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213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专题《鸿门宴》课件(4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朗诵项羽垓下歌,体会慷慨悲凉的意味:,垓下歌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诗是项羽兵困垓下时作,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这是英雄末路的挽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 。 ),朗诵刘邦大风歌 ,体会荣耀又忧虑的意味:,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诗为刘邦统一天下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它生动地表现了刘邦夺得天下后那种踌躇满志但又忧虑的矛盾心情。),鸿门宴,司马迁,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

2、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文学常识,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者是西汉伟大的 和 司马迁。史记是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史记为“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叙述历代人臣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

3、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

4、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鸿门宴背景介绍,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鸿门宴背景介绍,字词注音,欲王 关中 飨 士卒 为 击破沛公军 崤 山 好 美姬 鲰 生说 我 从百余骑 奉卮 酒为寿 熟与君少长

5、戮 力而攻秦 樊哙 范增数 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 交戟 之卫士 瞋 目视项王 目眦 尽裂 按剑而跽 沛公之参乘 赐之彘 肩 切而啖 之 如恐不胜 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 道芷 阳,wng,xing,wi,xio,ho,j,zu,shu,j,zh,zhng,l,kui,shu,ju,j,chn,z,j,shng,zh,dn,shng,z,wi,zh,一、通假字 皆为龙虎,成五采 (通“彩”)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通“俱”) 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纳”) 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 项王则受

6、壁,置之坐上 (通“座”),二、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 3、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4、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4.词类活用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头发上指,(造产籍册或登记),(使眼色),(用刀割刺),(取道),(连夜),(像对待兄长那样),(每日每夜),

7、(像张开翅膀那样),(向上),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状语,(从小路),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交好),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四、特殊句式 (1)此亡秦之续耳 (2)大王来何操 (3)欲呼张良与俱去 (4)项王曰:“沛公安在?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客何为者 (7)具告以事 (8)沛公军霸上 (9)籍何以至此,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复述故事,项伯,项羽,曹无伤,范增,无伤告密,项羽下令:旦日击破沛公军,项伯,张良,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张良,沛公见项

8、伯,兄事之,鸿门宴之 沛公赴宴,鸿门宴之 鸿门饮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于军门向樊哙告急,鸿门宴之 樊哙力斥,沛公令张良留谢,脱身独去,沛公杀无伤,主要人物关系,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项营,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项庄,曹无伤,项伯,宴 前 (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项伯夜访,刘项约婚,项王许诺,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项王款樊 义责项羽项无以应,宴上明争暗斗,(内部矛盾项由主动变被动),(团结一致由被动变主动),沛公脱险,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刘邦锄奸,宴 后脱身除患,思考与讨论,1、画出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并说明

9、这种安排说明了什么。 2、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后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3、项羽为何不杀掉刘邦?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本文运用了那些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例句说明。,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以东向最尊,次 为南向,再 次 为 北 向,西向侍坐,从座次的

10、安排上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表现项羽妄自尊大,只图一时对刘邦的羞辱,在对方刻意的卑躬屈膝下丧失了警惕。,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张良 范增 樊哙,刘邦,项羽,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 虚心下问,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自矜攻伐,为人不忍。,张良:,忠心耿耿、足智多谋,范增:,有远见卓识、性格刚烈、老谋深算。,樊哙:,忠勇豪爽,粗中有细,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 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

11、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 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问题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

12、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让我们来看一看后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毛泽东曾写诗提到过项羽,他是如何看待项羽的?让我们来看这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三