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390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2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A声波按频率分B减弱噪声的途径C声音的特征D声音的利用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反射红光C桃花吸收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2、上人 ”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不可能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6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紫外线大B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鉴别大额钞票的真伪的D红外线、紫外

3、线均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7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 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 ”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升华8如图是大同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1 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 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其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干冰升华,再液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10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B C D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题

5、,每空 1 分,共 28 分)13同学们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 在振动,由 传入对方耳内。14大丰城区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数字 49.20,它的单位是 ,该装置显示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 减弱噪声。15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示数是 ;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 ,示数是 。16如图所示,各小组在做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1)这个现象叫 。(2)彩虹小组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3)晨曦小组将白

6、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4)快乐小组把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红光 (填“内”或“外”)侧,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显著上升。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 。1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 需要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18如图所示,使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用小锤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并轻触乒乓球,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弹开幅度 ,此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变响,以上实验说明的

7、问题是声源振动幅度越大 越大。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类比法)。19(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4 小题,每空每图 2 分,共 48 分)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

8、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

9、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李明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3)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4)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5)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沸腾过程中,某一气泡经过 A、B 处时的大小。(6)李明发现,

10、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 (至少说出两条。)(7)小丽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吋,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答: 。(8)在加热到第 l0min 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李明同学发现烧杯中的水不再冒气泡了,这个现象说明 。22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3)A、B 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 处 B 处(选填“”、“”或“”)。(

11、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23在“探究甲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的试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用如图探究,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2)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益选用较大的物块还是较小的物块 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甲的温度/70 72 74 76 78 67 78 78 81 84 87乙的温度/70 71 73 76 77 79 82 84 86 89(3)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4)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

12、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甲”或“乙”)。2018-2019 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法错误,故 A 不符合题意;B、

1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法正确,故 B 符合题意;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说法错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2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A声波按频率分B减弱噪声的途径C声音的特征D声音的利用【分析】A、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波,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频率在 2020000Hz 之间的是人耳可以听到的,是可闻声波;B、要减弱噪声,可以从声音传入人耳的途径来入手,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14、人耳处减弱;C、根据我们对于声音特性的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判断;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波可以分为超声波、次声波和可闻声波,所以 A 是正确的;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 B 是正确的;C、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所以 C 是错误的;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 D 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考查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反射红光C桃花吸收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解答】解: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分析】根据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来判断,所涉及的知识点有:(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有时

16、人们说的高低实质是大小的意思;(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不同的人在说话是音色不同。【解答】解:A、“高声语” 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 A 错误;B、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 B 正确;C、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 C 正确;D、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语言的实际来认识。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

17、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不可能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分析】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声音频率低是说声音的音调低,不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6关于

18、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紫外线大B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鉴别大额钞票的真伪的D红外线、紫外线均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各种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D 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解答】解:A、紫外线和红

19、外线都属于光,因此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故 A 错误;B、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故 B 正确;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用来鉴别真伪钞票,红外线不具有此作用,故 C 错误;D、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光,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及其应用,属记忆性知识,难度不大。7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 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 ”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升华【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

20、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 ”,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头发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1、。8如图是大同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1 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 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分析】 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 ,读作负 1 摄氏度或零下 1 摄氏度。此选项错误;B、全天最高气温是 3此选项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故选:C。【

22、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其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干冰升华,再液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解答】解:A、干冰升华后以气体二氧化碳的形式弥散到空气中,不会再液化,所以该选项不正确。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以该选项正确。C、干冰从固态变

23、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D、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评】能否了解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10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分析】炎热的夏天,人体大量出汗。电风扇增加了空气的流动,使汗液加速蒸发,而蒸发会从人体带走热量,这才是感觉凉爽的真正原因。【解答】解:A、风扇只是让空

24、气流动起来,不可能降低气温,所以是错误的;B、空气流动可以加速汗水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是正确的;C、风带走的是热量,而温度是不能传递的,所以是错误的;D、风带走的是汗水蒸发吸收的热量,而不是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吹风扇感到凉爽还应该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上去考虑,而吹凉风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B C D【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5、。【解答】解: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符合题意;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符合题意;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 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判断。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

26、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

27、】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同学们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 声带 在振动,由 空气 传入对方耳内。【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同学们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故同学们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空气传入对方耳内。故答案为:声带;空气。【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是一道声学基础题。14大丰城区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

28、显示数字 49.20,它的单位是 分贝(dB) ,该装置显示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 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 49.20 的单位是分贝(dB)。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大小;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分贝(dB);响度;在传播过程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和声音的强弱

29、的表示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15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0.1 ,示数是 36.7 ;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 1 ,示数是 3 。【分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不同,使用前一定要估计被测温度,以便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测量前一定要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正确读数。【解答】解:由图甲可知,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0.1,它的示数是 36+70.136.7;由图乙可知,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 1,它的示数是(31)3;故答案为:0.1,36.7;1,3。【点评】看清分度值并确定温度的正、负是温度计正确读数的关键。16如图所示,各小组在做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

30、,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1)这个现象叫 光的色散 。(2)彩虹小组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红色光带 。(3)晨曦小组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绿色光带 。(4)快乐小组把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红光 外 (填“内”或“外”)侧,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显著上升。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 玻璃泡涂黑 。【分析】 太阳光可以发生色散,证明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透明物体只能通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解答】

31、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2)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它只能让红光透过,因此,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红色光带。(3)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它只能反射绿光,因此,我们能看到绿色光带。(4)红光之外有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因此把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红光外侧,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显著上升。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因为黑色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故答案为:(1)光的色散;(2)红色光带;(3)红色光带;(4)外;玻璃泡涂黑。【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等知识的了解,要知道颜色的规律,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情况不同,黑色

32、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 低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 熔化 需要 吸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解答】解:天气特别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变成霜;当温度升高时,雪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是熔化过程,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故答案为:低,凝华,熔化,吸。【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判断

33、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8如图所示,使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用小锤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并轻触乒乓球,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弹开幅度 增大 ,此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变响,以上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声源振动幅度越大 响度 越大。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类比法)。【分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

34、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来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解答】解: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弹开幅度增大此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变响,以上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故答案为:振动;增大;响度;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点评】解决此类

35、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转换法研究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现象。19(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液化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 小水珠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 小水珠 ,玻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水蒸气液化过程中要放热 。【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2)液化需要放热

36、,只有在较冷的位置才能放热。【解答】解:(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形成液态水附着在在玻璃上,因为液化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升高;(3)该现象表明水蒸气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故答案为:(1)液化;小水珠;(2)小水珠;升高;(3)水蒸气液化过程中要放热。【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及液化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以及液化放热的了解和掌握,本题考查了热学几个重要的实验,需要平时多读课本,理解课本实验的物理意义。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4 小题,

37、每空每图 2 分,共 48 分)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

38、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小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分析】(1)由声音产生的条件解答;(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

39、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3)小;【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温度计 和 秒表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量程 和认清它的 分度值 。小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李明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

40、9(3)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9 ;(4)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5)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沸腾过程中,某一气泡经过 A、B 处时的大小。(6)李明发现,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水的初温太低 ; 水的质量太大 (至少说出两条。)(7)小丽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吋,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答: 靠近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 。(8)在加热到第 l0min 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李明同学发现烧杯中的水不再冒气泡了,这个现象说明 水沸腾的条

41、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4)用数学描点法描出时间和温度的对应点,然后

42、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5)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6)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据 Qcmt 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能是火力不足等等。(7)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8)液体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解答】解:(1)此实验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从刚开始加热直到水沸腾这段时间内水温度的大小,并且要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所以我们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和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2

4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选 D;(3)由表格数据知,水温升高到 99,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 99(4)在图象上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甲图:(5)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某一气泡经过 A、B 两点时的大小,如乙图:(6)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能是火力不足等等。(7)水沸腾时,从壶嘴出来很多的水蒸气,最靠近壶嘴处

44、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8)加热到第 l0min 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那么水不能再继续吸热了停止了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答案为:(1)温度计;秒表;(2)量程;分度值;D;(3)99;(4)见解答(5)见解答(6)水的初温太低;水的质量太大;(7)靠近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8)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点评】本题考查水沸腾的实验,属于课本中识记性内容,考点较简单。22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45、气体 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0 。(3)A、B 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 处 B 处(选填“”、“”或“”)。(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分析】(1)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3)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 B 处向 A 处移动,从而判断 AB 温度的高低;(4)为提高精确程度

46、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故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0;(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 A 处的温度高于 B 处的温度;(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故答案为:(1)气体;(2)0;(3);(4)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灵活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3在“探究甲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的试验

47、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用如图探究,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能使物块均匀受热 。(2)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益选用较大的物块还是较小的物块 较小的物块 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甲的温度/70 72 74 76 78 67 78 78 81 84 87乙的温度/70 71 73 76 77 79 82 84 86 89(3)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67 。(4)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分析】(1)用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一定要注意使加热均匀

48、;(2)较大的物块受热不均匀,较小的物块接触紧密,受热均匀;(3)(4)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由此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探究“熔化规律”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好处是能使物块均匀受热;(2)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物块,因为较小的物块受热均匀;(3)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 8min 温度保持不变,但第 10min 温度为 67,明显降低,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4)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乙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答案为:(1)能使物块均匀受热;(2)较小的物块;(3)67;(4)甲。【点评】本题考查熔化规律的探究实验,关键是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