两枝”吗?还会 “蒌蒿满地芦芽短” 吗? 应是“桃花处处开”“芦芽连成片” 才是。如果理解为“晓”,结合上面的诗境来理解,无论理解为 “早上的春江”,或者把“晓” 的意思扩大一些 ,当“ 晓春”即“初春” 讲都是比较合适的。所以应是惠崇。三 苏轼在诗中的想象诗的前三句咏的是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精妙而自然。前三句再现画境,教参中说“ 第四句和春江水暖是作者的想象” 。殊不知,第二句中“水暖 ”是温度、“鸭先知”是鸭子的知觉。试问 ,鸭子的知觉苏轼怎会得知?因此,“鸭先知”也应该是作者的想象。四 惠崇和苏轼的关系惠崇(?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宋朝人。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惠崇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 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 ,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语文S版 > 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